马车上,沉思了许久的朱元璋才缓缓开口问道。
“儿臣觉得有理。”
朱标点了点头。
朱元璋哼了一声,说:“莫非就那少年能看出名堂来,朝堂上的大臣都看不出?
我看他那是歪理。”
朱标只是苦笑,心想这制度还不是您提出来的吗,大臣们谁敢提出意见啊。
“父皇说的对。”
“咱回去就和大臣们商量看看,那少年说的是不是有理。
倘若真有如此弊端,那少年郎也有点本事。
咱看的是大明十年或许更久,他那看的是百年之后。”
朱元璋眼神锐利,身为大明朝皇帝,他必须为了江山社稷考虑。
今天和那少年的交谈还真有点意思……“喏。
孩儿还有一事相求。”
“讲。”
“孩儿想和那少年多接触接触。”
“哦。”
朱元璋看了看朱标,好奇地询问,“为何啊?”
朱标老实回答:“孩儿也不知道,兴许觉得此少年虽然是一农户之子,但是心中的想法不俗。
孩儿想和他多聊聊,了解民情”“咱允了。
不过还是要记得回宫批奏折,别想给咱跑了。”
“是……”……“我儿今天怎么能说那些话出来呢。
那二人打扮一看就是城里的贵人,万一他二人进城后报官把我们抓起来怎么办?”
宋凯家中,宋氏焦急地在家里走来走去。
宋凯没有着急,只是安慰她说:“娘,别担心。
他们既然敢让我聊聊陛下,那我就聊聊呗。
他们要是空口白牙就把我抓起来也犯不上啊,我就是一个种地的。”
“话虽如此,还是要小心啊。”
宋氏叮嘱宋凯说,“今天说的话,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是。”
“我儿可是真聪明啊。”
宋氏上下打量了番宋凯,对他说,“若是旁人再提起,你就说是其他人教的吧。”
“为何啊?”
宋凯疑惑地问。
“听话。”
宋氏认真的说。
“好的母亲。”
宋凯见母亲如此认真,也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日,宋凯依旧在田地里忙着播种水稻。
宋婉清则乖巧地坐在一旁,不时拍手叫好。
“哥,那人好像又来了。”
宋婉清见远处有马车驶来。
“什么?”
宋凯放下锄头,擦了擦汗然后看向远处。
只见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马儿步伐稳健,鬃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车夫稳稳地握着缰绳,目光专注地望向前方。
车厢的帘子微微晃动,隐约透出几分神秘。
马车缓缓在宋凯兄妹二人面前停下。
“少年郎,我们又见面了。”
朱标开口笑道。
“这位公子,我还要种地呢。
你有什么事,咱们等会儿再说嗷。”
“好。”
就这样,朱标和宋婉清坐在一旁默默看着宋凯种地。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宋师傅终于可以回家吃饭了。
“哎呀不好意思,一种起地来就忘了时间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朱标无所谓地摆了摆手表示没什么。
“既然天色己暗,公子就请回吧。
有什么事明日再来找我也行。”
宋凯说。
朱标眼角抽了抽,拱手说:“少年郎,我今日前来找你是看和你有缘分想要再续前缘,为了等你可是浪费了我半天的时间。
如今天色己暗,我又没去处,就这样赶走在下怕是不妥吧。”
“呵呵,也是。
这样吧,你什么安排?”
“什么什么安排?”
朱标不解。
“就是你多久回去呢!”
宋凯无语。
“明日一早,自然有人来接在下。”
“行吧,那今晚你和我凑合一晚吧。
我家小,公子别见怪啊。”
“呃……行。”
宋凯三人趁着月亮还没升起的时候回到了家中。
……“说吧公子,你找我有什么事?”
此时宋凯和朱标二人趁着月光在院子里坐着聊天。
朱标坐在宋凯一旁,开口说:“我想知道为何宋兄弟年纪不大,也未曾读书,可是却有关于户籍制度的种种看法。”
“哦,你说我的看法啊。
那是别人教的。”
“啊?”
朱标有些无语,“宋兄弟莫要说笑了。”
你白天言辞恳切的样子明显是你自己的主意啊。
“谁跟你说笑了。”
宋凯说,“白天说的话是一个老先生教我的。”
“老先生?”
朱标不解。
“当然,是老先生。”
宋凯点了点头。
“那位老先生姓什名谁?
多大年纪?
家住何处啊?”
朱标不信,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追问宋凯。
“你这公子怎如此烦人,睡觉睡觉。”
宋凯不悦,转身进入房内要去睡觉。
朱标连忙阻止他,然后说:“别啊少年郎。
我一时冒犯,多有得罪,你见谅。”
宋凯看了看朱标,对他说:“别啊朱公子,这个样子我可担待不起。
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我明天还得种地砍柴呢。”
“就是……就是……”朱标一时语塞,想不出该怎么跟宋凯解释。
总不可能跟他说自己是太子,想问他对朝廷还有什么看法吧。
“就是什么啊公子,天都这么晚了,我真得回去睡觉了。
明天还得忙农活儿呢。”
宋凯见朱标一时也说不出什么,只当他是哪家的傻公子吧。
“那咱们先休息,明天再说。
宋兄弟,我看我跟你是真的有缘分才来找你的。”
朱标半天才挤出一句来。
宋凯说:“别,咱们还是睡觉去吧公子。”
……“公子,咱们真的有必要挤在一张床上吗,我自个去柴房对付一宿不就完了吗。”
“没事宋兄弟,我有事想问你。”
朱标的身子往旁边挪了挪,“长夜漫长,咱们可以慢慢聊。”
“无语!
这公子真是个傻子吧!
聊天哪有在床上聊的,你这样搞得气氛怪怪的啊。”
宋凯心想。
“好好好,朱公子,我想先问你一些事情。
你家姓朱,跟当今陛下有何关系啊?”
“这……没什么关系,我家和宫里做了点生意。”
朱标支支吾吾地解释道。
“你家是皇商啊,居然和宫里都有联系。”
宋凯意味深长地说。
“对对对!
我家是皇商。”
朱标连忙答承认。
“可是咱大明朝哪来的皇商。”
宋凯话锋一转。
朱标一时说不上话,发现自己小看了宋凯。
刚刚自己只顾着掩盖身份,没有发现宋凯故意说了一个错误答案。
“不过,皇商?
那是什么东西?”
朱标心想。
洪武年间,朝廷主要通过官营手工业和专卖制度(如盐、铁等)来管理重要物资,商人需获得官方许可才能经营。
这些商人虽与朝廷有合作,但并未形成那种高度组织化的“皇商”体系。
所以宋凯只是随口一说了一个词想要咋一咋他。
“你到底是什么身份,只是普通商贾?”
宋凯接着问,“你和宫里有关系吧。
平民百姓谁人能随意姓朱啊。”
“是……我是太子……”朱标见宋凯如此聪明也只好承认自己的身份。
“哈哈哈,太子!
就你还太子?”
宋凯大笑,“你是太子,那我还是玉皇大帝呢!”
“你!”
“好了好了朱公子,我知道你肯定是宫里的贵人。”
宋凯打了个哈欠,“不过我对你来找***嘛这件事提不起一丝丝兴趣,你想聊什么就聊吧,反正别再说你是太子了。”
“可我……”“好了好了,你还想知道什么赶紧问吧。
我明天真的要去种地了啊。”
宋凯赶紧催促朱标。
朱标赶紧提问:“那皇商是什么东西。”
“皇商啊……皇商就是由朝廷首接管理或特许的商人,专门为皇室和国家采购物资、经营贸易。
他们负责供应皇室所需,比如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同时也参与国家的重要贸易活动,帮助朝廷增加收入。
皇商与普通商人不同,他们的生意与朝廷利益紧密相连,享有一定的特权和保护。”
“皇商和普通商人有什么不同?
他们为什么能获得朝廷的特许?”
“皇商和普通商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身份、职责和特权。”
“哦?”
“皇商是由朝廷首接特许或任命的商人,他们的身份与皇室和国家利益紧密相连,地位高于普通商人。”
“普通商人则是民间自由经营,没有朝廷的特许或支持。”
“原来如此。”
朱标恍然大悟,“那皇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皇商对朝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为国家带来财富和稳定;用得不好,则可能导致***和不公。”
“因此,朝廷需要严格监管皇商,确保他们既能服务国家,又不至于滥用特权。”
朱标问:“那宋兄弟对皇商是何建议啊。”
“我?
我反正觉得如果陛下办皇商肯定不错。”
“为何?”
朱标有些好奇,“士农工商,商人排最末尾。
如果天下人人都去经商,那不成儿戏了吗。”
“你先听我说啊,如果陛下办皇商有这么几样好处。”
“一是皇商通过经营盐、铁等国家垄断物资,能够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缓解财政压力。”
“二是能稳定经济。
皇商可以调控重要物资的供应,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确保百姓生活安定。”
“三就是增强朝廷权威。
通过皇商,朝廷能够首接掌控经济命脉,削弱地方豪强和私人商人对市场的影响,巩固中央集权。”
朱标在一旁听完不时连连点头,心中越发对宋凯这个人感到好奇了。
农户之子竟然有如此奇思妙想和见地,真是奇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