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器改良

大明护国公 封一刀 2025-01-18 16:54:3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次日清晨,东门浪飞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世子!

世子!

王爷召您去工坊!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这才想起昨天在火铳上的表现。

看来,靖王对他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工坊里,十几个工匠正在忙碌。

靖王负手而立,见东门浪飞到来,立刻招手示意。

"来,把你昨日说的改良之法,详细说与工匠们听。

"东门浪飞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

他必须小心行事,既要展现才能,又不能太过惊世骇俗。

"诸位请看。

"他拿起一把火铳,"首先,我们需要改进***。

现有的火药硝石比例太低,我建议将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调整为75:10:15。

"工匠们面面相觑。

这个比例与他们世代相传的配方大相径庭。

"世子,这......"一个年长的工匠犹豫道,"硝石过多,恐怕会......""会炸膛?

"东门浪飞微微一笑,"所以我们需要加厚枪管。

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想法......"他拿起炭笔,在纸上快速画出一个简易的燧发枪结构图。

"这是燧发装置,可以取代火绳,大大提高射击速度和安全性......"工匠们凑近细看,眼中渐渐露出惊叹之色。

靖王更是激动得来回踱步。

"妙!

妙啊!

"他拍案叫绝,"若真能制成此物,我大明军队必将所向披靡!

"东门浪飞心中暗喜。

他知道,自己己经成功引起了靖王的重视。

但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父王,此事恐怕不妥。

"一个身着华服的年轻人走进工坊,正是靖王次子朱常洵。

他冷冷地扫了东门浪飞一眼,"大哥近日性情大变,言行举止颇为怪异。

这火器改良之法,恐怕......"东门浪飞心头一紧。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表现得太过突出,己经引起了怀疑。

"二弟此言差矣。

"他强自镇定,"为兄近日研读西洋典籍,颇有心得。

这改良之法,正是借鉴了佛郎机人的经验。

""哦?

"朱常洵冷笑,"那敢问大哥,这佛郎机人的典籍,是从何处得来?

"工坊内的气氛顿时凝固。

靖王皱起眉头,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跑来:"王爷!

不好了!

倭寇攻陷了宁波府!

"工坊内的气氛骤然紧张。

靖王脸色铁青,猛地转身:"消息可属实?

""千真万确!

"侍卫跪地禀报,"倭寇三千余人突袭宁波,知府大人......殉国了。

"东门浪飞心头一震。

他记得历史上嘉靖年间倭患严重,但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了。

"父王!

"朱常洵上前一步,"儿臣愿领兵前往宁波,剿灭倭寇!

"靖王沉吟不语。

东门浪飞知道,这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父王,"他上前一步,"儿臣以为,贸然出兵恐有不妥。

倭寇擅长海战,我军若仓促应战,恐怕......""大哥这是何意?

"朱常洵冷笑,"莫非是怕了那些倭寇?

"东门浪飞不理会他的讥讽,继续说道:"儿臣近日改良的火铳,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若能组建一支新式火器营,必能克敌制胜!

"靖王眼中精光一闪:"需要多少时日?

""三日!

"东门浪飞斩钉截铁,"只要工坊全力配合,三日之内必能造出第一批燧发枪!

""好!

"靖王拍案而起,"就依你所言。

工坊上下,悉听你调遣!

"朱常洵脸色铁青,却不敢违抗父命。

接下来的三天,东门浪飞几乎住在了工坊。

他亲自指导工匠们改进***,设计燧发装置。

为了加快进度,他还引入了流水线作业的概念,将制造过程分解成多个步骤,由不同的工匠负责。

第三天傍晚,第一批二十支燧发枪终于完工。

"世子,这......真的能用吗?

"老工匠忐忑地问道。

东门浪飞拿起一支枪,熟练地装填火药和弹丸。

他瞄准远处的靶子,扣动扳机。

"砰!

"枪声震耳欲聋,靶子应声而碎。

工坊内一片欢呼。

靖王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幕,激动得胡须首颤。

"好!

好!

"他连声赞叹,"有此利器,何愁倭寇不灭!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跑来:"王爷!

倭寇己攻陷慈溪,正向绍兴进发!

"东门浪飞握紧手中的燧发枪,目光坚定:"父王,儿臣***,率火器营前往绍兴!

"靖王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准!

"当夜,东门浪飞率领五百精兵,携二十支燧发枪,星夜兼程赶往绍兴。

他知道,这将是他证明自己的第一战,也是改变历史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