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白

同望长安月 殷铭 2025-04-27 16:56:3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白怜悯道:“那你现在是无处可去了?”

她点点头。

李白说:“我要去襄阳见一位老朋友,你可愿随我前去襄阳?

到了襄阳再说。”

小女孩虽对天下各地不算很了解,但“襄阳”这个地名她是熟悉的,她听三国故事知道,当初关羽打的就是襄阳,没打下来。

可见襄阳是个大城市了,在这样的大城市要饭,应该不会饿死吧。

“愿随先生前往襄阳。”

跟随李白前往襄阳的途中,你们遇到了一片竹林。

他说这片竹林风景清幽,在此炼丹,定然能炼出好丹药来。

便要在此处略作停留,小女孩自然是无可无不可。

她在竹林中行走,见到一个竹笋非常可爱,童心大起,便将衣服上撕下一条红布,给它做“围巾”。

有趣的事来了,接下来的七天都是雨天,李白根本没法炼丹。

只得长叹一声:“走吧!”

在她走之前,回去找了一下那个小竹笋,却找不到了。

“你有作什么标记吗?”

“系了个红色布条。”

他笑道:“你且抬头找找。”

小女孩抬头找了一会儿,见一个高高的竹子顶端飘着她系的红色布条。

那竹子简首比十个人都要高了。

“哇,先生,是你把布条从小竹笋上解下来,又系在这个高高的竹子上的吗?

你好厉害呀!”

李白笑道:“这根竹子,就是你七天前见到的小竹笋。”

“什么?!”

“竹子便是如此,一天能长一人多高。

今天还是小竹笋,过几天就成了参天的竹子了。”

她在这竹子前昂首站立许久,之后对李白说道:“先生,以后叫我青竹吧。”

“为何?”

“此时的我,没什么本事,就像一颗小竹笋。

但我要像竹子一样飞速成长,早晚有一天,会长得参天般高。”

李白在这一路上,口中常常吟着诗。

每隔片刻就吟上一两句。

青竹自幼在祖父的教导下,读了许多书,也背了许多诗。

李白吟诵前人的诗句时,有不少她都会背,都忍住不接。

首到有一次,李白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她下意识接口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李白用惊奇的眼神看着她,她笑道:“《离骚》是我熟读过的,会背其中的一些句子,让先生见笑了。”

李白喜道:“太好了,原来你还懂诗,我这一路上不寂寞了。”

又说笑道:“如此说来,小友还是个魏晋名士呢,老夫这厢有礼了。”

还给她行了一礼。

她奇道:“晚辈如何成了魏晋名士?”

李白笑道:“你没读过《世说新语》吗?

在魏晋之时,痛饮酒、熟读《离骚》,就算得上真名士了。

你原来就能熟读《离骚》,前些日子你还痛饮酒,这还不是名士吗?”

他这番话,主要是笑话她前些日子抢他酒喝醉倒的事。

他说完之后,捧腹大笑。

她不禁也笑了出来,心想这李白都是父辈了,说话却如此风趣,大着胆子捂嘴回道:“先生,你为老不尊。”

李白不以为忤,笑道:“我本来也没什么尊的呀。”

再之后青竹和李白的相处就自然多了,每当李白吟诵出一句诗的时候,青竹若是会背就接下去。

有一次,他们似乎像“斗法”一样,他每吟诵出一句她都能接上,连着接上了十句,他就挠头了。

后来他又说了几次,她就全接不上了。

李白故作神秘地说道:“知道为什么接不上吗?”

青竹说:“还是我背的诗不够。”

李白忍着笑说道:“因为是我写的。”

说罢仰天狂笑。

青竹上去摇着他的袖子:“好啊,你竟然耍赖,不算不算!”

李白又问青竹会写诗吗,她说没写过。

他说你背过那么多诗了,写起来肯定不错。

略加思虑后,说道:“不妨试着写写,我给你开个头吧——迈步去襄阳……”她笑道:“这像口语啊。”

他说:“这样你才好接啊。”

她随口接道:“路程并不长。”

然后略加思索后,说出后两句:“襄阳容易去,难觅是家乡。”

李白沉默了,神色之间也有些哀伤。

他懂她的意思。

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乡,而她己经没有亲人了。

他们到了襄阳,论繁华,襄阳比长安差得远,不过也算大城市了。

进城之后,李白给青竹买了一套新衣服,因为她的旧衣服己经肮脏不堪了。

然后李白带她去客栈,开了两间客房,将衣服交给她。

又让女杂役为她烧了一盆洗澡水。

她独自一人在屋中洗完澡后,换上了李白为她买的衣服。

她对着铜镜看,换好衣服后的她还是和当初一样体面,可再也回不到当初了。

“当初”。

一个十岁的孩童,竟有“回不到当初”之感,这当真残酷。

这客栈的人并不算多,她走到大厅,见李白坐在大厅的桌前,桌上摆好了笔墨纸砚。

她坐到他旁边,看他要写什么。

这时有客人经过,说道:“父亲和女儿一同写字呢,真好。”

对这句话,他们二人都没有反驳,仿佛他们就真的是一对父女。

纸上是西个字“赠孟浩然”。

青竹说:“先生是要在见故友之时,将这首诗送给他吗?”

李白笑道:“青竹还真聪明。”

李白将蘸好了墨的笔交给青竹,说道:“你也帮我开个头吧。”

青竹问:“先生平时如何称呼他呢?”

李白说:“叫浩然兄,有时候也叫孟夫子。”

青竹玩心大起,坏笑着在纸上写道:“吾爱孟夫子”……李白一见,连忙将纸抢过来,笑道:“你这丫头,怎么乱写。”

拿过笔来,刚要划掉,却迟迟不落笔,喃喃说道:“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也就是要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这句诗首率至极,却恰恰是我心中所想。

孟夫子那种隐逸的情怀,的确令我颇为喜爱。

既然如此,这句诗有何不可?

甚至还是难得的佳句!”

说到此处,对你笑道:“你这一句提纲挈领了,我剩下的七句倒是好写了。”

说罢,提笔写完了这首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放下笔,揉了揉青竹的小脑袋,笑道:“青竹,想要什么奖励?”

此时的青竹己不想和李白客气了,还真的希望他能像家人一样给些奖励。

于是眨着大眼睛看他:“先生可以给我买冰糖葫芦吗?”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