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泽宇怀着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缓缓踏入了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威严的皇宫大殿。
当他的双脚真正踩在那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时,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顿时涌上心头。
然而,这种紧张并没有让他退缩半步,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推广先进耕种技术的坚定信念。
宽敞而又明亮无比的大殿内,阳光透过巨大的窗户洒进来,将整个空间映照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
殿中的气氛显得庄重肃穆,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常泽宇笔首地站立于殿中央,他那修长的身姿宛如一棵傲然挺立的松,纹丝不动却散发出一种坚毅和自信。
他面朝那高高在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神色自若且从容不迫地开始了自己的阐述。
常泽宇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微臣今日前来,是为了解决朝廷当前面临的粮食危机。
微臣曾在古籍中读到许多先进的耕种技术,若能推广,必定能大幅提升粮食产量。”
朱元璋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审视:“说说看,你有何见解?”
常泽宇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阐述:“陛下,微臣建议推行轮作制度。
传统农业中,土地常年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滋生。
而轮作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将小麦与豆类轮作,豆类的根瘤菌可以固氮,为土壤补充养分,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朱元璋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观点颇感兴趣:“继续说。”
“其次,是水利灌溉的改良。”
常泽宇指着殿外的方向说道,“微臣观察到,许多农田因灌溉不足而荒废。
若能修建小型水渠和蓄水池,利用地势落差和简易的水利设施,将水引入田间,不仅能节约用水,还能确保农田在干旱时也能得到充足灌溉。”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听起来不错,但这些技术真的可行吗?”
常泽宇毫不犹豫地回答:“微臣曾在家乡小规模试验过,效果显著。
若能在全国推广,粮食产量必能大幅提升。”
然而,常泽宇的话音刚落,殿下的大臣们便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一位年长的大臣站了出来,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质疑:“常泽宇,你这想法虽好,但这些技术从未在大范围内推行过。
若贸然实施,一旦失败,岂不是劳民伤财?”
常泽宇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应:“大人所虑极是,但微臣认为,与其因循守旧,不如大胆尝试。
微臣愿以一处荒地为试点,若试验成功,再行推广。
若失败,微臣愿承担一切责任。”
另一位大臣也站了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常泽宇,你不过是一个书生,怎懂农事?
这些所谓的‘先进技术’,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常泽宇微微拱手,语气平和却坚定:“大人,微臣虽是书生,但这些技术并非空穴来风。
微臣曾在家乡亲自试验,效果显著。
而且,微臣可以提供详实的数据和实例,证明这些技术的可行性。”
他随即从怀中掏出一份手绘的农田规划图和试验田的数据记录,递给那位大臣:“大人请看,这是微臣在家乡的试验田数据。
采用轮作制度后,产量提升了三成;而经过改良的灌溉系统,即使在干旱季节,也能保证农田的收成。”
大臣接过图纸,仔细查看后,脸色微微一变,却仍不愿轻易承认:“即便如此,这也只是小规模试验。
全国推广,谈何容易?”
常泽宇微微一笑:“微臣明白,万事开头难。
但只要陛下支持,微臣有信心逐步推广,让天下百姓受益。”
朱元璋听完常泽宇与大臣们的争论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
他大手一挥,朗声道:“常泽宇听令!
朕现命你全权负责一处农田的试行事宜。
务必精心筹划、悉心管理,不得有丝毫懈怠与疏忽。
若能取得良好成效,朕定当重重赏赐于你;倘若有所差池,严惩不贷!”
常泽宇赶忙跪地叩头谢恩,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谢陛下!
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陛下厚望!”
朱元璋又看向众大臣,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诸位爱卿,常泽宇的提议关乎天下苍生,若能成功,便是大功一件。
你们要全力支持,不得无端阻挠!”
大臣们纷纷拱手领命,尽管心中仍有疑虑,但无人再敢公然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