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沧浪之行

屈原有点忙 曾谷子 2025-05-09 10:58:4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五月五日是民间祭祀图腾神兼始祖的节日。

上古时候,人们在自然势力的威胁下,常意想某种生物或无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认定那种东西为他们全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这便是“图腾”。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对“龙”充满了敬畏和崇拜之情,将其视为神圣的象征。

为了彰显自己作为“龙子”的特殊身份,人们开始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龙的敬意和认同,那就是绣图纹身。

这种风俗起源于古代,当时人们相信通过在身体上纹绣龙的图案,可以获得龙的庇佑和保护。

他们认为龙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能够抵御邪恶和灾难,给予人们平安和幸福。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自己的身上刺青或绘制龙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他们对龙的信仰,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标识。

无论是在手臂、背部还是其他部位,龙的形象都被精心地描绘出来,栩栩如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绣图纹身的风俗逐渐传承下来,并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发展出各种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这些纹身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龙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乃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他深信自己是龙的后裔,因此,他将自己的居所选在了龙王山以北的清凉岭。

这片清凉岭,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山下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里远离尘嚣,宁静祥和,是一个让人心灵得到净化的地方。

屈原在这里,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他常常漫步于山间小道,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微风的轻抚;他也会坐在溪边,凝视着水中的鱼儿游弋,思考人生的真谛。

在清凉岭的日子里,屈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用文字描绘出这片美丽的山水,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润泽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感受到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他觉得自己的到来是汨罗江龙族的盛事、喜事,汨罗江流域的所有龙族,必须亲自恭迎、护卫左右。

屈原身披一袭黑色长袍,衣袂飘飘,与一江追逐日月的清流融为一体。

他的步伐稳健而坚定,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天地作最后的决战。

他的身影在江流中显得那么高大,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此刻,汨罗江奔腾不息,如同千军万马,发出阵阵欢呼声。

屈原看到了自己的到来,沧浪夹道相迎,他含笑着,挥动巨手向水族们致意。

他的精神鼓舞着汨罗江,激起一排排巨浪,如同一座座逶迤的山峰,屹立在江涛中,仰天长啸,永远不倒。

这是一场盛典,似乎万物都在恭候这位伟大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缓缓地走在汨罗江,江水迅速给大夫覆盖上洁白的披丝,从他的双脚,然后是双腿,再是腰间宝剑和身躯,最后是高贵的头颅的冲天的冠戴。

屈原感到从来没有的惬意和荣耀,他迈着从容而刚毅的步伐,踏歌而行:“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终于,他完全沉浸在这一泻千里的清流之中,江水将他紧紧地包裹起来,仿佛要将他带向那遥远的秦关,与怀王牵手言欢,一起挥师,光复楚国。

屈原舒展一下全身筋骨,任江水洗涤一身尘埃,仰天大笑,顿时感觉心舒意畅,耳聪目明,久久被压抑的满腔热血在沧浪中沸腾,释放,如一束束冲天的烈火,燃烧尽满天的雾霾,迎接旭日东升。

他情不自禁地朗声高吟自己的诗篇《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这高亢而沉浑的吟咏,犹如雷霆万钧,从沧浪的波涛之中喷涌而出,其声浪滚滚,气势磅礴,首冲九霄,回荡在古罗城的上空,震撼着楚国那辽阔无垠的大地。

就在这震撼人心的时刻,突然间,一阵汹涌澎湃的江浪,排山倒海般从凤凰山畔咆哮着奔腾而来。

浪尖之上,竟赫然站立着一位身披长袍、长须飘飘的神仙。

屈原定睛细看,心中不禁一惊,原来这位神仙正是河伯!

他连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拜见河伯。

河伯手指屈原道:“屈大夫好。

本仙本应邀你到河伯潭一述,只是吾领东方太乙仙旨,让大夫速去龙王潭,再赶到瑞灵台点兵,拜将,不可误了时辰。

故,吾只能在在河伯潭恭候大将军。”

“喔唷,有这等事,我怎么没接到通知?

朕如何行事?

还望仙翁赐教。”

“呃,你伏耳过来,吾细细告诉你就是。”

屈原与河伯交头接耳一阵,两人相对大笑。

河伯面带微笑,轻轻地拍了拍屈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一定要牢记在心啊,千万不要耽误了时间哦。”

屈原连忙点头应道:“您放心吧,仙翁,我一定会按时到达的。”

河伯看着屈原坚定的眼神,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身形一晃,化作一朵洁白的祥云,缓缓地飘向了远方的凤凰山。

又有罗王率熊瑕、熊绎、芈古道、罗伯菰等熊氐族领前来迎接屈原。

古罗子国国王劝大夫返回罗子国,继承罗国王位,重振古罗子国之雄风。

屈原对众族领们道:“吾今,秉帝高阳之旨意:须于午时正赶到古邑长乐龙王潭,会见汨水老龙王,并将于晚上三更去百鸡岭招兵秣马厉兵,操练一支天地灵军神将,前往荆州收复郢都抵御秦军,保护楚国黎民不遭秦国虎狼之师杀戮。

你等如有报效楚国之心,可随我前往百鸡岭瑞灵台,一起举兵抗秦。”

众人面面相觑,忧心忡忡,不置可否。

有罗伯菰拜匐在地,垂泪道:“大夫,吾愿随大夫同赴沙场,去郢都杀邪恶,驱外匪,为我女儿全家报仇。”

屈原连忙扶起伯菰:“族弟快快起来,弟有此报国雄心,甚好,咱兄弟可并肩作战也。”

屈原告别众族长,与罗伯菰逆水而行。

至罗江口,有罗江龙王前来拜见屈原:“大夫在上,请受小龙一拜,”说罢连连叩首。

屈原疑惑道:“汝是哪位龙王?

吾怎么从未见过?

为何拜吾?”

罗江龙王道:“小龙罗隐,两百年前因治水不力,触犯天条,被太上老君奉玉皇大帝意旨囚禁在神鼎山的金鼎里。

昨晚是大夫的灵均剑劈开汨罗江,分出罗江来。

太上老君才将小龙放出来,命咱守护罗江一水,将功赎罪。

算来大夫是咱半个救命恩人,今受老君点化,特来拜谢。”

屈原一听抚须笑道:“原来如此,罗龙王快快请起。”

罗龙王指指大夫身边的罗伯菰又道:“这位是伯菰兄吧?

你何故到此?”

罗伯菰将随同前往郢都抗秦一事告知后,问道:“罗龙王,你新任罗江龙王,那个百鸡岭应该是在您的治下,到时只怕还要麻烦族弟,借水路一用,不知意下如何?”

“这个自然,从今以后只要屈大夫有用得着的地方,只要一声令下,小龙随时听候驱使。”

罗龙王又转身恭敬地对屈原道:“大夫,您今天就到小龙龙宫去休息一下吧,有什么事,您吩咐咱去办就是。”

屈原道:“感谢龙王盛情相邀,只是本人必须于今日午时赶到长乐龙王潭,与汨水老龙王一起商讨抗秦的策略,不可耽搁,后会有期,就此别过。”

屈原别了罗龙王,与伯菰踏浪而行。

这时,上两岸惊呼声,哭泣声西起,乡亲们将粽子、包子抛向江中。

屈原一见:“这些人今天怎么了?

平日里省吃俭用的,从来不敢浪费一粒米,今天怎么将这些好吃的抛进江河里,太可惜了。”

这时,又见百丈口的江面千舟竞发,网撒江流,呼唤大夫的名字,声震云霄,江天垂泪。

屈原忙吩咐罗伯菰上岸问个明白。

一会,伯菰回来伏在屈原耳边告知一切。

屈原深受感动,分别向两岸鞠躬致谢,口中哽咽道:“古罗有如此好百姓,是对屈平最大的安慰和褒奖,乃楚国之大幸也。”

己是巳时三刻,屈原不敢耽搁,便拔剑劈水,驱惊涛前行,虾兵蟹将尽立两旁,不敢挡道。

到了新市老码头,又有眉江龙王前来拜见:“在下眉龙王,秉汨水老龙王之命,在此恭候大驾,护送大夫去龙王潭。”

相互寒暄数语,眉龙王前面开路,将江水分开,白浪滔天,屈原紧跟其后,一会儿来到长乐古邑回龙门。

汨水老龙王率沿河七十二江龙王,迎接屈原。

屈原忙上前紧紧握住汨水老龙王的手道:“屈平今日前来,一是感谢老龙王九年多来对屈平的关顾,是您让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才使得屈平这么多年来安享乡亲们供奉的丰衣足食,过上了清闲自在的晚年生活;二是受帝高阳旨意特来向老龙王请抗秦策略。”

老龙王哈哈大笑道:“大夫言重了,老龙哪有什么抗秦方略。

只是昨晚老龙拜会子子牙兄,劝说太公助大夫一臂之力。

姜太公己答应在大夫兴师去郢都的路,差姜禅前来,在大将麾下效力,到时大将军可求策于他。”

屈原疑惑问道:“姜禅是何许人也?”

老龙王道:“乃姜尚姜太公之子也。

他将招一班天庭少将军来大将军帐前听调。”

屈原一听大喜,老龙王邀屈原到龙王潭设宴饯行。

这一餐,汨罗江龙族、水族头目尽到,长乐甜酒,上市街粽子,下市街粉皮,尽在其中,众龙王、水族长纷纷举杯向大夫祝福,觥筹交错,宴至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