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接受变化 才能改变变化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女孩思维总不那么连续,在做课设的时候,在做课题作业的时候,但也有可能是训练的少,可能脑子里还没建立起知识框架,比赛的时候,脑子就挺灵光的啊!

其实己经很不错的啦!

女孩步入正轨有一段时间了,男孩也在努力前进着,男孩貌似越来越宠了,一回到家,自己就去切芒果,每次路过都会问女孩有没有想吃的,在女孩非常累的时候,男孩会主动承担起家里的活,在重庆小面里,男孩拿上面准备走时,发现面容易洒,女孩出了个主意——加个盖子,男孩照着做完了,说了句好,为使不冷落女孩,做都做完了还是回了女孩一句,着实可爱。

看到上岸的视频,无论是否身临其境,女孩还是会热泪盈眶,或许她也在为那些日夜苦读的孩子们由衷地高兴吧,但当看到别人的上岸即是她的起点的时候,她想,或许她并不差,曾几何时,她也这样努力地向上生长,踏进了如今的校园,在校园里的雷霆雨露中,她还在向上望着望着,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不够优秀,还不够冷静,还不够沉着,可是,要怎样优秀才算优秀,要怎样好才算好呢?

女孩心里没有答案,女孩在逼自己,在救赎自己,也想着放过自己,或许在这次之后,女孩会释怀,又或许,女孩会继续挣扎着向上,痛苦而有韧劲儿地生长,但无论怎样,我都相信,女孩不会沉沦,不会躺平,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小朋友,她怎么会容许自己浑浑噩噩呢?

可是我又很希望女孩能够松弛有度,因为女孩本来就己经很厉害啦,在混沌中找出一条路,越走越有模样,越走越见阳光,我希望女孩不要妄自菲薄,因为女孩很棒,她放不下许多事情,许多人,而正是因为这些事和人成就了现在的她,她多愁善感,也体贴入微;她自卑敏感,也认真专注;她摇摆不定,却也一首没忘初心,心里的劲儿一首在,前方的路也一首走,这趟旅程,女孩走得很难,这些人儿啊,总不太按照女孩的想法来,是了,唯一不变就是善变,接受变化才能改变变化。

改变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冲破她,怎么冲破呢,那就好好读书吧,当你越向上的时候,身边的人就会被筛选出来,虽然也会有些漏筛,但那毕竟是少数,至少会比现在好吧,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读书也可以分散精力,不去关注别人,保持安静,保证独处,多思考,才会多放松。

但女孩始终觉得一天至少要说一百句话才能开开心心地度过,至于正确与否,还不知道答案,说这么多话,是不是就意味着身边有人陪伴,愿意说这么多话,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能有价值感,人儿活着就是价值感,从别人身上得到的,从自己身上得到的,那我们怎么去获得呢,别人的是随机的奖励,自己的才是常新常有。

定个小目标,今天能吃这么多饭,身体也没有不舒服,脸蛋也红彤彤的的,对啦,值得表扬!

今天女孩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错这个命题仿佛与黑白相媲美,黑与白,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是也不是,还记得小时候动画片里老师让孩子们画一幅画来展示白,一个小男孩刚开始准备了一张白纸,被同门学艺后,就把整体都用墨水涂黑,最后展现时则吹落一根羽毛,以黑衬白,所以黑与白,对与错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这是两种极端却又不极端的情况,那怎么判断一件事情是对是错,一个人是爱还是不爱呢,或者说谁来判定最为准确呢?

是睿智博学的长者,是初出茅庐的孩童,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貌似都是又都不是,每个人都不同,那答案又为什么会一致呢?

我们总是在追求一种做法,一种普遍大家都能接受都认同的做法,而在迷茫时,在面对诱惑时,在进退两难时,在举步维艰时,我们选择向他人寻求帮助,究其根本是为了寻求认同,寻求一种能说服自己的做法。

有人用硬币做决策,在硬币旋转在空中时,你心中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而此时的正确答案是心之所向,可这心之所向是否是从大局观来看的,不得而知,人本身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也会使自身趋于安乐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舒适圈,故此时心之所想是内心对于某种做法的愿景,还是对打破规则打破舒适圈的担忧恐惧,安于现状,溺于享乐,也不得而知。

这又涉及到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我想,是不能用简单的化学比例来计算的,随着身边人的提点,随着自己的不断深造,这个比例会慢慢改变,会一首改变。

所以,一切事物都应该在自己用心揣摩后,在大局观的加持下,给予一些情感灌溉,然后进行,支持自己“堕落”,也鼓励自己前进。

鼓励自己,现在听来,着实是一个美妙却又振奋人心的词!

加油,你一定可以的,貌似又有点生硬;你努力了这么久,一定能成功,好像又有点压力感;平常心对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似乎才是鼓励自己的常态,但又失去了一些振奋人心的力量,那该当如何呢?

事在人为,做到自己满意的地步,那自己满意的地步是什么样的呢?

做到内心中能做到的最好,最好是多好?

能做到的是多少?

好像都很抽象,问心无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