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惊悚3
从公交车站跑出来后,他在几个街区之间快速穿梭,利用错综复杂的小巷和人流密集的商业区甩开了那个黑雨衣男子。
雨势稍微减小了些,但雨滴依然不断击打在他的身上,冰冷的触感提醒着他当前处境的危险。
"去书报亭汇合太冒险了,"李明思考着,抹去脸上的雨水,"那些人既然能找到咖啡馆,也一定知道学校周边的关键地点。
"他掏出手机,发现林小雨己经发来三条信息。”
你还好吗?
“”我甩掉了跟踪者,正在前往汇合点“”如果30分钟内见不到你,我会按计划独自行动“李明犹豫片刻,回复道:”不要去书报亭,太危险。
我首接去仓库,半小时后在那见。
“发完信息后,他立即关闭了手机GPS定位功能,以防被追踪。
雨中的工业区灯光稀少,李明谨慎地在暗影中前行。
根据那个梦游时写下的地址,目标仓库位于南郊工业园区的最东侧,一个几乎被废弃的区域。
37路公交的终点站距离那里还有约二十分钟步行路程。
他在一家便利店买了一把伞和一瓶水,顺便确认了方向。
店员是个睡眼惺忪的老人,对这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投来疑惑的目光,但没有多问。
离开便利店后,李明打开伞,沿着几乎无人的工业区道路向前走。
路灯昏黄,间隔很远,大片区域笼罩在黑暗中。
偶尔有货车呼啸而过,溅起的水花打湿他的裤脚。
每经过一个转角,他都会停下来,观察周围是否有可疑人物跟踪。
随着深入工业区,建筑越发陈旧,不少工厂大门上挂着停业或待售的牌子。
这片区域曾是东海市重工业中心,但随着产业转型,逐渐沦为城市的边缘地带。
李明的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右手食指上的疤痕,这个动作总能带给他奇怪的安全感。
他回想着笔记本上关于静默之境项目的记录——创造可控的认知盲区、人格重构……这些术语使他作为心理学学生的好奇心与恐惧感同时增长。
"如果我五岁时的照片上没有这道疤,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我对此毫无记忆?
"李明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更多问题。
“为什么那个"保安"会提到陈远?
那些替代者究竟是谁?
CABM到底在研究什么?
根据地图显示,他只需再走两个街区就能到达目的地。
随着距离缩短,雨势似乎再次变大,敲打在伞面上的声音变得密集。
工业区完全陷入死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叫声证明这里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拐过最后一个转角,李明看到了一排低矮的单层仓库。
它们外表相似,只有门上的编号作为区分。
他查看手机上记录的地址,确认目标是最东侧的E-13号仓库。
当李明接近E-13号仓库时,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栋建筑周围的雨似乎下得更小,形成了一个微妙的雨量差异区。
作为受过科学训练的学生,他知道这种现象不符合自然规律,但眼前的证据无法否认。
仓库大门上挂着一把老旧的铁锁,但出乎意料的是,当李明尝试转动门把手时,锁竟然自动脱落了,仿佛它只是被摆在那里作为装饰。
李明小心翼翼地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他收起雨伞,摸索着找到墙上的电灯开关。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这个仓库看起来己经被废弃多年,电力系统却依然运作。
昏暗的黄光照亮了内部空间,显露出一个出乎意料的景象。
仓库中央是一片空旷区域,西周堆放着各种设备和纸箱。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区域的地面,那里铺设着一个首径约三米的圆形金属平台,平台表面刻有复杂的几何图案和一些李明不认识的符号。
平台周围散落着几台看似医疗用途的设备,以及一些连接电脑的传感器。
李明谨慎地接近那个金属平台,注意到平台边缘有一个控制面板。
面板上的按钮大部分己经褪色,但中央的一个红色按钮却异常鲜艳,仿佛刚刚被人使用过。
他没有贸然触碰任何东西,而是先环视西周,寻找可能的文件或记录。
在仓库的一角,他发现了一个金属文件柜。
柜子没有上锁,李明拉开第一个抽屉,里面放着一叠文件和几盘老式录音带。
文件顶部印有CABM静默之境项目-阶段三实验记录的字样,以及绝密的红色印章。
李明的手微微发抖,他小心地翻开第一页,看到了一份实验报告:实验编号:SB-476日期:2018年11月10日主要研究人员:陈远、李建国实验体:XT-37(男,38岁)、LM-05(男,5岁)实验目的:测试跨年龄段记忆共鸣与转移实验结果:部分成功。
LM-05展示出XT-37的部分记忆片段,但出现明显的认知排斥反应。
建议在LM-05右手食指植入稳定器以控制排斥程度。
李明感到一阵晕眩,他下意识地摸向右手食指的疤痕。
日期、年龄、那道神秘的疤痕——所有线索突然连接在一起。
"LM-05…"他低声念出这个代号,一个可怕的猜测在脑海中形成,LM可能代表他的名字拼音首字母,05则是他当时的年龄。
李明的手指仍在颤抖,但科学的求知欲与对真相的渴望压过了恐惧。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翻阅文件柜中的资料。
第二个抽屉里是更多的实验记录,整齐地按照日期排列。
他拿出2018年11月的一叠文件,小心翼翼地展开。
项目日志:静默之境-阶段三日期:2018年11月8日记录人:陈远今日LM-05的认知评估显示其对植入记忆片段的排斥反应较预期轻微。
这是个突破。
相比之前九个实验体,RL-05展现出异常高的记忆融合能力,这可能与他特殊的边缘脑波模式有关。
李建国的基因贡献可能是关键因素。
问题依然存在:LM-05报告了奇怪的梦,内容与XT-37的深层记忆高度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并非我们有意植入的记忆片段。
这暗示静默通道建立后,记忆流动可能是双向且难以完全控制的。
李明倒吸一口冷气。
"李建国的基因贡献"这句话如同重锤敲击在他胸口。
这不仅证实了他就是LM-05,更揭示了父亲的深度参与。
而那些从小困扰他的奇怪梦境,现在有了骇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