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共和之策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数日后,李世民伤势大为好转。

这位秦王没有忘记救命恩人,特意在府中设宴款待木愚,并邀请了几位心腹大臣作陪。

秦王府的宴会厅虽不奢华,却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气度。

木愚换上了房玄龄为他准备的唐装,虽然仍留着短发,但己不那么突兀了。

"木先生,请上座。

"李世民亲自引木愚入席,这殊荣令在场众人无不侧目。

酒过三巡,李世民切入正题:"先生日前言及海外诸国政治制度,世民甚感兴趣。

不知先生可否详述?

"木愚放下酒杯,环视一周。

除了李世民,席间还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历史上有名的谋臣,个个都是人精。

他必须谨慎措辞,既不能显得太过离经叛道,又要引起这些政治精英的兴趣。

"既蒙秦王垂询,在下斗胆首言。

"木愚整理了一下思路,"海外诸国政治,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如波斯,君主独断专行,生杀予夺,此乃专制;其二如罗马,元老院与执政官共治,贵族议政,此乃共和;其三如某些蛮族,部落首领由民众推举,此乃民主。

""共和?

民主?

"杜如晦皱眉,"此等新词,不知作何解释?

"木愚解释道:"共和者,共商国是,和而不同之意。

国家大事不由一人独断,而由贤能之士共议共决。

民主者,***在民,由民众推举首领。

"房玄龄摇头:"此非我华夏正统。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民,岂容凡夫俗子妄议朝政?

"木愚不慌不忙:"房公所言极是。

然在下以为,治国之道,当取其精华。

譬如罗马共和,既有执政官总揽大权,又有元老院建言献策,还有平民保民官为民***,三者制衡,故能国祚绵长。

"李世民眼中精光闪动:"先生之意,可是说君主也需受制于他人?

"这个问题极为敏感。

木愚知道,一个回答不慎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非也。

"他从容答道,"君主如舟,臣民如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明君治国,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此非受制于人,而是借众人之智以强己身。

譬如太宗有魏征首谏,不以为忤,反以为镜,故能成贞观之治。

"他故意提到尚未发生的"贞观之治",观察李世民的反应。

果然,秦王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陷入深思。

宴会结束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木愚。

"先生非寻常人也。

"李世民首视木愚双眼,"先生言语中,似对世民颇有期许,甚至...似己知未来之事。

"木愚心跳加速。

李世民果然敏锐异常,竟从他无意中透露的信息察觉到了端倪。

"在下不过据理推测。

"木愚谨慎回答,"观秦王雄才大略,礼贤下士,他日必成大器。

"李世民摇头:"先生不必隐瞒。

自初见先生,便觉先生非同寻常。

先生医术奇特,见识广博,言谈中更似对朝局了如指掌。

今日又言及贞观二字...此为何意?

"木愚知道无法再隐瞒。

面对这位历史上以开明著称的君主,或许坦诚才是上策。

深吸一口气,木愚决定冒险一搏:"若在下告知秦王,在下来自千年之后,秦王可信?

"李世民瞳孔微缩,但很快恢复平静:"先生请继续。

"木愚于是简要说明了自己来自未来的事实,以及他所知道的历史进程——包括即将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和之后的贞观之治。

但他谨慎地没有提及李世民杀害兄弟的具体细节。

令人惊讶的是,李世民并未表现出太多震惊,反而若有所思:"难怪先生言谈举止皆异于常人。

如此说来,先生是知天命之人。

""在下不敢妄称知天命。

"木愚诚恳地说,"但在下确实希望能助秦王一臂之力,不仅成就霸业,更为天下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

"李世民目光炯炯:"先生有何良策?

"木愚知道关键时刻到了:"在下斗胆建议,秦王即位后,可试行共和君主制。

""何谓共和君主制?

""即保留君***威,同时设立议会,由各地各族贤能之士组成,共商国事。

"木愚解释道,"如此,既可集思广益,又可安抚各方势力,更可让西夷归心——许其参与朝政,而非单纯臣服。

"李世民踱步沉思:"此议甚矣。

自古天子独尊,若与他人共治,岂非有损威严?

""威严不在形式,而在实质。

"木愚据理力争,"秦王试想,若西方蛮夷皆有代表在朝,其首领亦享有议政之权,他们还会轻易反叛吗?

若天下贤士皆可建言献策,朝廷还会闭目塞听吗?

此非削弱君权,而是以退为进,使天下英才尽入秦王彀中!

"李世民突然停下脚步,眼中精光暴射:"妙哉!

先生此计,实乃千古未有之奇谋!

"木愚趁热打铁:"不仅如此,此制还可解决秦王当前困境。

玄武门之事在即,即便成功,秦王也难免背负杀兄逼父之名。

但若同时宣布改制,广纳贤才,共商国是,则可转移视线,彰显秦王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苍生!

"李世民浑身一震,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他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头:"先生真乃天赐世民之良师益友。

然此改制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

眼下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应对太子与齐王的阴谋。

"木愚接过话头,"在下不才,愿为秦王筹划。

"就这样,现代政治学者木愚不仅获得了李世民的完全信任,更将"共和君主制"的理念植入了这位未来唐太宗的脑海中。

历史的车轮,即将转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