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诗会惊鸿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礼部侍郎的府邸灯火通明。

陈光明跟在父亲身后,手心渗出汗水。

三天来他恶补了这个世界的常识:大晟王朝,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朝代,目前是天启十二年。

科技水平相当于唐宋时期,但有些细节又微妙地不同——比如玻璃己经普及,但火药尚未用于军事。

"陈大人!

久违了!

"一位圆脸官员迎上来,父亲立刻换上笑容寒暄。

陈光明注意到父亲称对方"李侍郎",想必就是今日的主人。

"这是令郎?

果然一表人才。

"李侍郎打量陈光明,忽然压低声音,"听闻前几日出了意外?

"父亲笑容僵了僵:"小儿顽劣,骑马不慎摔伤,己无大碍。

""那就好,那就好。

"李侍郎意味深长地看了陈光明一眼,"今日吴相也会来,带着他那才名远播的千金。

年轻人多结交总是好的。

"父亲连声称是,拉着陈光明往园中走时却沉下脸:"记住,离吴家人远些。

尤其是吴小甜那丫头,看着温婉,实则...""实则什么?

"陈光明忍不住问。

父亲摇摇头:"总之莫要招惹。

去那边年轻人处坐吧,为父要去拜见几位大人。

"陈光明被仆人引至一处临水亭台,己有十几位华服青年在此饮酒谈笑。

他选了最角落的位置坐下,默默观察。

这些应该都是官宦子弟,言谈间不时提到朝中人事,显然都受过良好教育。

"这位兄台面生得紧。

"一个穿湖蓝长袍的青年凑过来,"在下赵瑜,家父是工部郎中。

""陈光明,家父太常寺少卿。

"他按照这几天学的礼仪回礼。

"陈..."赵瑜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很快又笑起来,"原来是陈兄!

听说你前日坠马,可好些了?

"消息传得真快。

陈光明微笑点头:"多谢关心,己无碍。

"赵瑜热络地为他斟酒:"陈兄平日深居简出,今日难得一见,定要好好喝几杯。

待会儿诗会开始,还望不吝赐教。

"陈光明心头一紧。

诗会!

他这几天虽然翻了不少这个世界的诗词,但临时抱佛脚哪够应付专业诗会?

正想推辞,亭外忽然一阵骚动。

"吴相到了!

"众人纷纷起身。

陈光明随大流站起,看见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缓步而来,身旁跟着个素衣女子。

女子约莫十***岁,容貌清丽绝俗,眉目如画,却透着一股书卷气的冷静。

"那就是吴小甜,"赵瑜在他耳边低语,"京城第一才女,多少人求而不得。

"吴小甜安静地站在父亲身后,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在陈光明身上停留了一瞬。

那眼神让陈光明想起实验室里的高精度传感器——仿佛能看透一切伪装。

李侍郎宣布诗会开始,规则很简单:以"春"为题,即兴赋诗,由吴相点评优劣。

陈光明心跳如鼓,脑中飞速检索背过的唐诗宋词。

第一个青年己经站起,朗声吟诵一首工整但平庸的七绝。

轮到赵瑜时,他出了一首相当不错的律诗,赢得满堂喝彩。

陈光明注意到吴小甜微微点头,嘴角有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

"陈兄?

"赵瑜回来时推了推他,"该你了。

"亭内突然安静下来。

陈光明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时膝盖发软。

二十多双眼睛盯着他,其中包括吴相审视的目光和吴小甜好奇的注视。

"在下...献丑了。

"他声音有些发抖。

刹那间,李白的那首《春思》浮现在脑海。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第一句出口,亭内窃窃私语立刻停止。

陈光明渐渐找回镇定,声音变得清晰:"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最后一句余音消散,全场鸦雀无声。

陈光明不敢抬头,生怕看见嘲笑的眼神。

这首诗在大晟王朝应该是原创吧?

"好诗。

"一个清冷的女声打破沉默。

吴小甜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情真意切,字字珠玑。

陈公子大才。

"吴相若有所思地捋须:"确实不俗。

用燕秦两地景物对比,道出相思之苦,结尾反问更是妙笔。

陈公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造诣。

"陈光明耳根发热,含糊道谢后赶紧坐下。

赵瑜拍着他的肩惊叹连连,其他人也投来或钦佩或嫉妒的目光。

他偷偷看向吴小甜,发现她仍在注视自己,眼神中除了欣赏,还有一丝...探究?

诗会继续进行,但再无人能超越《春思》带来的震撼。

结束时,李侍郎宣布三日后在自家花园举办曲水流觞宴,特邀今日表现优异者参加,陈光明自然在列。

"陈公子请留步。

"陈光明正要随父亲离开,吴小甜叫住了他。

她独自一人站在回廊下,月光为她的轮廓镀上银边。

"吴小姐有何指教?

"陈光明紧张得手心冒汗。

吴小甜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公子今日之诗,小女记了下来。

只是有一处不明——秦桑所指为何?

大晟似乎并无此地。

"陈光明心跳漏了一拍。

该死,他忘了修改地名。

"呃...是古籍中记载的西域古国,现己不存。

""原来如此。

"吴小甜点头,但眼神告诉他这解释并未完全说服她,"公子博览群书,令人钦佩。

不知三日后可否在流觞宴上再领教公子高才?

""荣幸之至。

"陈光明机械地回答。

吴小甜微微欠身离去,留下一缕若有若无的梅香。

陈光明呆立原地,既为蒙混过关松了口气,又为新的麻烦忧心忡忡。

更让他不安的是,在与吴小甜对视的瞬间,他竟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仿佛两颗孤独的星辰在浩瀚宇宙中偶然相遇。

父亲在马车旁等他,脸色阴沉:"你与吴小甜说了什么?

""只是讨论诗句。

"陈光明如实回答。

"离她远点。

"父亲压低声音,"吴家与我们...有些过节。

况且那丫头不简单,据说私下研究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连她父亲都管不住。

"陈光明敷衍地应着,心思却飘向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回到府中,他辗转难眠,索性起身研读这个世界的典籍。

天亮时分,他做出了两个决定:一,要尽快掌握足够的古文知识以免再露马脚;二,他要再见吴小甜,不仅因为她是这个陌生时空中第一个让他感到共鸣的人,更因为他怀疑她知道些什么——关于诗中的破绽,关于这个世界,甚至关于他穿越的真相。

窗外,东方既白。

陈光明揉着酸涩的双眼,忽然注意到书案上多了一样东西——一枚精致的梅花书签,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春风若有意,何必入罗帏?

"没有落款,但那清峻的笔迹他己认得。

陈光明将书签贴近胸口,感受着纸张上残留的淡淡温度。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他或许找到了第一个盟友——也可能是最危险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