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裹紧官服,袖中藏着鸿胪寺新发的鱼符,在怀远坊的巷口徘徊。
街角的胡饼摊飘来孜然香气,他摸了摸腰间的空钱袋,目光却紧盯对面紧闭的朱漆大门——那是吐蕃使团下榻的驿馆,门环上的铜兽首衔着串红珊瑚珠,在阳光下泛着妖异的光。
“郎君可是要打尖?”
胡饼摊主是个龟兹妇人,忽然用生硬的汉语问道,“今日祭灶,多送你块蜜渍椰枣。”
李逸怔了怔,见妇人递来的胡饼中夹着片薄如蝉翼的羊皮纸。
他不动声色地接过,走入无人的巷弄,展开后见上面用粟特文写着:“戌时三刻,羊奶车从侧门出。”
字迹边缘洇着油迹,显然是匆忙所书。
戌时,李逸扮成送炭的杂役,混进驿馆后巷。
月光被云层割裂,他躲在柴垛后,见三名胡商推着辆羊奶车出来,木轮碾过雪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为首者腰间挂着个皮囊,正是尼婆罗的藏香袋——与吐蕃使者的一模一样。
等车队行至朱雀桥,李逸悄悄割断最后一辆车的缰绳。
羊群受惊散开,胡商们咒骂着去追赶,他趁机掀开羊乳皮囊,却闻见一股浓烈的硫磺味——里面装的竟不是羊奶,而是黑褐色的粉末,与剑南道猎人用的火药极为相似。
“什么人?”
灯笼光骤然逼近,李逸迅速将皮囊复原,抓起一把羊粪抹在脸上,装作驱赶羊群的样子。
胡商举着灯笼照了照,见他一身腌臜,挥手骂道:“滚远点!”
回到鸿胪寺时,王玄策正在值房煮茶。
“如何?”
他掀开茶釜,蒸汽中浮出几片藏红花。
李逸从袖中取出沾着粉末的帕子:“不是羊奶,是火药。
还有这个——”他递上从胡商皮囊上扯下的莲花流苏,“沙门卫的标记。”
王玄策瞳孔骤缩,茶勺“当啷”掉进釜中:“果然如此。
去年天竺戒日王病逝,其妹拉迦室利公主摄政,可沙门卫却扶植了个假王子,妄图控制天竺诸国。
若让他们在长安囤积火药……”忽闻窗外传来更夫打更声,己是子时。
李逸望着案头的《贞观格》,目光落在“私藏甲兵者斩”条上:“这些火药若用于刺杀使节或焚烧官署,便可嫁祸于大唐,挑起西域诸国与我朝的争端。”
“不止如此。”
王玄策从暗格中取出一卷密报,“松州都督传来消息,吐蕃赞普的亲卫中有沙门卫的‘火头僧’,能徒手点燃火药——你还记得吐蕃使者拇指的青紫色吗?
那是长期接触硝石的痕迹。”
李逸猛然想起昨日在西市见到的驼队,木箱上的莲花梵文与沙门卫标记一致:“他们用胡商驼队运输火药,再通过吐蕃使团中转,既能避过关卡检查,又能混淆视听。”
“明日便是祭天盛典,陛下将在圜丘坛主持大礼。”
王玄策往炉中添了块炭,火星溅在他眼角的疤痕上,“若沙门卫选择此时动手……”话音未落,值房的窗纸忽然“噗”地被什么东西击穿。
李逸眼疾手快,挥袖打落一支短箭,箭头绑着片狼毒纸,上面用鲜血画着六瓣莲花,中心嵌着粒烧焦的米——这是沙门卫的警告。
“他们知道我在查了。”
李逸捏碎米粒,里面掉出半粒黑色粉末,正是方才发现的火药成分。
王玄策忽然握住他的手腕,目光灼灼:“明日祭天,你随我去圜丘坛。
记住,见到任何手持莲花灯的胡商,立刻拿下。”
“可我只是从九品掌客……”“从今日起,你是鸿胪寺主簿。”
王玄策将一枚五品鱼符拍在案上,“这是陛下亲赐的‘临机专断’符,可调动金吾卫百人以下。”
李逸愣住,见鱼符边缘刻着“玄甲”二字——那是太宗当年天策府的旧部徽记。
他忽然想起方才胡饼摊主递来的羊皮纸,粟特文的笔迹竟与王玄策的密报相似:“方才那龟兹妇人……”“是我在西市的眼线。”
王玄策淡淡道,“她本是粟特商团的文书,丈夫被沙门卫所杀。”
更声渐远,东方泛起鱼肚白。
李逸握着鱼符走出值房,见庭中老梅开了,一枝横斜在积雪上,宛如蘸了朱砂的笔。
他摸了摸腰间新佩的横刀,刀鞘上的鎏金狮纹还带着王玄策掌心的温度。
祭天盛典当日,圜丘坛人山人海。
李逸混在金吾卫中,目光扫过人群中的胡商。
忽然,他看见昨日送羊奶的胡商之首,正捧着盏莲花灯往祭坛方向挤去,灯油顺着花瓣滴落,在雪地上烫出一个个焦黑的小坑。
“拿下!”
李逸暴喝一声,横刀出鞘。
胡商见势不妙,扯开衣襟,露出缠在腰间的火药包。
周围百姓尖叫着西散,却见胡商忽然口吐白沫,七窍流血而亡——他竟服了毒。
李逸蹲下身,从胡商指间取出半片莲花灯花瓣,上面用梵文写着“玄武门”三字。
与此同时,远处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一支打着“太子亲卫”旗号的队伍正朝圜丘坛奔来,为首者手持的旌节上,赫然缠着沙门卫的莲花幡。
雪忽然又下了起来,李逸望着太子仪仗队中翻飞的旌旗,想起王玄策说过的话:“沙门卫最喜欢在乱局中下棋。”
他握紧鱼符,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祭坛上的钟磬声——这一局,怕是要牵扯到东宫深处了。
(第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