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住宿(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过了几日林晓照常去上学,他们同行的路上依然沉默。

林晓打量着林建国,蓝色工作服、黄色安全帽让这个中年男人看起来格外老实巴交。

任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在家里对妻女频繁动手。

在一个车流明显减少的路段,林晓捡起来话头“爸,我饭卡里没钱了,公交卡昨天也刷不出来了。”

林建国的肩膀为不可见的耸动了一下,林晓知道这是他不耐烦的表现。

林建国最近没少出去和同事下馆子,且烟酒具来,菜钱也没有给,她己经在家里啃了好几天罗卜青菜了。

十二岁的小女孩还没有过变声期,声音细弱“爸,要不我还是住校吧,还能在学校勤俭学工,学校给包饭。”

林晓知道,林建国会不相信她能拿奖学金,但不会拒绝少付一份她的饭钱。

幸好她上的初中住宿费是必交项目,当初走读是妈妈怕她在学校睡得不好给办理的。

她眯起眼,瘦小伶仃的手握紧电瓶车座边的不锈钢管,青筋隐现。

林建国不出所料的同意了,并附上了担心耽误她学习的虚伪关心之言。

只是下车时也没有给她今天的饭钱。

但是没关系,林晓早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德行了,她前世学的是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计算机蓬勃发展的时代,原始资本的积累轻而易举。

2013 年,计算机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类新颖的手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行业持续升温,电商平台竞争激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与实惠。

大数据技术初露锋芒,企业开始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同时,软件开发不断创新,从办公软件到娱乐应用,为人们的工作和娱乐提供强大支持,计算机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迈向新的高度。

这是一块正在被挖掘的宝地,林晓没理由错过。

放学后,林晓来到一栋居民楼下,从善如流的敲开侧边地下室的门。

开门的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妇人,她的颧骨很高,两鬓斑白,脸上爬满了皱纹,但眼睛却很亮,干净的不像她这个年纪。

见是林晓,笑眯眯的开了口“是丫头啊”一边侧开身让她进去。

这是林晓前世便知道的一家网吧,风评很好,开在居民楼里,他们的顾客大多是附近学校的学生。

上课时间不对学生开放,晚上还有‘宵禁’,网吧里还禁止抽烟,环境比其他网吧不知道上多少而让学生们又爱又恨,是大多数家里条件尚可但又没有电脑的学生好去处。

在这里往来的大多是十五六岁往上的高中生和附近大学的学生,看起来己经工作的都少之又少,林晓一个小豆芽在里面就格外的显眼,只来了两三回前台的老奶奶便记住了她。

林晓打过招呼便开了个包间,准备把昨天接的单子做出来。

说是包间其实不过是拿了几块木板隔出来个小空间,林晓打开电脑,把书包挂在一边的墙上准备开始写程序。

林晓坐在网吧略显陈旧的电脑前,周围是单薄木墙隔不住的游戏音效和喧闹声,但她却仿若置身于另一个静谧的世界,眼神专注而坚定。

她先是轻轻活动了一下腕关节以免一会发僵,然后迅速在键盘上敲下了程序的开头部分,定义变量和函数框架,手指的敲击声清脆而有节奏,仿佛是一场与代码对话的序曲。

她时而停下,纤细的手指悬在半空,眉头微蹙,陷入对复杂逻辑结构的深度思考。

脑海中,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如拼图碎片般不断组合、拆解,试图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片刻后,她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手指再次灵动地在键盘上跳跃,一行行代码如涓涓细流般不断涌现,逐渐汇聚成一片功能的海洋。

在编写一个核心算法模块时,难度陡然增加。

林晓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模拟运行了多种可能的逻辑路径。

她重新审视着需求文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将复杂的业务逻辑逐步拆解为一个个可实现的代码步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浑然不觉,额头上渐渐沁出细密的汗珠。

突然,她像是捕捉到了灵感的闪电,眼睛猛地睁开,双手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代码如暴雨般倾泻而出。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程序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错误。

林晓冷静地盯着屏幕上的报错信息,逐行检查代码,凭借着前世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定位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是一个边界条件的处理不够严谨,导致数据溢出。

她迅速修改代码,再次运行调试。

这一次,程序顺利运行,各项功能均达到预期。

林晓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终于露出笑容。

此时的她,颇为疲倦,但内心却充满了成就感。

周围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远去,她只沉浸在自己用代码构建的小小世界里,这是她重生后的第一桶金,也将开启她改变命运的新征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