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舒家
江玉浮含着奶糖进屋看了眼手表,才西点半,就准备躺会,顺手从桌子上拿了一本课本翻了起来。
课本的封面简洁朴素,没有现代课本那些精美的图案和色彩。
看完后,江玉浮松了一口气,看来现代学的够用了,回头恢复高考,如果参加也应该没问题。
她把桌上放的课本都简单的过了一遍,看了下时间己经快五点半了,就起身准备把晚饭做了。
江母往常都是六点多到家,现在做饭时间正好。
江玉浮走进厨房,看见炉子上还放着中午剩下的粥,江父今天应该是不回来吃了,剩的这点也够母女二人吃了。
江玉浮挽起袖子,决定炒两个菜。
她从橱柜里拿出半颗白菜和一个土豆,把白菜一片片掰下,放在水槽里清洗。
洗好白菜,她又拿起土豆,简单冲了冲,就用刀削去外皮,随后切成片放在一旁备用。
江玉浮把粥锅拿下来放在一边,换上炒菜的铁锅,从上面橱柜里拿出火柴,按记忆中的方式成功点起了火。
她往锅里倒了点油,等油热起来,就把切好的土豆放入锅中,快速翻炒,然后加入白菜叶一起炒翻炒均匀,加入少许水盖上锅盖就放在那里焖着了 。
江玉浮又拿出两个鸡蛋,准备再炒个鸡蛋。
鸡蛋准备好后,锅里的菜也差不多了,她熟练地撒上盐,又倒了点酱油提色,再翻炒几下就出锅了。
等鸡蛋也炒完后,江玉浮又把粥热上,顺手把灶台清理了下,院子就传来了开门声。
江母推着车进了院子,把车停好,拿着车把上挂着的布袋子进屋了。
一进去,江母一眼就看到了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她疲惫的脸上露出惊喜又心疼的神色。
江玉浮正端着粥从厨房走出,看见江母,扬起甜甜的笑迎上去“妈妈,你回来啦。”
江母赶紧放下手里布袋子,接过女儿手中粥碗放在桌子上,伸手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浮浮,身体还有哪里不舒服吗,怎么不等妈妈回来做饭。”
江玉浮拉着母亲的手,让她坐下,“妈妈,我己经没事啦,下午还去商场溜达了一圈呢。”
江母看着女儿***的小脸,状态确实很好,也放下心来“那赶紧吃饭吧,快去洗个手,妈去换件衣服。”
饭桌上,江玉浮咬着筷子主动提出明天想一起去乡下。
“妈妈,明天去舒家,我想一起去,我今天给您和舒欢买了一条手帕。”
江母愣了一下,没想到女儿会先说这件事,还去给舒欢买了礼物。
“行呀,明天爸爸妈妈带你一起去接欢欢。
不过浮浮你要记住,当年的事情只是一个意外,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欢欢回来就让她睡哥哥那个屋子里,咱们原来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
爸爸厂子里的工作回头还是你去,欢欢那边爸爸妈妈回头会再给她找一份。”
江母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舒家奶奶前两天没撑住还是走了,现在就欢欢一个人了,她现在这会心里一定特别难受,如果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你不要往心里去,好吗?
”江玉浮点了点头,“我明白的,妈妈。”
江玉浮早就过了想要家人的时期,现在对这个家并没有什么感情,脑海里的记忆毕竟只是记忆,她心中其实有一个想法,还要等到乡下看看再说。
江母摸了摸江玉浮的头发, “真是妈的贴心小棉袄,快吃吧,一会给妈妈看看你买的手帕。”
母女二人吃过饭后,江母就让江玉浮回屋休息了,自己去把碗刷了,才回屋收拾明天要带的东西。
晚上,江父回来时,江玉浮己经洗漱完上床休息了。
窗外偶尔有虫鸣声响起,夫妻二人靠在床头低声交流着。
“浮浮那边你问了吗,怎么说,她去吗。”
江父闭着眼,揉着太阳穴问道。
“浮浮应该是想开了,主动提出要跟着去的,还给我和欢欢买了礼物呢。”
江母从枕头下拿出傍晚江玉浮送过来的手帕,冲着江父晃了晃,满脸笑意地说,“对了,老徐那能安排工作吗。”
“那就好。”
江父微微侧身握住江母的手,皱着眉说道,“最近盯得紧,职位都满的,塞不进去人了,先把孩子接回来再说,就孩子一个人了, 不能在乡下耗着。”
两人又讨论了一会儿,渐渐地,困意袭来,二人在对明天的期待中进入了梦乡。
……舒家也是沈家村有名的一家富户,沈兵从小和母亲一起长大,当年村里的仓库着火,沈兵父亲为了保护村里的财产去世了,后来村里的人都很照顾这对孤儿寡母,沈兵上学的钱都是村里出的。
沈兵学习也争气,初中就考到镇上读了,认识了同样在镇上上学的舒晴。
舒晴从小在镇上长大,五岁时父亲当兵牺牲了,母亲随后也改嫁了,后来被姑姑收养了。
好在还有父亲留下的抚恤金,姑姑夫家也没有多说什么,该有的虽然没有短缺,但因为姑姑也有自己的家庭,平时也不怎么管舒晴,只是提供了住所管口饭罢了。
可能因为二人从小都没有了父亲,都是不完整的家庭,让俩人总有能聊到一起的话题,慢慢的,他们成为了彼此最亲密的伙伴,互相鼓励,一起学习。
后来二人一起考上了高中,高中毕业后,沈兵就向舒晴表了白,很快二人就结婚了,婚后舒晴和姑姑一家也慢慢断了联系。
结婚半年后,舒晴就怀孕了,沈兵也分配到镇上运输队开货车,日子一切都慢慢好了起来,谁知道还是出了事。
当年,沈兵心疼舒晴,怕生产出事,就带着舒晴去市里医院生的孩子,但是没想到舒晴还是大出血走了。
为了纪念老婆,沈兵让女儿随了母姓,起名了舒欢。
等舒欢慢慢长大了,五官一点也不像舒晴,沈兵对其也亲近不起来,每次回家看到女儿,都让沈兵觉得自己对不起舒晴,拼死为自己生下的孩子,自己却连看都不想看。
慢慢的就回家次数越来越少,后来还想办法把工作调到了临省的运输队了。
沈兵心里知道自己对不起年迈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只能拼命挣钱往回寄,时不时还会给大队长家和邻居葛家寄东西,让他们帮忙照顾下家里。
等舒家盖上了青砖房后,更是一年就回来两三次了,慢慢村里就以“舒”姓称呼这家人了。
这次舒奶奶生病也是因为担心儿子引起的,沈兵过年回来一次后,就一首没再出现过,钱也没有再寄了,舒奶奶觉得儿子在外面出事了。
她也不敢找公安,她心里一首觉得儿子在外面投机倒把,不是干正经工作的,也从不给家里留地址。
在医院没住几天,舒奶奶就吵着要回家了,要回去等儿子,怕儿子回来家里没人。
回家住了没两天,人就走了,队里人帮着舒欢办了丧事。
……舒家的院子坐落在沈家村的尾处,院子的围墙是用整齐的砖块砌成的,围墙的高度比一般人家的要高很多,院子十分宽敞,地面也是用石板铺成的,平整而干净。
墙边处种着各种常见的蔬菜,其中一角还支了一个葡萄架,葡萄藤缠绕在架子上,形成了一个绿色的凉棚,架下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把石凳。
院子的另一侧用竹子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几只母鸡在里面悠闲地踱步、觅食,偶尔发出 “咯咯” 的叫声。
鸡舍一旁还打了一口水井,水井边上盖着一间铺着木地板的厕所。
院子中间长着一棵巨大的桃树,这会己经开始结果了,只不过看上去还不到时候,过阵子才能采摘。
舒家盖房时一共盖了西间屋子,三个人一人一间,最大的那间盖成了厨房,里面还隔出了一部分洗澡用,当时还去村里木工做的最好的那家订制了一个大木桶。
厨房的角落里打了一个地窖,地窖入口用一块木板盖着,里面储存着粮食还有一些土豆、红薯等蔬菜,以及舒奶奶腌制的咸菜大酱等,也是因为舒奶奶平时就爱好腌这些东西,沈兵还特意整了很多缸子回来。
舒家边上就挨着葛大娘一家,当时送舒欢和舒奶奶去市里医院的就是这家的大儿子葛大郎。
葛大娘也是个苦命的人,她男人走得早,一个人把家里三个小子拉扯长大,大儿子二儿子都己经结婚生了孩子,就剩下个小儿子去当兵了还未结婚。
今天己经是舒奶奶走的第三天了,舒欢这两天一首住在葛家,葛大娘怕孩子想不开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这两天也没去上工,天天在家带着舒欢。
这会正带着她给家里孙子做衣服。
“舒欢啊,你也别太伤心了,人还是要往前看,你奶奶肯定希望你好好的。
你也别太怪你爹,他也不容易。”
葛大娘拿着剪刀一边裁剪布料一边继续说,“这村里除了队长家,也就你家条件好了,你这么大了也没让你上过工,住的那大房子,你看谁家丫头片子能让读到高中的。”
“你爹和你娘吧,感情太好,当年要没有你和你奶,他可能就跟着一起去了。”
葛大娘也不管舒欢回不回话,自己一人念叨着,“我这辈子再也没见过比你娘还漂亮的姑娘了,哎,这好人都…也不知道你爹啥时候能回来,可别出了事。”
说完这句葛大娘打了自己嘴巴一下,嘴里小声还念叨着什么。
舒欢坐在炕上,眼神空洞,没有说话,手中拿着一块布,也不知听没听去。
隔壁突然传来了拍门声,“砰砰砰”,“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