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萧景琰凝视苏倾片刻,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道:“你倒是有几分独特见解。”

他负手而立,身姿挺拔,龙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更显帝王威严。

苏倾微微垂首,轻声应道:“多谢皇上夸奖,臣妾惶恐。”

她的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深知在这皇宫之中,一言一行皆需谨慎,稍有差池便可能万劫不复。

林婉清见苏倾吟诗后更得皇帝关注,心中妒火中烧,脸色微微一变,但仍强装镇定,试图再次引起皇帝注意:“皇上,这园中花卉众多,臣妾还知晓许多关于花卉的趣事,愿与皇上分享。”

萧景琰只是淡淡瞥了她一眼,说道:“今日赏花宴,众爱卿可自行赏玩,不必皆围聚朕之身旁。”

言罢,他又深深看了苏倾一眼,转身朝着亭子走去。

苏倾暗自松了口气,拉着灵犀悄悄退到一旁。

灵犀小声说:“小姐,这林小姐似乎对您敌意颇深,您日后可得小心她。”

她的眼神中满是担忧,紧紧跟在苏倾身旁,仿佛生怕她遭遇不测。

苏倾微微点头:“我明白,在这后宫之中,本就处处是争斗,我们需时刻留意。”

她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周围秀女们的动向,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

赏花宴结束后,秀女们各自回到住所。

苏倾刚踏入宫殿,便有一位小太监前来传旨:“苏倾接旨,皇上赐苏倾玉如意一支,绸缎十匹,珠宝首饰若干,望苏倾再接再厉,谨守宫规。”

苏倾赶忙下跪接旨:“臣妾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她心中有些诧异,不知皇帝此举是何深意,但也明白这赏赐既是恩宠,也是一种考验,定会引起其他秀女的嫉妒与侧目。

灵犀接过赏赐,满脸欣喜:“小姐,皇上如此赏赐您,定是对您极为看重。”

她小心地将玉如意和绸缎等物摆放好,眼神中透着兴奋与自豪。

苏倾却轻轻摇头:“这并非全然是好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我们需更加低调行事。”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深知这后宫的水愈发深了。

此后几日,苏倾在宫中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一些秀女开始暗中联合,试图孤立苏倾。

她们在苏倾经过时故意窃窃私语,或在一些场合故意给苏倾使绊子。

例如,在一次女红研习课上,负责教导的嬷嬷要求秀女们绣制一幅复杂的花卉图。

苏倾本认真刺绣,却不想旁边一位秀女故意碰了她一下,导致她的针差点扎到手,绣品也出现了些许瑕疵。

苏倾并未当场发作,只是平静地看了那秀女一眼,说道:“姐姐,还请小心些。”

她的语气虽然温和,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警告。

那秀女却佯装无辜:“哟,苏妹妹,是你自己不小心吧,怎么能怪到我身上呢?”

她的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眼神中满是得意。

灵犀在一旁气愤不己,想要理论,却被苏倾拦住:“莫要冲动,与她争执只会让我们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她深知在这后宫之中,需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寻得一线生机。

苏倾默默将绣品修改完善,她的针法细腻,虽有小波折,但最终的绣品仍精美绝伦。

嬷嬷检查时,对苏倾的绣品也忍不住夸赞:“苏倾,你这绣工倒是不错,虽有小错,但能补救得如此之好,也算难得。”

苏倾微微屈膝行礼:“多谢嬷嬷夸奖,臣妾只是不想辜负嬷嬷的教导。”

她的谦逊态度让嬷嬷心中稍有好感,也让一些暗中观察的秀女们心中暗恨,觉得苏倾越发难以对付。

在这期间,苏倾也在努力结交一些可能成为盟友的秀女。

她发现有一位名叫沈瑶的秀女,性格温和,不似其他秀女那般张扬善妒。

苏倾时常在闲暇时与她交谈,分享一些自己对诗词和女红的见解。

一日,苏倾与沈瑶在花园中散步,苏倾轻声问道:“沈姐姐,你进宫后可还习惯?”

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真心希望能与沈瑶建立良好的关系。

沈瑶微微叹气:“起初自然是有些不习惯,但也只能慢慢适应。

苏妹妹,你聪慧过人,定能在宫中站稳脚跟,日后还望多多关照。”

她的笑容温柔,眼神中透着真诚。

苏倾握住沈瑶的手:“沈姐姐客气了,你我姐妹相互扶持才是。”

她知道,在这充满算计的后宫,一份真挚的情谊是多么难得。

与此同时,苏倾也在暗中留意宫中的局势和各方势力。

她听闻宫中分为几大妃嫔阵营,皇后谢氏端庄威严,掌管后宫诸事,但也有慧妃唐氏等人时常与皇后明争暗斗,试图争夺更多的宠爱与权力。

苏倾明白,自己若想在宫中生存,必须在这些势力之间周旋,不能轻易得罪任何一方。

她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势力之间的矛盾,为自己谋求生存空间。

有一次,苏倾偶然听到两位宫女在悄悄议论皇后与慧妃之间的矛盾,似乎是因为一次宫宴的筹备之事,双方在菜品和歌舞安排上产生了分歧。

苏倾心中一动,她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但她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先回到住所,与灵犀商议:“灵犀,我听闻皇后与慧妃有了矛盾,你觉得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做些什么?”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灵犀有些担忧地说:“小姐,这后宫妃嫔之间的争斗极为复杂,我们若是卷入其中,会不会引火烧身?”

她的眉头紧紧皱着,眼神中满是不安。

苏倾沉思片刻,说道:“我们自然不能首接卷入,但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让双方都对我们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对我们下手。

比如,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皇后进言一些关于宫宴的好点子,让她觉得我们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同时,也可以在慧妃面前表现出我们的无害,让她不会将我们视为眼中钉。”

灵犀听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姐,您的心思真缜密,只是这其中的分寸极难把握。”

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敬佩,看着苏倾,仿佛在看一个能掌控全局的智者。

苏倾轻轻拍了拍灵犀的手:“我知道,这需要我们极为谨慎。

但为了在这宫中生存,我们必须冒险一试。”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会轻易放弃。

在苏倾思考着如何在后宫势力间周旋时,又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她的注意。

宫中的一位老嬷嬷突然失踪了,这位老嬷嬷曾在选秀时对苏倾有过些许照顾,苏倾觉得事有蹊跷。

她让灵犀暗中打听,才得知老嬷嬷似乎是知道了一些关于某位妃嫔的秘密,然后便离奇消失了。

苏倾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她深知这后宫之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而自己或许也会在不经意间陷入其中。

苏倾对灵犀说:“此事定不简单,我们要更加小心谨慎,说不定这背后的阴谋会波及到我们。”

她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眼神中透着警惕,仿佛在这平静的后宫中看到了无数隐藏的危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倾在宫中的处境越发微妙。

她既要应对秀女们的嫉妒与刁难,又要在妃嫔势力间巧妙周旋,还要探寻宫中隐藏的秘密。

而她与皇帝萧景琰之间,似乎也因为那赏花宴上的初次相遇,有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只是这联系在这复杂的后宫之中,究竟是福是祸,还未可知……日子在小心翼翼中缓缓流逝,苏倾每日依旧按部就班地参加宫中各种礼仪学习与活动。

在一次宫中祭祀仪式的筹备过程中,苏倾被分配到与几位秀女一同整理祭祀所用的器具与祭品。

其中一位秀女名叫赵婉,是侍郎家的千金,她平日里就与那些嫉妒苏倾的秀女走得较近。

在整理过程中,赵婉故意将一些重要的祭祀器具放错位置,然后在嬷嬷前来检查时,却将责任推到了苏倾身上。

嬷嬷皱着眉头,严厉地斥责苏倾:“苏倾,你怎如此毛躁,这等重要之事都能出错,若是耽误了祭祀大典,你可担待得起?”

苏倾心中明白是赵婉故意陷害,但她并未慌乱,而是恭敬地对嬷嬷说道:“嬷嬷,此事确实蹊跷,臣妾在整理时一首格外小心,还请嬷嬷仔细查看,是否有人暗中动了手脚。”

嬷嬷听了苏倾的话,心中起了一丝疑虑,便开始仔细检查起来。

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证明是有人故意为之。

赵婉见事情败露,脸色变得煞白。

苏倾看着赵婉,轻声说道:“赵姐姐,想必是你一时疏忽才放错了位置,嬷嬷宽宏大量,应不会过多计较。”

她的话既给了赵婉一个台阶下,又暗示嬷嬷不要深究,以免引起更多纷争。

嬷嬷看了看苏倾,又看了看赵婉,说道:“此次便罢了,你们都要警醒些,莫要再出差池。”

此事过后,赵婉对苏倾虽仍有不满,但也不敢再轻易招惹。

而苏倾在其他秀女心中的形象,也有了些许改变,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秀女,开始重新审视苏倾,觉得她并非好欺负之人,且处事颇为得体。

苏倾深知,在这后宫之中,每一次的冲突都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机会。

她不能总是被动挨打,必要时也需主动出击,只是这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

又过了几日,宫中传来消息,皇后欲挑选几位秀女近身伺候,以便更好地教导宫中礼仪与规矩。

这对于秀女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接近皇后、在宫中站稳脚跟的好机会。

苏倾心中思索着,若能被皇后选中,固然能得到一定的庇护,但也会更深地卷入皇后与其他妃嫔的争斗之中。

可若不争取,又可能会被视为对皇后不敬,从而失去在宫中生存的有利条件。

灵犀看出了苏倾的纠结,说道:“小姐,这可如何是好?

无论选与不选,似乎都有风险。”

苏倾沉思良久,说道:“我们先看看情况,了解皇后挑选秀女的标准与意图,再做决定。”

在皇后挑选秀女的过程中,苏倾仔细观察着皇后的表情与喜好。

她发现皇后似乎更倾向于挑选那些举止端庄、沉稳内敛的秀女。

于是,在轮到苏倾接受考察时,她刻意收敛自己的锋芒,表现出一副谦逊温和、恭敬有礼的模样。

她的回答简洁而得体,动作优雅而稳重,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

皇后审视着苏倾,问道:“苏倾,若你在宫中见到其他妃嫔有违宫规之事,你当如何?”

苏倾微微屈膝行礼,回答道:“回皇后娘娘,臣妾以为,当以宫规为准绳,先私下提醒,若其不听,再上报娘娘,由娘娘定夺。

切不可擅自张扬,以免引起宫中不必要的纷争。”

皇后听了苏倾的回答,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满意。

最终,苏倾成功被皇后选中,成为近身伺候的秀女之一。

进入皇后宫中后,苏倾更加谨小慎微。

她每日早起晚睡,尽心尽力地完成皇后交代的各项任务。

无论是整理衣物、侍奉茶水,还是协助皇后处理一些宫中琐事,她都做得一丝不苟。

在与皇后相处的过程中,苏倾也在暗中观察皇后的为人与处事风格。

她发现皇后虽然表面端庄威严,但内心深处却有着自己的忧虑与无奈。

皇后深知后宫争斗的残酷,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皇家的颜面,不得不时常与其他妃嫔周旋。

苏倾明白,自己若想在皇后宫中长久立足,不能仅仅依靠讨好皇后,还需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于是,她开始在一些小事上为皇后出谋划策。

例如,在一次宫中宴会的筹备中,苏倾根据自己对现代宴会布置的一些了解,向皇后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建议,如调整桌椅的摆放方式,使宴会场地更加宽敞明亮;增加一些花卉装饰,营造出更加温馨优雅的氛围。

皇后听了苏倾的建议后,心中一动,决定采纳部分建议。

宴会当晚,效果显著,皇帝与其他妃嫔都对此次宴会的布置颇为赞赏。

皇后对苏倾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对她更加信任和看重,时常与她交谈一些宫中之事。

苏倾也借此机会,了解到更多关于后宫各方势力的信息。

然而,苏倾在皇后宫中的得宠,引起了慧妃的不满。

慧妃觉得苏倾是在故意讨好皇后,与自己作对。

于是,她开始暗中谋划,想要找机会给苏倾一个下马威。

一日,慧妃借口邀请皇后与几位秀女到自己宫中品茶,实则是想在茶会上刁难苏倾。

苏倾接到邀请后,心中明白慧妃的意图,但她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茶会上,慧妃看似热情地招待众人,实则话里有话。

她笑着对苏倾说:“苏妹妹,听闻你在皇后娘娘宫中颇得赏识,想必是有什么过人之处,今日不妨在姐姐宫中也展示一番。”

苏倾恭敬地回答:“慧妃娘娘谬赞了,臣妾只是尽自己所能,为皇后娘娘分忧罢了。

在娘娘们面前,臣妾哪有什么过人之处。”

慧妃却不依不饶:“苏妹妹不必谦虚,听闻你诗词颇佳,今日姐姐便出个题目,你且作一首诗来,为这茶会添些雅趣。”

苏倾心中一紧,她知道这是慧妃故意为难自己。

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说道:“既然慧妃娘娘有此雅兴,臣妾便献丑了。

请娘娘出题。”

慧妃想了想,说道:“便以这茶为主题,作一首诗吧。”

苏倾略作思索,缓缓吟道:“翠叶清汤蕴雅香,玉杯盛露韵悠长。

闲情慢品时光静,逸致幽思岁月芳。”

慧妃听后,脸色微微一变,她本以为苏倾会在众人面前出丑,却没想到她能如此迅速地作出一首不错的诗。

但她仍不甘心,又说道:“苏妹妹果然才情出众。

只是这宫中规矩众多,不知妹妹是否都能牢记于心。

我且问你,在向皇后娘娘请安时,当行何种礼仪?”

苏倾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平日里对礼仪的刻苦学习,她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回慧妃娘娘,向皇后娘娘请安时,当行三跪九叩大礼,口称‘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请安时需身姿端正,眼神恭敬,不可有丝毫懈怠。”

慧妃接连几个问题,都被苏倾巧妙应对,她心中越发恼怒,但表面上却不好发作。

皇后在一旁看着,心中对苏倾的表现颇为满意,她说道:“苏倾这孩子,礼仪规矩学得扎实,才情也不错,慧妃妹妹就莫要再为难她了。”

慧妃只得强笑着说:“皇后娘娘说得是,我也只是想考考苏妹妹,并无他意。”

此次茶会过后,苏倾深知慧妃不会善罢甘休,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同时也要想办法化解慧妃对自己的敌意。

她开始思考,是否能从慧妃身边的人入手,寻找突破口。

在皇后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小竹,与苏倾关系较为亲近。

苏倾向小竹打听慧妃的喜好与习惯,小竹告诉她,慧妃平日里喜欢听戏,尤其喜爱一种名为《西厢记》的戏曲。

苏倾心中有了主意。

她利用自己在现代对戏曲的一些了解,对《西厢记》进行了一些改编,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情节,使其更加富有创意和吸引力。

然后,她找了一个机会,在皇后宫中为众人表演了这出改编后的《西厢记》。

皇后与其他宫女、秀女都被这出戏深深吸引,对苏倾的才情和创意赞不绝口。

消息很快传到了慧妃耳中,慧妃心中好奇,也派人前来邀请苏倾到自己宫中表演。

苏倾欣然前往,在慧妃宫中的表演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慧妃看着苏倾,心中的敌意渐渐消散,她说道:“苏倾,你这出戏改编得甚是巧妙,本宫倒是小看你了。”

苏倾恭敬地回答:“慧妃娘娘过奖了,臣妾只是希望能为娘娘们带来些许欢乐,并无他意。”

通过这次戏曲表演,苏倾成功地化解了慧妃对自己的部分敌意,在后宫中的处境也稍稍得到了改善。

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后宫中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在宫中的日子里,苏倾还结识了一位老太监,名叫李公公。

李公公在宫中资历颇深,知晓许多宫中的秘闻与往事。

苏倾时常向他请教一些宫中的规矩与礼仪,李公公见苏倾谦逊有礼,也愿意与她交谈,偶尔会透露一些有用的信息给她。

有一次,李公公悄悄对苏倾说:“苏姑娘,你可知这宫中最近有一些奇怪的传言,似乎与前朝有关。

你在这后宫之中,可莫要卷入其中。”

苏倾心中一惊,问道:“李公公,是什么样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