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他第一个来到厂区,开始一天的清洁工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简陋的宿舍,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不过,他不是那种甘于现状的人。
在扫地的时候,他留心着厂里的每一个角落:堆积的废铁、用剩的零件、搬运工人装卸货物的谈笑间透露出的信息——他渐渐明白,这家机械厂虽是国营单位,但也逐渐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人己经开始尝试用厂里的资源,偷偷做点小生意。
一次中午吃饭时,张凯听到邻座的两个年轻工人低声交谈。
“老赵又去集市上卖螺丝了吧?
听说他上个月赚了快五十块。”
“可不是,螺丝钉从厂里拿,几分钱的成本,一转手就是一毛钱一包。”
“老赵”这个名字立刻引起了张凯的注意。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吃饭,心里却盘算着如何接近这个人。
晚上,张凯刻意放慢脚步,等着工友陆续离开后,悄悄跟在一个中年男人身后。
他认出这个人就是他们口中的“老赵”。
老赵五十出头,个子不高,穿着旧军装,走路时总是低着头。
张凯鼓起勇气,快步追上去:“赵师傅,能不能聊两句?”
老赵回头,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年轻人,眉头微皱:“有事?”
“我听说您对外做点小生意,我想跟您学学。”
张凯首截了当地说道,目光坚定。
老赵皱了皱眉,转身继续往前走:“小伙子,厂里有规矩,别什么都往外打听。”
张凯追上去,急切地说:“赵师傅,我不是来惹麻烦的,我只是想找个机会改变命运。
家里穷,靠这点工资,我连下个月的饭钱都凑不齐。”
这句话让老赵的脚步停了下来。
他回头盯着张凯的眼睛,半晌才叹了口气:“你真想干?”
张凯用力点头:“我真想干!
不怕累,也不怕难。”
老赵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一声:“年轻人有点魄力是好事。
不过你得明白,做生意不只是喊口号,要动脑子,还要敢冒险。
你要是愿意试,我可以带你跑一趟,但成不成就看你自己了。”
张凯听了大喜过望,连忙说道:“谢谢赵师傅,我一定好好干!”
几天后,老赵果然带着张凯去了一趟集市。
这是张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生意”这个词。
他看到摊位上摆满了螺丝、铰链、小工具,每个摊主都忙得不亦乐乎,价格从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
“瞧见没?”
老赵拍了拍他的肩膀,“这玩意儿在厂里不值钱,拿到这里就能翻倍。
你要是有胆量,就自己搞一趟试试。”
张凯盯着那些货物,心里掀起了一阵波澜。
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他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张凯回到宿舍后,整夜都睡不着。
他脑海中不断浮现白天集市上的情景:那些琳琅满目的小零件,摊主们脸上的满足笑容,还有老赵临走时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赚钱不难,难的是敢不敢下第一步。”
他翻开自己的帆布包,里面是母亲给他缝的几件旧衣服,还有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他所有的积蓄——五块钱。
他知道,这点钱对于做生意来说,少得可怜。
但他也明白,如果不尝试,他永远只能待在厂里,拿着微薄的工资度日。
“我一定得试试。”
张凯暗下决心,眼中闪过一丝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