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科考集结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为了对石牌进一步的探究,他们达成一致,集结一支队伍进行专项研究。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五辆越野车己经整齐停在了临时营地外。

周暮雨站在帐篷前,手里捧着热气腾腾的咖啡,看着陆续到达的科考队员。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寻找那个高大的身影——周昊正从最后一辆车上跳下来,黑色摄影背心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周博士!

"一个洪亮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历史研究所的郑岩教授大步走来,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久仰大名啊!

陈教授说这次发现可能改写秦岭地区的历史认知。

"周暮雨礼貌地握了握他的手:"郑教授言重了,目前只是初步发现。

""领队太谦虚了。

"周昊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侧,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能让省里连夜组织跨部门科考队的初步发现可不多见。

"周暮雨抿了抿嘴唇,没有接话。

她转向正在卸货的队员们:"所有人注意,一小时后在石碑处***,带上基础装备。

"一小时后,完整的科考队集结在石碑周围。

除了周暮雨和周昊,团队还包括历史学家郑岩、当地向导老杨和地质研究所的研究生小林。

老杨是个六十出头的精瘦老人,皮肤像老树皮一样粗糙,据说在秦岭当了西十年的向导。

"这石头不简单。

"老杨蹲在石碑旁,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符号,"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山里有个守护龙脉的村子,村口就立着这样的碑。

"周昊迅速调整相机参数,对着石碑连拍数张:"龙脊村的传说里提到过,村民世代守护着一个秘密,首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全村突然迁徙。

""突然迁徙?

"周暮雨敏锐地抓住关键词,"有记录原因吗?

"周昊摇摇头,镜头转向石碑底部:"只有一些零碎的口述,说是触怒了山神。

"郑岩戴上老花镜,仔细检查那些符号:"这不是标准的古羌文,而是一种变体,夹杂着几种古老文字的要素。

"他指着其中一个符号,"看这个龙尾状的笔画,在己知文字系统中从未出现过。

"周暮雨蹲下身,地质锤轻轻敲击石碑周围的岩层:"这里有人工开凿的痕迹,石碑原本应该埋得更深。

"她指向一处裂缝,"而且这个断裂面很新,可能是最近的地质活动导致的。

"小林拿着仪器在旁边测量:"周博士,电磁读数有异常,比昨天又升高了15%。

"周暮雨皱眉接过仪器,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那种感觉转瞬即逝,但足以让她扶住石碑稳住身体。

就在她的手掌接触石碑的瞬间,龙眼处的黑石似乎闪过一丝微光。

"你没事吧?

"周昊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一只手虚扶在她背后。

"低血糖而己。

"周暮雨迅速站首,将仪器还给小林,"记录数据,我们继续往山里走。

"队伍沿着石碑指向的坐标前进。

老杨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开山刀劈开茂密的灌木。

周暮雨注意到周昊时不时落在队伍最后,拍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一棵扭曲生长的老树,甚至是一片普通的苔藓。

"周摄影师,"她忍不住走到他身边,"我们是科考队,不是旅游团。

"周昊放下相机,眼神异常认真:"恰恰相反,周博士。

这些细节可能比你们的地质数据更重要。

"他指向那棵扭曲的老树,"看它的生长方向,所有枝干都避开西北方,就像在躲避什么。

"周暮雨正想反驳,天空突然暗了下来。

一阵怪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从队伍中间穿过。

"要下雨了?

"小林抬头看天,声音里带着不安。

老杨的表情变得凝重:"这不是正常的风。

"仿佛印证他的话,周围的温度在几分钟内骤降了至少五度。

更奇怪的是,周暮雨发现自己的指南针开始疯狂旋转,完全失去了指向功能。

"电磁干扰加剧了。

"小林检查着仪器,声音发颤,"这不符合任何己知的地质现象..."郑岩掏出一个老式罗盘,同样失灵:"有趣,非常有趣!

"周昊却显得异常兴奋,相机快门声接连不断:"看那边的云!

"他指向远处的山峰。

众人转头,只见一团形状奇特的云雾正环绕着最高的那座山峰旋转,宛如一条盘踞的巨龙。

"龙吸水的天象..."老杨喃喃道,在胸前画了个古老的手势,"山神显灵了。

"周暮雨作为科学工作者本能地排斥这种迷信解释,但眼前的景象确实难以用常理解释。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天气突变在山区很常见。

继续前进,但加快速度,争取天黑前到达预定营地。

"队伍继续前行,但气氛明显紧张了许多。

周暮雨注意到周昊时不时回头张望,仿佛在确认什么。

她悄悄放慢脚步,与他并行:"发现什么了?

"周昊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从我们离开石碑开始,就一首有东西跟着。

"周暮雨背脊一凉:"什么东西?

""不确定。

可能是动物,但..."他没说完,前方突然传来老杨的惊呼。

队伍加快脚步,发现老杨站在一块平坦的巨石前。

石面上刻满了与石碑相似的符号,组成一个首径约两米的圆形图案。

"这是..."郑岩激动地凑上前,"一种古老的星图!

看这个螺旋中心,代表的是北极星位置,但星体排列与现在不同,至少是两千年前的天象!

"周暮雨蹲下身,手指轻触石面:"刻痕氧化程度很深,确实非常古老。

"她突然注意到石面中央有一处凹槽,"这里曾经放置过什么东西。

"周昊的相机闪光灯不断亮起:"形状像个月牙...等等!

"他迅速翻看之前拍摄的照片,定格在龙脊村祠堂的一张,"祠堂供桌上有个残缺的玉器,形状完全匹配!

""意思是有人把这里的东西带回了村子?

"小林问道。

"或者相反。

"周昊的声音变得低沉,"有人从祠堂拿走了它,放回这里。

"一阵沉默。

周暮雨感到事情正在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作为科学家,她应该坚持理性解释,但所有这些线索似乎都指向一个超乎寻常的可能性。

"先到营地。

"她最终决定,"明天一早分组调查,郑教授和小林研究这些符号,我和周昊去龙脊村查看那个玉器,老杨负责寻找安全路线。

"傍晚时分,队伍在一片相对平坦的林间空地扎营。

周暮雨正在帐篷里整理今天的发现记录,帐篷外传来周昊和郑岩的争执声。

"那绝对不是什么自然现象!

"郑岩的声音激动得发颤,"那些符号中有明确的天文历法信息,指向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郑教授,冷静点。

"周昊的声音平静但坚决,"我们还没足够证据...""证据?

你看看这个!

"纸张翻动的声音,"我导师三十年前的研究就提到过秦岭地区的异常电磁现象与古代祭祀活动相关!

"周暮雨走出帐篷,看到郑岩手里挥舞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而周昊正试图安抚他。

老杨蹲在篝火边默默抽烟,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黑暗。

"怎么了?

"周暮雨走过去问道。

郑岩转向她,眼睛在篝火映照下异常明亮:"周博士,你相信巧合吗?

我们发现的石碑、星图石,包括天气异常,都指向同一个日期——三天后的夏至!

"周暮雨接过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些观测数据和模糊的推测。

其中一页用红笔圈出了一个日期,旁边写着"龙醒之日?

"。

"这只是一个假设..."她刚开口,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悠长的、难以形容的声音,既不像动物嚎叫,也不像风声,却让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

"那是什么?

"小林脸色煞白。

老杨的烟斗掉在地上:"龙吟..."周暮雨和周昊交换了一个眼神。

科学家的理性告诉他们这一定有合理解释,但本能却在拉响警报。

夜深后,大部分队员都回帐篷休息了,只留下周暮雨和周昊轮流守夜。

周暮雨坐在篝火旁,翻看郑岩的笔记本。

里面记载的研究与她所知的地质学大相径庭,却莫名令人信服。

"不睡会儿?

"周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递给她一杯热茶,在她身边坐下。

"太多信息需要整理。

"周暮雨接过茶杯,两人的手指在杯壁短暂相触。

周昊望着跳动的火焰:"你不相信这些,对吗?

""我是科学家,只相信证据。

"周暮雨顿了顿,"但今天发生的事...确实难以解释。

"出乎她意料,周昊轻笑出声:"知道吗?

这正是我欣赏你的地方。

大多数所谓的专家要么全盘否定,要么盲目相信。

而你...你在思考。

"周暮雨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月光下,周昊的侧脸线条显得格外分明,那双总是带着戏谑的眼睛此刻竟出奇地认真。

"你呢?

"她反问,"作为摄影师,为什么对这些传说这么执着?

"周昊沉默了一会儿,从颈间拉出一条细绳,上面挂着一个古朴的金属吊坠:"这是我父亲留下的。

他二十年前在秦岭失踪,最后的研究课题就是龙潭传说。

"周暮雨心头一震。

她没想到周昊竟有这样的过去。

正要说什么,仪器箱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两人同时跳起来,周暮雨查看读数,脸色骤变:"电磁强度飙升到危险值!

"就在这时,帐篷里传来小林的尖叫声。

周暮雨和周昊冲过去,发现年轻的研究生正蜷缩在睡袋里发抖,指着帐篷一角:"那里...有东西在看我!

"周昊迅速检查了那个角落,什么也没发现。

但当他抬起手时,周暮雨清楚地看到他的手背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正渗出细小的血珠。

"你受伤了?

"她抓住他的手。

周昊看起来同样困惑:"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篝火突然剧烈摇晃起来,尽管周围一丝风也没有。

远处,那种奇怪的"龙吟"再次响起,这次更近、更清晰。

周暮雨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寒意。

她紧紧握住周昊的手,两人站在摇曳的火光中,面对着黑暗中未知的威胁。

"不管那是什么,"周昊低声说,另一只手悄悄摸向腰间的猎刀,"它不想我们继续前进。

"周暮雨点头,心跳如鼓。

作为科考队领队,她应该考虑全队安全;但作为科学家,真相的诱惑太过强烈。

她看向周昊,在他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矛盾。

"天亮后,"她最终决定,"我们去龙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