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站在门前,看着这个位于老式居民楼一层的小事务所,招牌己经褪色,门把手上积了一层薄灰。
他按了三次门铃,无人应答。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个佝偻的身影从楼道阴影处走出来。
"找周律师?
"老人咳嗽着问,"他刚出门,往地铁站方向去了。
"陈默道谢后快步追去。
雨幕中,一个撑着黑伞、提着公文包的瘦削男子正在过马路。
陈默刚要喊他,一阵刺眼的车灯突然亮起。
"小心!
"黑色轿车加速冲向周明。
陈默眼睁睁看着那个瘦弱的身影被撞飞出去,公文包里的文件如雪花般散落在湿漉漉的路面上。
轿车没有丝毫停顿,消失在雨夜中。
陈默冲到周明身边,鲜血己经在他身下汇成一片暗红。
"坚持住!
救护车马上到!
"他按住周明不断涌出鲜血的胸口。
周明的嘴唇颤抖着,手指死死抓住陈默的袖口:"张...鸿远...不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照片...那个孩子...还活着...""什么孩子?
福利院那个被圈出来的男孩吗?
"陈默急切地问。
周明的眼睛突然睁大,他挣扎着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塞进陈默手中:"银行...保险箱...密码...他女儿生日..."话音未落,他的手垂了下去。
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但陈默知道己经太迟了。
他轻轻合上周明死不瞑目的双眼,捡起散落的文件。
大部分是法律文书,但其中一张泛黄的福利院登记表引起了他的注意——六个孩子的名单中,有三个名字被划上了黑线,旁边标注"火灾遇难"。
被红笔圈出的男孩名字叫"杜小鹏",而登记表最下方有一行潦草的笔迹:"张鸿远领养手续己办"。
陈默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小李:"陈队,技术科在张子睿手表上检测到了血迹反应,DNA比对正在进行。
还有,我们查到张鸿远确实在1998年领养过一个孩子,但民政局的记录显示领养的孩子叫杜小鹏,不是现在的张子睿。
""查查杜小鹏的下落。
"陈默盯着登记表上被划掉的三个名字,"还有,我要阳光福利院火灾的所有资料,特别是当时负责人的信息。
"回到局里,陈默立刻调取了周明律师事务所附近的监控。
那辆黑色轿车没有牌照,司机戴着口罩和鸭舌帽,明显是职业杀手所为。
而案发时间刚好是他要见周明的时候,太巧合了。
"陈队,你看这个。
"苏岚拿着尸检报告走过来,"死者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DNA与张子睿不匹配,但与二十年前福利院火灾案的一个物证样本高度相似。
""什么物证?
""当时在火灾现场发现的一个纽扣,上面有微量血迹,一首没找到主人。
"苏岚推了推眼镜,"更奇怪的是,张鸿远的DNA与民政系统留存的样本不符,像是两个人。
"陈默猛地站起来:"你的意思是,现在的张鸿远可能不是真正的张鸿远?
""从科学角度讲,有这种可能。
"陈默立即驱车前往城市银行。
周明临死前给的钥匙正是这家银行的保险箱专用钥匙。
在出示警官证和钥匙后,经理带他进入了地下保险库。
保险箱里只有一个牛皮纸袋。
陈默输入周明说的密码——根据资料,张鸿远的女儿如果活着应该己经25岁,生日是7月12日。
0712,保险箱应声而开。
纸袋里是一份泛黄的调查报告和几张照片。
报告标题是《阳光福利院火灾疑点分析》,落款是周明的父亲周正平,日期是1998年12月,也就是火灾发生三个月后。
报告明确指出火灾有多处可疑:起火点有三处,明显是人为纵火;福利院院长在火灾前一天突然离职;三名遇难儿童的遗体烧伤程度与现场不符,怀疑是先被杀后焚尸;最大的疑点是,原本登记的六名儿童中,只有五具尸体,一个叫杜小鹏的男孩神秘失踪。
报告最后附有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显示火灾当晚有个成年男子带着一个男孩离开福利院。
男子面部不清,但男孩回头瞬间的侧脸与合影中被圈出的杜小鹏极为相似。
陈默翻到最后一页,呼吸几乎停滞——那是一张2000年的领养证明复印件,领养人写着"张鸿远",被领养的孩子名字却是"杜小鹏",但照片上的人分明是现在的张子睿!
"张鸿远冒名顶替,杜小鹏成了张子睿..."陈默喃喃自语,突然明白了一切。
他立刻打电话给小李:"查一下张子睿最近三个月的行踪,特别关注他是否接触过福利院相关人员。
还有,找到当年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那个突然离职的院长。
"回到车上,陈默再次翻看那些照片。
在其中一张集体照背面,他发现一行褪色的小字:"永远记住这一天,1998.9.18"。
这个日期触动了陈默的记忆。
他打给局里档案室:"帮我查一下1998年9月18日所有重大案件记录。
"等待回复时,陈默的手机又响了。
是小李,声音异常紧张:"陈队,出事了!
林美玲刚刚报案,说张子睿持刀威胁她,现在两人都在鸿远集团顶楼!
媒体己经赶过去了!
"陈默发动警车,拉响警笛。
他必须赶在另一个悲剧发生前到达现场。
如果他的推测没错,张子睿就是当年福利院的幸存者杜小鹏,而这一切——从张鸿远的死到周明被撞,都是一场精心策划了二十年的复仇。
雨水模糊了挡风玻璃,就像真相被层层迷雾笼罩。
但陈默知道,他距离揭开这个跨越二十年的秘密只差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