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盯着电脑屏幕上被红笔圈满的设计稿,创意总监的咆哮声还在耳边回荡:"客户要的是高端质感,你倒好,全换成再生塑料颗粒,当这是垃圾回收站吗?
"键盘上的指纹锁反射出他发青的眼下,昨夜在建材市场和供应商磨到九点的疲惫还未褪去。
茶水间传来窸窣的议论声。
他刚接过咖啡机流出的黑咖啡,就听见文案组的小李压低声音:"听说了吗?
陈默在外面接私活,帮竞争对手改方案呢。
""可不是嘛,"AE小王晃着手机,屏幕上是某设计论坛的匿名帖子——《星禾设计师吃里扒外,出卖公司核心方案》,配图里模糊的背影正抱着文件夹走进梧桐巷,"你看这时间,不就是他上周请假去建材市场那天?
"咖啡机的蒸汽阀突然喷出白雾。
陈默的指尖在围裙上擦出褶皱,想起昨天在浅禾工作室,林浅对着新打印的样品眼睛发亮的模样。
论坛热评第三的回复像根细针:"听说他房东就是做环保设计的,指不定怎么交换利益呢。
"下午三点,总监办公室的玻璃突然映出林浅的身影。
她穿着挺括的白色衬衫,手腕上的银杏叶手链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正和行政总监说着什么,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随身携带的牛皮笔记本。
"陈默,客户要见你。
"总监助理板着脸递来会议通知,眼神在他胸前的工牌上多停了两秒。
会议室的落地窗外飘着细雨。
陈默推开会议室门的瞬间,看见林浅对面坐着的正是星禾的重要客户——滨江公寓的项目负责人。
对方的视线在他脸上转了两圈,嘴角扯出意味不明的笑:"原来陈设计师和林小姐早就认识,怪不得方案里处处透着巧思呢。
"林浅的脊背骤然绷紧。
她翻开笔记本的手顿在那页写着"陈默改良方案"的纸页上,指腹碾过"氯化钙催化剂"的字迹,想起昨夜他在实验室说"这个比例能缩短凝固时间"时,睫毛在眼下投出的蝶翼般的阴影。
"听说贵公司正在研发新型环保材料?
"客户突然转向她,"如果能和星禾共享技术,我们的合作会更顺畅。
"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冷。
林浅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浸了冰:"浅禾的技术向来独立研发,至于陈设计师——"她抬头望向陈默,后者正盯着桌面某处,指节捏得泛白,"不过是普通房东和租客的关系。
"散会后的走廊里,林浅的高跟鞋声敲碎了午后的寂静。
陈默追上她时,她正站在消防通道门口,指尖捏着那张被揉皱的论坛打印件,纸角印着"环保设计圈的寄生虫"几个刺眼的字。
"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的声音混着走廊尽头的打印机嗡鸣,"论坛帖子是伪造的,那天去建材市场是为了——""为了什么?
"林浅突然转身,眼中翻涌着他读不懂的情绪,"为了帮我改良方案,所以擅自挪用公司资源?
还是说,"她晃了晃手里的纸,"你接近我,本来就带着目的?
"消防栓的玻璃映出两人错位的倒影。
陈默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她冷硬的肩线前显得格外单薄,就像大学答辩那天,他站在倒塌的模型前,连道歉的声音都在发抖。
"我没有。
"他摸出手机,翻到银行转账记录,"上个月接的插画私活,报酬都在这里,一分没动。
"屏幕上的数字停在32500元,那是他熬夜画了二十张建筑插画的全部收入,原本打算给母亲汇去做体检费。
林浅的视线在数字上停留两秒,突然别过脸去:"今晚搬走吧。
租金会退给你,违约金也不用付。
"暮色漫进走廊时,陈默正在客房收拾行李。
衣柜里的备用床单还带着阳光的味道,卫生间第三层的新牙刷只拆了包装。
餐桌上的玻璃罐里,原本整齐码着的清洁便签少了两张,露出罐底的银杏叶贴纸——那是林浅昨天贴上去的,说"这样找起来方便"。
工作室的门突然打开。
林浅抱着个纸箱站在门口,里面是他落在实验室的材料配比表和大学时的笔记本,牛皮封面上还别着片新鲜的银杏叶。
"你的东西。
"她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却在递过纸箱时,指尖不小心划过他手腕的红痕——那是今天搬行李箱时被金属扣刮伤的。
陈默接过纸箱的瞬间,看见她卫衣口袋里露出半张图纸,边角印着"滨江公寓项目书"。
图纸背面用铅笔写着:"再生塑料基底测试通过,承重系数1200N",旁边画着个小小的对勾,墨迹还没干透。
地铁的报站声在耳膜震荡时,陈默正盯着手机里的租房APP。
推送的新房源都带着"押一付三""中介勿扰"的标签,却再找不到像梧桐巷19号那样,玄关处摆着男士拖鞋,餐桌上有写着他名字的便签的地方。
深夜十一点,浅禾工作室的台灯还亮着。
林浅对着电脑上的滨江公寓报价单发呆,成本核算表的绿色数字格外刺眼。
抽屉最深处的存折突然滑出,里面夹着张照片——二十岁的她站在大学实验室,手里举着第一个竹纤维模型,旁边站着笑出梨涡的陈默,那时他们还不认识。
手机突然震动,银行短信提示到账32500元。
转账备注写着:"给滨江项目的材料订金,别让梦想塌了。
"发件人姓名栏空着,只有串乱码般的数字,却让她想起他离开时,行李箱拉链上挂着的那枚再生塑料钥匙扣——和他们昨夜测试的样品材质相同。
窗外飘起了细雨。
林浅摸着手腕上的银杏叶手链,突然想起陈默搬行李时,留在客房床头的便签:"厨房滤网该换了,淘宝链接在备忘录里。
"字迹工整得像打印体,却在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像极了她昨天用奶油画在咖啡杯上的建筑模型。
星禾广告的茶水间里,小李正删除论坛帖子的IP记录,手机屏幕亮起,显示着竞争对手发来的转账通知。
他望着窗外的雨夜,想起陈默抱着纸箱离开时,肩线比平时低了几分,突然有些后悔——那个总在深夜改方案的设计师,眼里的光其实和论坛里说的不一样。
而在梧桐巷19号的302室,林浅盯着工作室门板上的便签,"陈默除外"的小字在落地灯下泛着暖光。
她突然抓起牛皮笔记本,翻到最新的一页,在"再生塑料颗粒配比"旁边郑重地写下:"2025.5.16,感谢某人的催化剂。
"笔尖划过纸面,留下道浅灰色的痕迹,像极了他昨夜在实验室里,为她调整显微镜焦距时,睫毛投在桌面上的阴影。
这场由谣言掀起的风波,正像窗外的细雨,打湿了两个在现实中挣扎的灵魂。
陈默不知道,当他在出租屋里对着天花板发呆时,林浅正对着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发呆,指尖摩挲着那张写满材料配比的纸页,上面的每个数字都在提醒她,那个被她赶走的租客,曾用怎样的热忱,温暖过她近乎偏执的梦想。
而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误会,还是破云而出的微光,此刻都藏在潮湿的夜色里,静待黎明的揭晓。
第三章通过职场谣言与信任危机,进一步深化了陈默与林浅的性格冲突,同时为后续的合作与情感升温埋下伏笔。
你对这一章的情节推进和细节描写有什么看法?
欢迎提出你的意见,我们可以一起打磨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