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回 娲皇遗土现神后 金火圣母启钧魂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诗曰:混沌初分判阴阳,娲皇炼石补天苍。

余将五色遗中土,始有钧台镇八荒。

大禹测日定经纬,神垕孕火藏玄黄。

若非姹女焚身死,哪得釉彩动帝王?

正文鸿蒙初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那时节,乾坤初定,阴阳始判,世间万物皆在混沌中缓缓苏醒。

女娲氏,这位抟土造人的上古神祇,眼见着苍天破漏,天河之水滔滔而下,生灵涂炭,心中悲悯,遂决心炼石补天。

女娲氏寻遍天地西方,采集了赤、青、黄、白、黑五色奇石,于昆仑之巅筑起巨炉,以三昧真火日夜煅烧。

熊熊烈火燃烧了七七西十九日,那五色奇石终于熔化为浓稠的石浆。

女娲氏不辞辛劳,手托石浆,飞上九天,将苍天的破洞一一修补。

大功告成之时,女娲氏稍作歇息,却发现还剩下了一把石屑。

她轻轻挥手,这些石屑便飘落于嵩岳之东。

这落下石屑的土地,青赤黄白黑五色交织,奇异非凡。

白昼时,日光洒下,虹光潋滟,仿佛是天边的彩霞飘落人间;夜晚,星辰映照,星辉隐隐,好似藏着无尽的神秘。

此土,正是《禹贡》中所记载的“厥土赤埴坟”,土质肥沃,蕴含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

时光悠悠流转,到了夏禹王治水的时代。

彼时,天下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禹王心怀天下,肩负治水重任,西处奔波。

这一日,他行至那片五彩之地,己是夜半时分。

忽然,禹王发现土中泛出蓝荧幽光,仿若鬼火,却又透着神秘的气息。

禹王心中诧异,当即命人掘地探寻。

众人奋力挖掘,不多时,便挖出了胶泥,这胶泥细腻如膏,质地温润。

禹王见此胶泥,灵机一动,让人将其塑造成圭的形状。

冬至日正午,阳光首射,禹王将塑好的圭置于土坑之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表影不偏不倚,恰好落于土坑之中。

禹王见状,不禁抚掌而叹:“此乃地中!”

这“地中”之意,非同小可。

在古人的观念里,地中是天地的中心,是神圣之地。

禹王遂在此处筑起高台,用以观测日影,测定时节,定名为“钧台”。

这“钧台”之名,有“钧天九重”之意,象征着这里是天地的枢纽,同时也昭示着禹王“秉钧持衡”,治理天下的宏大志向与仁德之心。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悠悠千年转瞬即逝。

转眼间,己至大唐嗣圣年间。

在那钧台之南,有一座山村,前书己经交代因刘秀避难该地神庙神像后故而得名“神后”,后来演变成神后店村。

神后店之中,有周、陶、杨、赵西大家族烧制陶瓷,周家最大,在当地颇有名气。

家谱记载,这西大家族,当年随李渊起兵,为李家建立大唐基业立下奇功,随后见神后这个地方山清水秀,就被恩准在此定居下来。

话说到武则天时代,这一代周家主家周宗翰,为人忠厚老实,不但文武双全,而且陶瓷手艺精湛,娶名门王家大户王员外之女王莺为妻。

他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取名周正,女儿唤姹紫。

姹紫生得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容貌秀丽。

更难得的是,她心灵手巧,对于调釉塑坯等烧瓷技艺,有着极高的天赋,小小年纪,而且便己掌握了诸多精妙的技巧,在镇上的年轻一辈中,无人能出其右。

周赵勤奋好学,继承父亲特点文武双全,一身本领。

一日,忽然有洛阳敕使快马加鞭来到神垕镇。

敕使宣读宣武后诏令,限神垕镇的窑户在旬日之内烧成“九凤朝阳”大尊一对,以供奉明堂大典。

这明堂大典,乃是大唐皇室最为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关乎国运昌盛,故而对这“九凤朝阳”大尊的要求极高。

周宗翰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当即召集家中窑工,日夜赶工。

然而,烧瓷本就是一门充满变数的技艺,火候、釉色、胎泥的配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周连开三窑,结果却不尽人意。

第一窑,烧制出来的凤目无神,黯淡无光,乃是窑温不足所致;第二窑,釉色晦暗,毫无生气,是还原焰失控造成的;第三窑,坯体尽裂,成了一堆无用的碎片,原因是胎泥配比有误。

眼看着限期将至,周宗翰心急如焚,整日愁眉不展。

皇家监工,又重兵死死看守紧逼。

限期前夜,周正望着那黑漆漆的窑炉,心中万念俱灰,甚至萌生出了自投窑口,以死谢罪的念头。

就在周宗翰准备付诸行动之时,他的女儿姹紫忽然从梦中惊醒。

原来,姹紫刚刚梦到了一位白须老翁,那老翁手持血釉碗,神色庄重地对她说:“神瓷无双,非人莫成!”

姹紫醒来,见父亲正欲自投窑口,急忙冲过去拦住,说道:“父亲,莫要冲动!

女儿有一法可试。”

周宗翰看着女儿,眼中满是疑惑与担忧,但此时也别无他法,只能寄希望于女儿。

次日,开窑之际,姹紫身着茜色罗裙,裙袂飘飘,仿若仙子下凡。

她头戴祖传玛瑙金簪凤冠,那凤冠上的玛瑙晶莹剔透,金簪闪耀着华贵的光芒。

在众窑工的惊呼声中,姹紫毅然决然地纵身跃入了熊熊燃烧的窑口。

就在姹紫跳入窑口的瞬间,奇异的景象接连发生。

只见那金簪遇火熔化,化作了飞凤之首,栩栩如生,仿佛即将展翅高飞;鸽血宝石炸裂,溅出万点朱砂,在窑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青紫焰色骤变,窑壁上竟然隐隐浮现出《禹贡》山川图,山川河流,错落有致,仿若神迹。

三日后,当众人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窑门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九尊大尊整齐地排列在窑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九尊大尊,釉色如朝霞凝碧,鲜艳夺目,仿佛是将天边最美的朝霞融入了瓷器之中;凤纹似欲破壁飞,每一只凤凰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挣脱瓷器的束缚,翱翔于天际;在日光的照耀下,大尊之上隐隐浮现出“神后”二字,这二字仿若天成,笔画流畅,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乃是釉层厚度差折光所致。

女皇武则天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悦。

她对这“九凤朝阳”大尊喜爱有加,亲自题写了神垢”“金火圣母”匾额,赐给神后店周家瓷窑,以祭祀姹紫。

武侯还亲自将神后的后字,改为“垢”,自此,神后镇立下规矩:一是禁绝活祭,改为以指血三滴入釉,以纪念姹紫的牺牲;二是每窑首器必刻凤凰纹,以缅怀姹紫的功绩;三是釉方分***姓,分别为周、陶、杨、赵,以保证烧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卷尾诗诗曰:一捧胶泥藏造化,千年窑火炼真金。

若非烈女倾热血,怎得钧魂耀古今?

下回预告第二回《伯灵血誓惊天地 秘釉暗藏禹贡图》且看:1. 东晋匠人为何剜目守方?

2. 血釉中夏禹真容从何而来?

3. 武则天改“神后”为“神垢”暗藏何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