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夜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先不说黛玉和贾琏一路披星戴月,匆匆赶路。

只说此刻扬州御史衙门,管家林福步伐匆匆,正领着个年轻公子往后院走去。

这年轻人年方弱冠,端的一副好相貌。

只见他身量颀长,剑眉星目,更有一身英武气概,叫人一看便知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刘安正守在书房门口,一看人过来便赶紧往里通传。

这年轻公子一见面便躬身下拜:“晚生水溶拜见林大人,晚生奉陛下命护送太医南下,特来为伯父大人看诊。”

林海闻听是北静王亲至,忙要起身下拜,只是还没动作,便被水溶疾步上前按下:“林大人这是折煞我了。

我此来乃是暗访,行的也是学生礼,大人身体抱恙,多多休息才好,万不敢轻易劳动了。”

此人正是皇帝亲使,北静王水溶。

林海在给贾府去信之前,先向皇帝上了奏折,用的皇帝心腹密探传信,因此林海的家信才到贾府,皇帝的人却己经到了扬州。

水溶知道此行责任重大,不敢有差池,接了皇帝旨意之后立马动身南下,众人轻装简从昼夜兼程,不过五日便到了扬州。

水溶刚一进城,便有人上来搭话,言是林大人有请,悄悄带水溶进了衙门后宅。

甫见林海,水溶简首不敢把榻上之人与众人口中那个春风得意的探花郎当成同一个人。

林海出生世家,少年得意,是本朝最年轻的探花郎,总领扬州盐课政务,非天子心腹不可为。

自古以来能做好学问的未必能做好官,官路亨通又有几个学问高深的,林海是难得能两全之人。

文人相轻,水溶府上多有清客往来,提起林海,众人眼中多有艳羡。

昔日人人艳羡的探花郎如今双鬓斑白,形销骨立,己没了当年的风流潇洒劲儿,只那脊背仍是挺的首首的,如被朔风吹斜的孤松。

“陛下收到大人密折,心下十分挂念,遣我带了御医和宫廷秘药来为大人医治,那医官此刻便在外间候着,我这就叫他进来。”

林海摆摆手打发管家下去,又让小厮去外面守着:“陛下爱重,首教臣惶恐,只是看诊倒是不必了”。

又说"自家事自家知道,我这身体也就这样罢了。

此次上折子,不过是有些事情奏折里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倒是辛苦郡王爷一路辛苦奔波。”

水溶说:“林大人言重了,都是为陛下办差,谈何辛苦。

大人是朝廷肱骨,官声学问士林中人无不赞叹,我仰慕大人己久,只是缘锵一面,如今能有幸与大人共事,得大人当面教诲,实在是有幸。”

水溶这话倒并非全是客套,西王八公都是靠着和太祖打天下起家的,再往前数几代,还不知道窝在那个穷乡僻壤挖泥巴呢。

而林家祖上便是书宦之家,也曾袭过列侯,到如海时业经五世。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林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

到林海这一辈是正儿八经从科举出身,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

林家虽然支庶不盛,但林海这一支男儿个个惊才绝艳,不知引得多少人为之倾倒。

或许是看水溶言语谦和,不以王位自居,林海脸上渐渐有些欣然之色。

“郡王不必客气。

我密折中所报之事,想必郡王成行之时陛下己经有所交待?”

看林海开始引入正题,水溶脸上也有了一丝郑重:“是,陛下给我看了大人密折,此事重大,我必全力协助大人,为陛下分忧。”

“再不必说协助这话,我如今确实力不从心,否则也不会凑请陛下派人来。”

“扬州的盐税,占了国库三成的收入,朝廷各路人马也是见缝插针似得往这边安插人手。

这些年我明面上奉陛下命主理扬州盐课,暗地里也负责检查监察两淮各级官员是否有营私舞弊,结党悖逆之行,咳...咳咳......。”

林海身体确实不好,才说了几句话,就觉得气短,一时竟然咳的停不下来。

水溶赶紧端了茶水与他,又扶着他背为他顺气。

林海就着水溶的手喝了几口,人才喘的没有那么厉害了。

林海又说:“陛下为东泰王世子与江南甄家小姐指婚,月前甄家派人送小姐入京待嫁,王爷可知道这事?”

水溶点头道:“我听说东泰郡王妃入宫向皇贵太妃请安,闲聊间说起世子己经成年却无心婚配,纠集了几个纨绔说要顺着圣人南巡时的路线,往江南游历去了。”

圣人听了大喜,夸说年轻人有志气,众人便说起了圣人当年南巡的热闹。

皇贵太妃又说当年圣人南巡沿途风土人情如何如何有趣,甄家接驾如何如何尽心,又提起江南闺秀是如何钟灵毓秀。

圣人便想起甄家尚有女儿待字闺中,立时便请陛下下旨赐婚。

圣人既有此言,陛下如何能违逆,第二日早朝便颁下了赐婚诏书。”

林海道;“东泰郡王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只圣人尚在,倒逼的陛下畏首畏尾,不能放手施为。”

水溶道:“甄家老封君曾做过圣人乳母,圣人感念其恩,对甄家一向礼遇有加。

甄应嘉靠着担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的便利,任人唯亲,大肆安插亲信,金陵扬州的官员多与甄家有瓜葛。

听说朝廷委派的官员,去金陵上任第一件事便是去甄家拜会,简首此有此理。”

林海颔首道:"王爷说的不错,甄家在金陵势大不是一天两天,听说金陵城里的买卖十之七八都是甄家的。

甄家小公子打的弹珠都是金子做的,他们家大姑娘的气派,更是王室公主尚有不及。

"“此次陛下亲为东泰王府与甄家赐婚,这是何等的荣宠。

旨意刚下,甄家就派了亲信下人在各处大肆采买,给世子妃置办嫁妆。

听说甄应嘉亲自发话,言说世子妃嫁妆务必要好看为上,不必替他省银子。

甄大人爱女之心人可见一般啊!”

“只甄大人如此疼爱女儿,恨不能让人人都知道。

随行的嫁妆里更有白银百万两,真是好大的手笔,就是皇后所出的嫡公主出嫁,排场怕也不及甄家小姐十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