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礼的母亲名叫唐盼云。
从善节俭,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陶礼,二女儿叫陶意,两个孩子相差两岁。
丈夫是一名药农,二女儿出生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而唐盼云是南山的守山弟子,天资异禀,道法高超,为人谦卑,常常下山擒拿厉鬼,超度亡魂,深得宗师赏识。
于是在大女儿14岁后,再次携两女上南山修习术法,成为南山派第十二代候选掌门人。
可却在守山的第4年,深夜下山,未告知任何人,一去不复返。
那时的宗师还说她母亲只是在出任务,很快就回来,这一走就是4年。
陶礼随了母亲,天赋异禀,很多难度低的术法都是上手就会,加上南山上好的风水,很快就出师了。
只可惜,她的妹妹并没有这方面天赋,成年后就考了大学,离开了。
现在,己是多年以后,镇子的居民更少了,不少房屋己经破败,杂草丛生。
陶礼来到村口,望向里面。
“其实对这里也没有特别多的印象,毕竟14岁起就上了南山,没有回来…”陶礼缓缓走着,村子里如今,己经全是半截身入土的人,毫无生气可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某种吆喝声。
一个大概十几岁的小男孩,穿着红布织的衣服,身上脏兮兮的。
腰间挂着一个小鼓,在土路上开道,时不时吆喝几声,拍两下鼓。
“福神当道,凡人避让,怨气怨鬼,统统闪开。
街坊邻里,诚心叩拜,明日当空,阴邪退散…”那是一个穿着黄袍道士,戴着黄铜面具,口中念念有词。
身后是一群穿着黑色袍子的人,抬着一个闭着眼的神像,神像却衣着破旧,两只红袖子摇摇晃晃。
“这是…什么仪式?”
“这么偏僻的地方,荒无人烟,宗教宣传有什么意义呢?”
陶礼不解,却没有上前询问。
可若有若无,陶礼觉得那个道士似乎注意到了自己,可没有驻足。
村子里,每家都是一个小院,盖着平房。
陶礼只记得,自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枣树,枣树下有一把全村最好的木摇椅,也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村子的路只有一条大道,顺着路也好找。
没几步,陶礼就见到一扇铁栅栏门,门上的锁己经锈了,十分松动。
向里看,接近干枯的树下一把木摇椅静静躺着。
屋子里面依然是熟悉的布局,只是浓重的灰尘让人难以呼吸。
陶礼打开了门窗,仔细的观察着。
“母亲的那张符帖我是在南山道观发现的,却没来家里看看有什么线索。”
陶礼走进母亲的屋内。
除了呛人的灰尘,却没有任何特别。
陶礼拿出背包里的手电筒,向墙面照去。
最显眼的是一张牌匾,上面毛笔写着从善节俭,是母亲的朋友送给她的。
然后是一本日历,是很多年以前的。
一个不走针的表。
墙上再无其他。
地面是老旧的木地板,咯吱咯吱的响着。
陶礼敲了敲,没有问题。
转身走向床铺,干干净净的。
陶礼蹲在地上照向床底。
果然,在角落里,有一块微微翘起的地板。
陶礼将地板掰开。
那是一张图纸。
像是手绘的,描绘的很抽象。
“这是母亲画的?”
这地图很怪,没有画线路,也没有任何文字,只是在某个地区的区域内,不断的画圆,不断缩小范围。
可奇怪的是这地图画得实在简易,大圈里面的小圈,根本是空白的。
“这个外轮廓应该是桂凉区的西北部分…可这小圈…”陶礼紧锁眉头。
“这种画法…”陶礼突然灵机一动。
“是存方步的走法!
存方步!”
“这便是千里八方图了!”
“对上了,都对上了!”
陶礼激动的说:“师傅说这种步法,是道士专门寻找极阴或聚气之地的方法。”
“只需向阴气来源的方向,投掷八枚铜钱,对应八卦。”
“再走对应的存方步式。”
“便可感知更具体的方位,然后重复,便可到达所感知的地方…”“这就是母亲找到潜灵镇的办法啊!”
“可这种办法,不但需要学复杂的步式,还要掌握相应的字诀…”“师傅曾说,这种步式极其容易出错,一步错步步错,想要熟练掌握,至少要十几年…”“这怎么行?”
“杀!”
突然陶礼从腰间飞出一张符纸,向身后扔去。
紧接着极速转身,望向门口。
“姑娘反应好快啊…”来者身着黄色的道袍,一张没有眼睛的脸,面色狰狞,一动不动的站在门口,好像对着陶礼笑。
“光天化日,你乃阴邪之物,怎敢露面?”
“我啊…可以帮你…”“我叫…正山淮…”“什么!”
“正山淮啊…”“我虽己死,可也想有个结果…平白死了,不甘心啊…”“你要帮我?”
“我知道你需要的事情…”“你作为鬼,要和道士打交道?”
“哈哈,我生前不也是道士吗…”正山淮的声音沙哑干涩,像是用尽力气说出的话。
“既然做了道士,怎么仍存执念在世,化为阴邪之物?
不怕被杀个魂飞魄散?”
“我认识你母亲…”“知道潜灵镇的具***置…”“你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