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没有把自己找工作的事告诉微风。
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是下等人的工作,如果微风知道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有可能会被微风嫌弃,而不再里他。
有时,他对自己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在乎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姑娘,就是因为读了姑娘给他发的几篇自己写的文字吗?
即使马军这样想,但他的心似乎己经不受自己的控制。
他渴望多了解微风,并且渴望微风也了解他。
马军还是一如既往地每天跑网吧,他和网吧老板说好了,每次上网就10分钟,这十分钟足够他打开电子邮箱,并读完微风发来的新邮件,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因为这10分钟,网吧老板只会收他五块钱,这比按小时收费可以省下足足的10块钱。
马军现在必须节约,甚至连早餐也可以不吃,因为他己经有了一个计划。
就在这一年的初秋,马军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电脑,虽然配置很低,但对于马军来说,这确实自己最贵重的家当了。
为了买电脑,马军攒了半年多的钱。
马军每月的工资只有400块,他每月要拿出一百块用来去网吧,他会把剩下的钱全攒起来,外加自己偶尔爬格子赚的那点微弱的稿费,半年的时间竟然攒下了西千多。
在当时,对于家庭来说还算是一种奢侈品,一部配置普通的电脑也要一万左右。
恰好马军有个同学,在电脑店工作,对电脑精通。
马军就找到他的同学,同学建议他自己组装一部,这样在价格上能便宜许多。
即使这样,各种硬件加在一起算下来也要九千多,这还不算加工费。
这把马军难住了,马军不愿意再找父母伸手要钱,他只能向远在他乡的姐姐求助,此时姐姐己经大学毕业,留在当地工作几年了。
于是他厚着脸皮给姐姐写了一封信,他知道姐姐最疼他。
信寄出几天后,马军真的收到一张汇款单,上面清楚地打着数额伍仟元整,这是姐姐在外地辛苦打工,一点点攒下的。
同学教过马军怎么连电话线上网。
电脑搬回家后,马军迫不及待地把电脑连上家里的电话线,然后开机,设置,拨号,一阵略带旋律的嘟嘟声过后,这个方方正正的大脑袋终于和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取得了联系。
起初,马军和在网吧里一样,每天只上网十分钟,只是接收个邮件,这似乎比在网吧上网省钱,至少不用每天往网吧跑了。
就在这年的年初。
有个叫马化腾的家伙设计出一种叫“O ICQ”的社交软件。
没想到这软件在短短半年的时间中就风靡了整个中国。
如果你不知道O ICQ,那说明你out了。
马军当然不能落伍,他也把自己的电脑里装上这个软件,并且还给微风推荐。
他怎么知道,微风早在半年前己经开始使用了。
有了O ICQ二人的交流更多了,只不过德国和中国是有时差的。
微风每天下班回家时己经是七点了,德国的七点也就是中国的午夜1点。
为了瞒着父母,马军每天会先假装睡下,等父母房间没有动静够再爬起来,披上件衣服,拔掉电脑的信箱电源,然后开机,拨号,每当拨号声响起就让马军心惊胆战,生怕父母听到,跑到他房间责怪他晚上不睡觉。
他和她谈天说地。
马军从微风那里了解了另外一个世界。
微风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她把她在世界各国的见闻说给马军听。
例如法国蓝色的大海,佛罗伦萨的建筑,开罗金字塔和不听话的骆驼等等。
微风每说起这些,马军脑子里就呈现一副画面,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正矗立于画面之中。
微风还是经常会把自己的文字发给马军,马军细细读着微风的文字,随着的变化去感受微风写文字时的心境,时而伤感,时而欢愉。
偶尔微风还会发来一段自己写的英文,马军看不懂,但又不好告诉微风实话,值得学习“张好古”那样,回应一句“嗯,写得真好。”
好什么?
他连人家写的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那是微风用英文翻译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