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孤本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努力在这几章给大家都长上“脑子”比前两章稍微长一点,因为母爱滔滔不绝。

从检蔬司敢仗着背后是淑贵妃,收受贿赂来看,淑贵妃不可能只是一个“书呆子”,必然有自己的势力和手腕,才能成为别人的仰仗。

————————————————————————李承乾顾不上还在长身体的李承平,匆匆告别范闲,把自己关在东宫,吩咐下人不准进来。

在抱月楼和他二哥匆匆见面、又匆匆告别,望着李承泽抱着手臂离去的背影,李承乾突然惊出一身冷汗。

白天在抱月楼那一面,李承泽似笑非笑看向他的眼神,一首在他脑海挥之不去,不停的勾出两人的过往。

从二人同入御书房听政起,他们就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争斗,今天拉拢这个朝臣,明天在参那个朝臣;心情好就在李承泽行礼的时候扶一把,演出一场兄友弟恭,接受大家都恭维;没兴致陪他演就站首了受着他二哥的臣子礼,在众人小心翼翼的眼神中,过一把太子瘾。。。

虽然算不上一帆风顺或随心所欲,但大庆朝堂的局势,切切实实围绕的他们二人的你俩往我,转的风生水起。

这些年,他在李承泽的眼神里,看过得意时的炫耀、得势后对他的的嘲讽、失利后的愤怒,甚至当初鬼迷心窍推他下水时,他眼里的不可置信,但从未见过今天这样的眼神,怨恨?

怜悯?

看见自己和范闲联手,李承泽居然不愤怒?

李承泽在怨什么?

怨他又可怜他?

李承乾觉得自己现在完全被人牵着走,明明这次抱月楼里占了上风,但却越发猜不透李承泽。

这让他很不安,他的好二哥,又想到什么扳回一城的方法了?

[要是姑姑在就好了]李承乾没有想明白,但他知道姑姑一向最能猜明白李承泽的心思。

他不自觉走到桌前坐定,拿起笔开始画那副没有画完的图,这己经成了他思考时的习惯,遇到一时想不通的,就把注意力转移到画画上,画完一副“仕女图”,再回过头来重整思路。

————————————————————————李承泽这边,酒足饭饱,有了大概的思路,虽然没明白其中缘由,但顺着陛下的意思,先“复活”范闲总没错。

至于“复活”后,陛下对范闲有什么安排,李承泽想借此来印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而这位小范大人又该怎么回应天下学子对他“死而复生”的好奇心,李承泽很期待。

抱月楼走一遭,看到承乾、承平都牵扯其中,今天心绪波动难免有些大了。

趁着天色还早,李承泽挥手上马车,决定去母妃宫里静一静心。

借着送孤本的名义,李承泽和淑贵妃坐在了一起,淑贵妃接过“孤本”,翻看两下叹了口气,确实是孤本,“泽儿出品”,天底下仅此一本。

她明白李承泽这是又遇上烦心事了,这还是她给想的法子,7年前陛下越过李承儒给李承泽封王,她便知道“该来的躲不开”。

她母族无权,从怀孕起,就一首祈祷想生个公主,奈何是个皇子,大皇子有异族血统,严格来说,李承泽才是南庆真正的第一位皇子,皇子名头逃不开,皇子的责任也躲不开。

因此,她借着沉醉书本之名,放任李承泽单打独斗,任由陛下搓磨。

但天底下哪有母亲不心疼自己孩子的?

“沉醉书本”是真,巧借“沉醉书本之名”也是真,于是想了这个法子,出宫开府的皇子进宫不容易,她越发表现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李承泽借送孤本之名进宫就越理所当然。

从起初几次小心翼翼送真孤本,到现在随手拿一本旧手记,没有人会严查一个无权的“书呆子”妃子收到了什么书。

范闲“死去”又“活来”的戏码她也听说了,由此想起在书里看到过的一种药,活人吃下去,不出一刻七窍流血、断气而亡,七日后又能再度“复活”。

照着书里的方子,试验多次,不知道在半夜里埋了多少只猫狗后,终于成功制出假死药。

范闲的盛宠,让她回忆起一个人,李承泽年纪小不知道那些年的事,她却记得,如今隐约有些怀疑,派了人出去查,还没查出结果。

但这不妨碍她往最坏的结果上猜测。

“夜儿,去把我前几天批注的游记拿来。”

退路不能只留一条,淑贵妃接过游记,递给李承泽,又在李承泽右手手臂上拍了拍,“这本书很有趣,你看看。”

李承泽明白了,这是他们得暗号,书里有东西,“谢谢母妃,我回去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