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渊蜷缩在草堆上,听着远处传来的刑讯声,满脑子都是怎么样在三天之后说服朱元璋以换得活下去并且施展抱负的机会。
系统虽未再次出现,但他清晰的知道,唯有抓住这个关键的机会,才能活下去并且改写大明末期不堪的历史。
"三公子!
"铁锁响动,小厮阿福拎着食盒钻进来,眼眶通红,"老爷在外面散尽家财疏通关系,可那些人......"少年哽咽着打开食盒,里面是几个冷馒头和一碟咸菜。
林渊却顾不上吃饭,抓住阿福的手腕:"快,你去打听京城最大的盐商是谁,还有各衙门管盐政的官员名单。
"见阿福一脸茫然,他又补充道,"就说事关我的生死。
"三日后,奉天殿。
林渊被带到朱元璋面前时,殿内己聚集了数位重臣。
李善长捻着胡须冷笑,徐达沉默不语,唯有刘伯温目光灼灼。
"朱承渊,说说你的盐引之策。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声音不怒自威。
林渊深吸口气,从怀中掏出几张写满数字的宣纸:"陛下,如今盐税每年不过百万两白银,症结在于私盐泛滥。
臣提议推行盐引制——盐商需先向官府缴纳粮草或白银,换取盐引凭证,凭引才能合法贩盐。
如此一来,官府可掌控盐源,又能充实军备。
"他展开手绘的地图,指着两淮盐场的位置:"以两淮为例,每年产盐二十万引。
若每引定价五两白银,仅这一地就能增收百万。
且盐引可在市场流通,商人争相购买,朝廷坐收渔利。
""荒唐!
"李善长拍案而起,"盐政乃国之命脉,岂容商贾插手?
"他身后的淮西官员纷纷附和。
林渊早有准备,转向朱元璋道:"当年管仲相齐,首开盐铁官营;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方有征伐匈奴之资。
陛下若担心商贾坐大,可设立盐运司,严格监管。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连夜整理的《盐引条例》,详细写明盐引的发放、查验、惩处条款。
刘伯温上前翻看,点头赞道:"此策看似放权,实则收权于朝廷。
盐商获利,百姓得盐,国库充盈,可谓一举三得。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问道:"若推行此法,需多久见效?
""三月筹备,半年试行。
"林渊首视帝王的眼睛,"届时臣愿以全家性命担保,盐税至少翻三倍。
"殿内气氛凝固。
朱元璋起身踱步,龙袍下摆扫过青砖发出沙沙声响。
最终,他重重坐下:"准了。
朱承渊暂免死罪,戴罪立功,即刻组建盐运司。
若有差池......"走出皇宫时,林渊望着头顶烈日,双腿发软。
他知道,自己不仅逃过一劫,更迈出了改变历史的第一步。
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淮西集团绝不会善罢甘休,而如何让盐引制真正落地,更是关乎生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