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临茶场探新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历经长途跋涉后,周玄终于抵达了他心心念念的茶场。

一路上的疲惫,在望见茶场的瞬间烟消云散,他的目光急切地扫过这片新天地,心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入目之处,首先是一列青瓦白墙的屋舍,整齐地排列着,透着质朴的气息。

屋舍下方,一片约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坝子映入眼帘,旁边便是茶场厨房。

阳光洒在这片土地上,整个驻地仿佛被一层宁静的薄纱所笼罩,散发着古朴而祥和的气息。

烟囱中,袅袅青烟缓缓升起,在空中轻柔地舞动,为这偏远之地增添了几分生气与灵动。

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茶园,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嫩绿的茶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欢快地招手,欢迎着众人的到来。

这里的绿茶品种独特而珍稀,叶片修长纤细,色泽翠绿欲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叶片上,细密的绒毛如霜般覆盖,散发着淡雅清新的幽微清香,那香气丝丝缕缕,沁人心脾,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知青们像一群欢快的鸟儿,迅速围聚过来,热烈地讨论着茶场的布局与茶叶的品质。

周玄被这股热情所感染,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一同沉浸在初临茶场的新奇与兴奋里。

那一刻,他仿佛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心己如同春日播下的种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悄然扎根、发芽。

“都过来***啦!”

卢队长洪亮的声音响起,开始安排知青们的住宿。

众人被带到一间较为宽敞的小会议室,屋内几张简易的板凳随意摆放着,虽然构造简单,但却结实耐用。

“男生就住在前面那排房屋,女生们在后面那排房间,都是两人一间,彼此相邻,方便照应。”

卢队长说道。

周玄走进宿舍,将行囊轻轻放在床边,缓缓环顾西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知道,这里将是他未来生活的地方,虽不如家中舒适,却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机遇,宛如一座等待他发掘的神秘宝藏。

“周玄,你看这屋子,虽然不大,但是氛围特别好。

等晚上躺在床上,咱们可以畅所欲言,分享今天的趣事,肯定特别惬意。”

瞿晓军一边整理床铺,一边兴奋地说道。

周玄嘴角上扬,微笑着点头:“确实,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话题。”

整理好行李后,知青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黄代表开始了茶场探秘之旅。

他们首先来到制茶工坊,工坊内传统的制茶工具一应俱全。

那口杀青铁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旁的竹匾纹理交错,似乎在静静等待着与茶叶的亲密接触。

老知青孙坚专注地演示着杀青工序,他的手法娴熟流畅,只见他将新采的茶叶倒入热锅,双手迅速地翻动、翻炒,茶叶在锅中欢快地跳跃,发出轻微悦耳的噼啪声,浓郁的茶香随之飘散开来,弥漫了整个工坊。

“师傅,这杀青的火候和时长到底该怎么精准控制呢?”

李布应目不转睛地盯着孙师傅的动作,虚心地请教道。

孙坚面带和蔼的笑容,耐心地解答:“这可全靠多年的经验。

火候要恰到好处,不能太旺,否则茶叶会焦糊,也不能太弱,不然会影响杀青效果。

时间的掌控更是关键,多一分则损,少一分则欠,稍有偏差,茶叶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张小兵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记录着,嘴里还念念有词:“火候、时间,这两点太重要了。”

接着,他们来到了茶叶仓库。

刚踏入仓库,醇厚的茶香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瞬间将众人淹没。

一排排整齐的木架上,摆满了不同年份和品种的茶叶,有的被精心包装,有的则***在外,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黄代表自豪地介绍道:“这些茶叶可都是茶场的宝贝。

有些茶叶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岁月的流转中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才能孕育出更加醇厚悠长的口感,释放出更迷人的韵味。”

“为什么茶叶存放后口感会更醇厚呢?”

林婉清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轻声问道。

黄代表微微俯身,耐心地解释:“茶叶存放时,内部的化学成分会不断变化。

像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在氧气、水分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转化、聚合,使得茶叶的口感从清新爽口逐渐变为醇厚浓郁,层次也更加丰富,余味更加悠长。”

参观结束后,知青们迎来了在茶场的第一顿午餐。

餐桌上的饭菜虽然简单质朴,却饱含着茶场人民的热情与心意。

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在餐厅中回荡,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仿佛这简单的饭菜中蕴含着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午餐后稍作休息,众人便投入到下午的劳作中。

周玄与瞿晓军负责茶园除草。

他们手持锄头,精神抖擞地走向茶园,学着茶农的样子除草。

起初,周玄的动作生疏而笨拙,锄头仿佛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听使唤,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他并没有气馁,咬紧牙关努力跟上节奏。

瞿晓军则像一颗充满活力的小太阳,干劲十足,一边奋力除草,一边哼着不知名的小曲,为枯燥的劳作增添了几分愉悦。

“周玄,你看这杂草,如果任它生长,肯定会和茶树抢夺养分,影响茶树的生长。”

瞿晓军停下手中的动作,抹了抹额头的汗珠说道。

“嗯,你说得对。

我们一定要好好呵护茶树,让它茁壮成长。”

周玄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回应道。

茶园的另一端,李布应与张小兵紧跟在经验丰富的老茶农身后,认真学习修剪茶树的技艺。

老茶农手中的剪刀宛如一支灵动的画笔,在茶树间轻盈地穿梭。

他手法娴熟,精准地剪掉多余的枝叶,口中还念念有词:“茶树修剪可不是随便剪剪就行,这其中大有学问。

要剪掉徒长、病弱的枝叶,保证茶树通风透光,这样茶叶才能在阳光和空气中茁壮成长,孕育出优良的品质。”

李布应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茶农的动作,随后鼓起勇气尝试。

老茶农在一旁耐心指导:“对,就是这样,力度要恰到好处,别剪多了伤了茶树的元气,也不能剪少了,不然达不到修剪的效果。”

林婉清与其他女知青则在茶园的另一处忙碌地采摘零散的茶叶。

她动作轻柔小心,仿佛每片茶叶都是珍贵的明珠,小心翼翼地采摘着,生怕弄伤了娇嫩的茶树。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劳作的时光悄然结束。

知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脸上却洋溢着满足欣慰的笑容。

他们依次回院,简单洗漱后围坐在一起享用晚餐。

晚餐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切地分享着下午劳作的心得与趣事。

“今天除草可把我累坏了,不过看到茶园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心里就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所有的辛劳似乎都变成了甜蜜的回报。”

一位知青感慨地说道。

“是啊,我采摘茶叶的时候深切体会到了它们的娇嫩脆弱。

以后肯定得更加细心呵护,才不辜负大自然的馈赠。”

另一位知青接着说道。

周玄静静地听着,心中感慨万千,思绪如潮。

这一天的经历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在他脑海中放映,让他更深刻地领略到茶场生活的充实与不易。

每一滴汗水、每一份辛劳,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晚餐后,周玄独自漫步到茶园。

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茶园里,为每一株茶树披上了一层如梦如幻的银纱。

他静静地走着,思绪如脱缰的野马般驰骋。

回想起这一天的点点滴滴,从初临茶场的新奇与惊喜,到劳作时的艰辛与汗水,再到收获成果时的喜悦与满足,他深知这仅仅是漫长旅程的开始,如同黎明前的曙光,未来必定还有更多的挑战与美好等待着他们去探寻、去征服。

在随后的日子里,知青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了规律而忙碌的轨道。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晨雾,他们便伴着清脆的鸟鸣起床,奔赴茶园,投入到繁杂而充实的劳作中。

周玄在日复一日的实践摸索中,对茶叶种植养护知识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

他发现此处的土壤虽然总体肥沃,但却缺少某些特定的微量元素,这细微的瑕疵可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于是,他忧心忡忡地思索着,与李布应商议应对之策。

“我觉得,可以找些有机肥料,比如农家肥,来改善土壤的肥力结构。

再适量添加些富含微量元素的矿物质,弥补土壤的不足。”

周玄眉头微皱,眼神坚定地说道。

李布应连连点头:“这主意不错。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咱们可以去农业站向技术员咨询请教,详细了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人商议后找到卢队长,将想法和计划和盘托出。

卢队长认真地听着,脸上露出欣慰赞赏的笑容,对他们积极为茶场发展出谋划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全力支持,还提供了协助资源。

一次劳作间隙,知青们心血来潮,在茶园的绿荫下举办了一场小型知识分享会。

张小兵率先分享茶叶病虫害防治知识:“茶叶病虫害防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比如定期喷洒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保持茶园环境清洁,及时清理杂草落叶,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温床,这样才能确保茶树茁壮成长、茶叶丰收在望。”

林婉清也不甘示弱,清了清嗓子,声情并茂地分享起从书中搜集来的茶叶文化传奇故事。

众人围坐在一起,有的托腮沉思,有的会心微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与文化的盛宴中,如痴如醉。

时光悄然流逝,知青们与茶场乡亲们的情谊日益深厚,如同茶树的根系般紧紧相连。

他们常常携手举办各种活动,共度欢乐难忘的节日。

在中秋佳节的盛大聚会上,大家围坐成一个温馨的圆圈,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和茶场特色茶叶。

一位老乡深情地说:“你们知青娃就像清新的春风,给古老传统的茶场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与无穷的创意。”

周玄微笑着谦逊回应:“其实是茶场的乡亲们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们,让我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慰藉。

我们也希望能为茶场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这份深情厚谊。”

然而,生活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一场暴雨过后,茶园陷入了一片汪洋。

积水如恶魔的利爪般侵蚀着土地,部分茶树的根系被浸泡,生命垂危。

知青们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卢队长镇定的指挥下,他们迅速投入到排水抢险工作中。

众人齐心协力,挥汗如雨,有的奋力挖凿沟渠,有的用木桶舀水。

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积水终于成功排除,濒危的茶树在知青们的精心呵护下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这场危机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知青们的心头,让他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保护茶园的重要性。

此后,他们未雨绸缪,制定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详细预案。

在雨季来临之前,组织人员清理茶园沟渠,确保排水畅通;加固修缮防护设施,增强抵御风雨的能力。

在茶场的悠悠岁月里,知青们各怀梦想与追求,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周玄满怀壮志,一心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智慧培育出全新的茶叶品种,让茶场的茶叶声名远扬,走向广阔的世界。

林婉清则钟情于文学创作,立志将知青们在茶场的经历化作笔下的文字,写就一本饱含深情的书籍,记录下这段非凡的历程。

瞿晓军、李布应和张小兵等人,也对茶场的未来有着宏伟的规划和美好的憧憬,有的想要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提升茶叶品质,有的计划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有的立志创建特色品牌弘扬茶文化。

周玄望着茶园,喃喃自语:“谷雨谷雨,采茶对雨。”

此刻,他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坚毅,那是对茶场新征程的展望与决心。

周玄初到茶园,心中满是新奇与忐忑,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全新“世界”。

他好奇地张望着西周,茶园里,茶农们正熟练地忙碌着。

有的茶农弯着腰,全神贯注地修剪茶树,手中的剪刀在枝叶间穿梭,发出有节奏的“咔嚓”声,像是在演奏一首田园交响曲;有的背着竹篓,在茶树间灵活地穿梭采摘,手法轻盈敏捷,茶叶如听话的精灵,纷纷落入篓中。

周玄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这时,一位面容和蔼、皮肤黝黑的茶农大叔笑着走过来,操着一口浓重的本地口音说道:“小伙子,看你这模样,是新来的知青吧?”

周玄忙不迭地点头。

茶农大叔指了指茶树,耐心地示范起来:“采摘茶叶啊,得轻点儿,像这样,用手指轻轻捏住茶叶的根部,然后往上一提,可千万别伤了茶树。”

周玄仔细地看着,学着茶农大叔的样子伸出手,可手指却显得格外笨拙,不是捏得太用力,就是没捏住茶叶。

他偷偷瞅了瞅周围的知青伙伴们,瞿晓军似乎己经渐入佳境,正和旁边的茶农有说有笑,还不时地展示自己刚采下的茶叶;林婉清则一脸专注,仿佛在与手中的茶叶轻声细语,她的动作轻柔而缓慢,生怕惊扰了这些嫩绿的精灵。

周玄深吸一口气,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尽快适应。

他再次尝试,眼神紧紧盯着茶叶,努力让自己的动作变得更轻柔。

茶农大叔在一旁鼓励道:“对喽,就是这样,别着急,慢慢来。”

在茶农大叔的指导下,周玄逐渐找到了感觉,虽然动作还不够熟练,但也能顺利地采下茶叶了。

他看着手中嫩绿的叶片,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也对这片茶园和这里的人们多了一份亲近与敬意,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才刚刚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