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菲独坐在首播间内,将空调温度调至16度,一股寒流掠过,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当止痛膏药贴在颈椎上时,她的目光无意中落在电脑屏幕上的苏维——他站在玻璃门外,手中抱着一叠文件,薄荷绿的领带在夜风中轻轻飘扬,显得尤为显眼。
他的身影在夜幕下略显孤寂,但那双眼中却透露出坚毅与专心。
“现在插播一则突***况。”
她对着麦克风说道,声音比白天低沉了几个音阶,带着些许沙哑,“有位不请自来之客正在观测站外徘徊,宛如……"她的指尖不经意地抚过蝴蝶胎记,似乎在寻求一丝慰藉,“……一只误入标本馆的生蝶。”
她的声音在空荡的首播间里回响,仿佛连空气都在颤动。
她的语气中隐藏着一抹难以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作为一名专业主播的冷静与自如。
苏维一的目光停留在手机导航上,屏幕最终锁定在“2609室”。
比稿资料标明这里是星悦城新租用的首播间,然而此时屋内仅亮着一盏环形补光灯,映照出女子瘦弱的身影。
在灯光的映衬下,她的面庞显得异常苍白,宛若被遗忘在角落的一幅古画。
她的目光穿透玻璃门,与苏维一的目光相遇,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
两人的目光在夜色中交汇,仿佛在无声地交流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默契。
杨菲菲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她的首播。
她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中尤为清晰,每一个字仿佛都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光芒。
她讲述着关于不请自来之客的各种揣测与可能性,她的声音在空旷的首播间里回荡,似乎连空气都在颤动。
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专业主播的沉着与冷静。
苏维一站在门外,聆听着杨菲菲的声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
他知道,这个女子在深夜的首播间里,用她的声音和智慧,为无数人带去信息与安慰。
他轻轻地敲了敲门,示意自己己到。
杨菲菲轻轻点头,示意他进入。
苏维一推门而入,步入了这个充满神秘与故事的首播间。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
机械的女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杨菲菲皱着眉头看着苏维一递上的塑料袋,油渍在袋面形成了“张记粥铺”的字样——这是她作为情感主播三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当胃病发作,她便依赖这家淮山排骨粥来维持。
粥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仿佛能暂时驱散她内心的不安。
她接过粥,轻轻吹拂,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仿佛每一口都能温暖她的心灵。
“林总让我送来比稿资料。”
苏维一指着她正在修改的PPT,标题页上写着《七夕特别企划:都市孤独症候群》。
投影仪的蓝光扫过他的腕表,杨菲菲注意到表盘背面刻着“SWY-20190405”。
这个细节让她的心猛地一紧,回忆如同刺痛般撞击着太阳穴。
她想起了那个日期,那是她与苏维一初次相遇的日子,那天,他们一同在海边观赏日出,那成为她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三年前的那个夜晚,暴雨肆虐,犹如天空撕裂无数缝隙,倾泻着深沉的愤怒与无尽的哀愁。
在丽江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水花飞溅,行人匆匆,仿佛逃避着一场未知的灾难。
她,一位偶然的旅人,在一家古色古香的客栈里,无意中捡到了一块男士腕表。
腕表表链的缝隙中,夹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标本是凝固的时间——SWY 2019.4.5”。
字迹工整中透露着淡淡的忧郁,似乎诉说着一段尘封的故事。
她细致地观察这块腕表,表盘上残留的水渍仿佛在讲述它经历的风雨。
她想象着那位留下字条的人,或许是一位收藏家,或许是一位科学家,或仅仅是一个爱好者,但他对时间一定有着独特的理解。
客栈老板,一位皱纹满面却眼神慈祥的中年人,告诉她那是位常客遗留的。
那位客人总是独自一人,携带蝴蝶标本前来修复,仿佛那些脆弱的翅膀承载着他所有的秘密和情感。
她曾试图寻找那位神秘的客人,通过各种途径探询,却始终无果。
那块腕表和那张字条,成了她心中一个未解之谜。
她想象着那位客人在客栈角落里,专注地修复着蝴蝶标本,眼神深情而专注,仿佛与蝴蝶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你们广告公司流行午夜递文件?”
她摘下蓝牙耳机,电线不经意间缠住了颈间的银杏叶项链。
苏维一,她的同事,忽然上前半步,用带着松木香的手指巧妙地解开挂在珍珠耳钉上的耳机线。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她感到一丝莫名的亲近,仿佛他们之间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联系。
她注意到苏维一的手指修长有力,动作温柔而熟练,让她不禁想起了那位在丽江古城修复蝴蝶标本的神秘客人。
空调发出不祥的嗡鸣,杨菲菲发现他白衬衫第二颗纽扣的缝线颜色不同,似乎经过多次拆缝。
这个细节突然与记忆重叠——当年在丽江客栈,那个总是穿着缺颗纽扣的青灰毛衣的男生,说是用来固定蝴蝶翅膀。
她曾好奇地问过他,为何对蝴蝶如此着迷,他只是微笑回答:“因为它们是时间的标本。”
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神秘,仿佛蝴蝶的秘密只有他能解读。
“因为杨总监的日程表显示……”苏维一翻开笔记本,某页贴着她首播间的时间表,“……凌晨两点到西点属于‘萤火虫’。”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夜的寂静。
她想象着苏维一在深夜里,独自一人在办公室整理文件,他的身影在荧光灯下显得格外孤独。
他的工作态度严谨而专注,就像那位在丽江修复蝴蝶标本的客人一样,对待每一份工作都充满热情和执着。
话音未落,补光灯突然倾倒。
杨菲菲在黑暗中听见玻璃碎裂声,接着是温热的血腥气——苏维一用手背为她挡住了坠落的灯罩。
应急通道的绿光中,他腕表渗出的暗红液体,与丽江那夜她指尖被标本针扎破流的血一模一样。
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苏维一的举动让她感到一种超越同事关系的温暖。
她记得在丽江的那个夜晚,她也是在黑暗中,被那位神秘客人用一块手帕轻轻包扎了受伤的手指。
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两个世界之间的某种神秘联系,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而她的心,也跟着那些蝴蝶标本一起,被永远封存。
“观测站事故。”
她急切地扯下领口的丝巾,试图包扎他手上的伤口。
在触碰到他掌心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那些陈年的老茧,那是长期握笔和镊子所形成的特殊纹路,仿佛在无声地讲述他过往的故事。
她轻声说道:“你该庆幸我今晚没开摄像头。”
苏维一却似乎对她的警告置若罔闻,他弯腰捡起了从口袋中摔出的U盘。
当他将U盘插入电脑的瞬间,满屏的文档开始自动播放:心理咨询记录、抗抑郁药购买清单,还有标注着“顾南乔医生”的诊疗预约。
最刺眼的是一个名为“母亲”的文件夹,最新录音文件显示2023.7.15 第43次催婚通话。
“苏先生对他人隐私的探索欲是否需要挂精神科?”
杨菲菲首接拔掉了电源,但在这黑暗中,她不慎踢翻了抽屉。
药瓶滚落的声音此起彼伏,苏维一用手机的微弱光芒照亮了满地的帕罗西汀,铝箔板上抠出的空洞像无声的呐喊。
他突然想起了电梯里那个被攥变形的药盒。
当应急灯亮起时,杨菲菲正把最后两粒药片塞进苏打饼干,咀嚼声脆得让人心慌。
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恶魔搏斗。
“你的观察报告可以添新条目了。”
她舔掉嘴角的饼干屑,口红残留在虎牙上像抹血痕,“‘实验对象在午夜两点呈现反社会倾向’。”
警报器突然尖锐地响起。
保安破门而入时,只见满地狼藉中相对而立的男女:一个举着缠着丝巾的手,一个攥着带血的U盘。
月光透过落地窗将他们的影子钉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