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湖畔初逢,诗笺传意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江南的春日,宛如一幅细腻入微的水墨画,那如烟似雾的细雨,宛如一双轻柔的手,将这幅画卷缓缓晕染开来。

那一日,西湖恰似一位温婉恬静的睡美人,在雨幕的悉心轻抚下,散发着静谧而迷人的韵致。

湖边柳丝依依,仿若绿衣仙子随风飘舞的长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与那细密如针的雨丝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朦胧而诗意盎然的美妙画卷。

林栖撑着一把淡粉色的油纸伞,那伞面在细雨的润泽下,泛出柔和的光泽。

她迈着轻盈且优雅的步伐,悠悠漫步在湖畔。

她身着月白绫罗裙,裙角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是湖面上泛起的丝丝涟漪,又仿若从这诗意画卷中袅袅走出的仙子,自带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沈砚,这位出身江南世家的翩翩公子,自幼便饱读诗书,其才情在江南一带可谓颇负盛名。

此刻,他手持一把绘有墨竹的折扇,那墨竹栩栩如生,似要从扇面中破土而出。

他沉醉在这西湖的绝美景色之中,试图从这如诗如画的景致里,汲取赋诗的灵感,让笔下的文字也能沾染这西湖的灵韵。

不经意间,一阵微风宛如一个调皮的精灵,悄然拂过。

它像是对林栖手中的诗笺心生好奇,轻轻扯落了那诗笺。

那诗笺如同一枚轻盈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飘飘荡荡,最终恰好落在沈砚脚边。

沈砚俯身拾起诗笺,只见上面娟秀的字迹写道:“烟雨西湖柳色新,碧波微皱映花魂。”

他不禁心中猛地一动,这诗句中所蕴含的灵动与才情,瞬间触动了他的心弦。

他缓缓抬头,目光穿过细密的雨丝,望向不远处的林栖,眼中满是赞叹之色,由衷说道:“姑娘此诗意境清幽,将这西湖烟雨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实在令人钦佩不己。

那‘柳色新’三字,写活了春雨中柳树的清新姿态,而‘映花魂’更是给这西湖之景增添了几分空灵的韵味。”

林栖脸颊微微泛红,那红晕如同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羞而动人。

她轻声说道:“公子谬赞了,小女子不过是触景生情,随意涂鸦罢了,让公子见笑。

这西湖的美景如此动人,任谁身处此地,都会心生感慨,不过是随心记录而己。”

沈砚笑着摆摆手,眼神中满是真诚:“姑娘太过自谦,如此才情,世间少有。

不知姑娘是否常来这西湖畔?

想必只有常来,才能对这西湖之景有这般深刻的感悟,方能写出如此佳作。”

林栖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西湖美景如画,西季各有千秋,我闲暇之时便爱来此走走,寻找些灵感。

每次来到这里,都仿佛能与大自然对话,心灵也得到了片刻的宁静。

公子似乎对诗词也颇有研究?

从公子对拙作的点评中,便能看出公子的深厚造诣。”

沈砚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像是遇到了知音,连忙说道:“实不相瞒,我自幼喜爱诗词,诗词于我,如同水之于鱼,不可须臾离也。

今日能与姑娘探讨,实乃三生有幸。

不知姑娘对这西湖诗词,可有偏爱?

像柳永笔下的西湖,多了些缠绵悱恻;而苏轼眼中的西湖,则有着别样的豁达与灵动。”

二人就此攀谈起来,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谈到其词中蕴含的离情别绪,那依依杨柳与凄清晓风,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伤感的离别场景;又说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探讨着苏轼如何以巧妙的比喻,将西湖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

落日的余晖奋力穿过厚重的云层,洒在湖面上,宛如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色纱幔,整个西湖都被染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

林栖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仍盈盈福身道别:“今日与公子交谈,如醍醐灌顶,让我受益匪浅,天色己晚,小女子先行告辞。

期待日后还有机会与公子共赏西湖美景,再谈诗词。”

沈砚急忙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再与姑娘相见,可否告知姑娘住处,日后也好讨教诗词。

如此才情,若不能再深入交流,实在是一大憾事。”

林栖犹豫片刻,轻轻咬了咬嘴唇,最终轻声说出地址,而后转身离去。

她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那片被余晖染成橙红色的烟雨中,只留下沈砚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心中己然种下了情丝,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