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小七阳不知在哪里捡的小壶还挺好看的,就想摘下来看看,但小七阳两小手都捂得紧紧的,谁要动他的小壶他都急得哇哇大哭大叫起来,两个哥哥看着他这么犟也只好作罢。
不一会,母亲煮的小鱼小虾螺蚬等都熟了,香气馋人,五个小孩,噼哩啪啦地喝着粟米粥,吃着小鱼小河鲜,很快个个都吃得小肚皮涨鼓鼓的,才起身去休息。
忽然,小七阳却全身胀得通红,满身滚烫。
此时离他误吞小丸和喝小壶中的水己过去一个时辰左右,估计是未知的小丸药力开始散发。
这可把李氏给吓懵了,问了几个哥哥,谁见到弟弟干了什么或是吃了什么?
几个小孩都摇头。
李氏连饭桌也不收拾,抱起七阳就往小村里唯一个懂点草药、会些巫法的小村医---全村大能人许西爷家跑。
刚到院门,丈夫许长明正好与老大老二干活回来,知道情况后接过孩子两夫妇就往许西爷家赶。
许西爷左看看右瞧瞧,又摸额头又看舌头的,活像一位经验老道的老中医,不一会就配了些草药煮了小半碗汤水,一把破蒲叶扇到半凉,就给半迷半昏的小七阳全部灌下去。
完事就摇一摇手说:“没有事了,抱回去让他睡睡,傍晚再过来拿碗药汤回去喝,连喝两天就好了,小孩子感冒发烧是常事,放心吧。”
两夫妇给许西爷道声谢后,说明天喝完药汤再一起带铜板过来给西爷。
许西爷是他们隔了西五代左右的堂叔,村里头西十多户人,大家都叫他许西爷。
“先回去吧,草药自己后山采的,没几个钱,粟米收了叫许可给我拿点过来就行了。”
西爷应了声道。
两夫妇点点头抱着孩子回家了,许西爷现在一个人过,老伴前几年走了,他们只生一个女儿,嫁出大山外的远地方,极少回来,平时大家也给常给他送点米呀或是什么吃的。
谁家有点啥事都问他,听说西爷年轻时跟过马队,懂的东西挺多,也见过世面,是村里的“大能人”。
过了两天,许七阳的状况还是没有变化,许长明两夫妇也急眼了,又抱过来给许西爷看。
许西爷看来看去还是那个情况,这回老人家也摸不着头脑了。
当他用干瘪的大手放到小七阳的腹部时,也把他给吓了一跳,只感觉有一股热流在小七阳的腹中窜来窜去,实际是某种能量在经脉丹田中流窜,还有一股烫手的热气。
他急忙收回手,双掌朝上平放嘴里念念有词,低声唱着所有人都听不懂的咒语。
半刻钟左右对着许长明夫妇严肃的说:“这小孩子麻烦大了,可能己中邪,妖魔己钻到了他的体内,回去准备三生,明天上午巳时准时在你家做一场法事看看,还能不能救。
否则,你们只好放弃这孩子。”
李氏一听,“刷”的脸也吓白了,此时也被西叔唬得六神无主。
夫妇俩只好抱起孩子先回家。
一回到家,李氏就催着许长明赶紧去准备三生,明天要用。
许长明拿着鱼叉、抄网竹篓,叫上老大老二趁着天还没黑就往深潭小河方向走。
半个时辰时间抓了几条鱼后,又急匆匆的往家里赶。
许长明放下东西就到村里走家串户,找族兄弟及左邻右舍借猪肉,问了几户,终于在族兄许长富家借到了一块两斤左右的腌腊山猪肉。
傍晚家里仅有的几只鸡一回笼,又抓了一只公鸡单独放小笼关好。
三生总算凑齐了,就希望明天的法事能驱赶走孩子体内的“妖魔”。
一家人吃好饭后,两夫妇和老大老二又过来看看躺在小床上的小七阳,刚到门口见到小七阳轻轻一拧开小壶,好像是吸了两口水后又一拧,小手又攥得紧紧的贴在小腹边。
许长明夫妇感觉有点奇怪,小孩子去哪里捡到这个小壶,还可以装水喝?
装的究竟是什么水?
许长明走过来想拿起来看看是什么东西,刚一碰到小壶,小七阳就立即反应过来。
攥得更紧,马上哇嗷大哭起来,其母急忙蹲到旁边,在其耳边轻声的说“七阳乖,不哭,爹娘看一下即可,不拿走七阳的东西。”
小七阳才放开小手,意识中又紧紧的攥住系着小壶的细绳。
可许长明蹲在床边想拧开壶嘴盖看看里面装着什么水,却用尽全力拧了半天拧不开,李氏也试了几下,都一样。
但明明看着小七阳轻轻松松动了一下就开盖喝水,自己天天干活的人力气还没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两夫妇看了一会也弄不明白,此时李氏己吓得不轻,更加相信许西爷的妖魔入体之说,肯定有邪门。
又找来了一小块红纸和大砍刀,放在小七阳床头边上,红纸上放着大砍刀,村里习俗是驱妖魔避鬼邪用。
同时叫所有的孩子不能进弟弟的小屋,不能靠近弟弟,以免妖魔上身。
第二天,许西爷的法坛准时开祭,许长明的家里屋前屋后都贴满小黄符纸,几个小孩子也都发一张,带在贴身衣物口袋里,避邪用。
法坛供桌上摆着鸡、猪肉、鱼,三种生灵的供祭品谓之为“三生祭”。
许西爷折腾了一上午,老人家累得不行,法事也做完了。
在许长明家享受了过大节才有的一餐膳食,才起身回家。
临走时还交待说:“今明两天注意观察小孩子的情况,及时告诉他。”
小七阳熬到了第六天,什么都没有变化,且腹部还是胀鼓鼓的。
许西爷又过来与许长明夫妇说,他己掐指算过、起卦占卜过,这孩子命里与你们无缘,要不送人,要不现在就火烧天葬,要不就送到百里之外,否则,妖魔会祸害全庄人。
这一吓一唬的,弄得许长明真无助了,夫妇俩商量了一晚上,决定天亮就带上家里仅有的两小块碎银,抱孩子到山外几十里的小镇上看看,钱够治好就治,不够就找个好人家把孩子送给人家抚养,总比害了孩子更好。
第二天一大早,许长明两夫妇轮流抱着孩子赶路,走到正午才赶了十几里路,这时,身后一个老先生打扮的老人骑着小骡马赶了上来。
老先生是一个老秀才,也是一个走南闯北的小郞中,名叫许书琅。
略懂小医,因年轻时怀才不遇,无脸回家乡,故在外学药行医,帮大户人家教私塾。
因年老体弱,人家己不再顾用。
前几年老伴又走了,无儿无女,叶落归根的心情愈加浓烈,故收拾行当,欲赶回几千里外的北方边境老家,度完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