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转业安置处的惊人消息
他站在军区转业安置处的走廊上,迷彩作战服紧贴着身体,右肩的伤口在潮湿的空气里隐隐作痛。
"李长安!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女文员从办公室里探出头来,"陈处长要见你。
"他整了整衣领,手指触到领口处己经摘下的军衔痕迹——那里现在空空如也。
三天前,他还在西南边境的丛林里执行任务;三天后,他成了一名等待安置的转业军人。
陈处长的办公室门半掩着,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这不合规矩!
"一个沙哑的男声吼道,"正团级转业干部,你让他去当个县里的办公室副主任?
""这是首长的意思。
"另一个低沉的声音回应,"他有特殊背景,需要低调安置。
"李长安在门外站定,雨水顺着裤管流进靴子里,冰凉刺骨。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里面的争吵戛然而止。
"进来。
"陈处长的声音恢复了官腔的平稳。
推开门,李长安看到两个中年男人隔着办公桌对峙。
左边穿着军装的是陈处长,右边穿着藏蓝色西装的男子他没见过,但那人手腕上露出的百达翡丽手表让他瞳孔微缩——和他在边境瞄准镜里看到的那块一模一样。
"李长安同志,"陈处长站起身,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这位是省委组织部的王处长,专门为你的事来的。
"王处长伸出手,笑容像是刻在脸上:"久仰西南之剑的大名。
"李长安与他握手,注意到对方掌心有一层薄茧——不是拿笔的茧,而是长期握枪留下的。
这个细节让他后背的肌肉瞬间绷紧。
"坐。
"陈处长指了指沙发,自己绕到办公桌后,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你的转业安置,上面有特别指示。
"档案袋被推到李长安面前,封口处的火漆印己经被拆开。
他抽出里面的文件,第一页是省委组织部的红头文件,第二页是清水县政府的接收函——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正科级。
"清水县?
"李长安皱眉,这个地名他从未听说过。
"国家级贫困县,去年刚摘帽。
"王处长插话,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距离省城两百公里,风景不错。
"李长安翻到第三页,是一份个人简历。
照片上是他穿军装的样子,但部队番号、服役经历都被大幅简化,只写着"武警某部参谋"。
"我需要一个解释。
"他把文件放回桌面,声音平静得可怕。
陈处长和王处长交换了一个眼神。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办公室墙上"保家卫国"的书法横幅,雷声随后而至,震得玻璃嗡嗡作响。
"你上个月在缅甸的任务,"王处长突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目标人物张宝山,不只是毒枭。
"李长安的右手无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曾经别着他的配枪。
"他是某位省委领导的妻弟。
"王处长继续说,眼睛盯着李长安的反应,"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雨声突然变得很大,敲打着转业安置处的铁皮屋顶。
李长安感到一阵眩晕,右肩的伤口开始剧烈疼痛。
他想起了爆炸前的最后指令,想起了那三个没能撤出来的战友。
"所以这是流放?
"他冷笑。
"不,这是保护。
"陈处长急忙解释,"你的真实档案己经加密。
在地方上,你只是个普通武警转业干部。
"王处长从西装内袋掏出一个信封,推到李长安面前:"这是首长给你的。
"信封里是一张照片:一个白发老人站在一群军人中间,胸前挂满勋章。
李长安认出了那是己经退休的军委林副主席,他父亲的老战友。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好好干,组织不会忘记你。
""清水县虽然偏远,但机会很多。
"王处长意味深长地说,"特别是最近要搞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里很重视。
"李长安把照片放回信封,突然明白了什么:"有人想让我去盯着这个开发区?
"王处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明天早上八点,有车送你去清水县报到。
"他站起身,整了整西装,"对了,你们的县委书记叫苏瑾,是个厉害角色。
"听到这个名字,陈处长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
他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了拍李长安的肩膀:"保重。
"走出转业安置处大楼时,雨己经小了。
李长安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操场上正在训练的士兵。
十二年的军旅生涯,就这样结束了。
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号码。
"喂?
"电话那头是个慵懒的女声。
"是我。
"李长安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一声惊呼:"李长安?
你还活着?
""暂时还活着。
"他苦笑,"我需要你帮我查个人,清水县委书记苏瑾。
""那个美女书记?
"女声突然兴奋起来,"她可有大新闻!
等着,我发资料给你。
"挂断电话后,李长安收到了十几条消息。
他快速浏览着,眉头越皱越紧:苏瑾,32岁,经济学博士,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
丈夫是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
去年空降到清水县,三个月内换了五个局长的位置。
最近正在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但遭到本地势力强烈反对...最后一条消息是一张照片:苏瑾站在县政府大楼前,米色风衣被风吹起,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照片角落里,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在暗处盯着她——那人手里拿着什么反光的东西。
李长安放大了照片,心跳突然加速。
那个模糊人影的手中,是一把枪。
手机又响了,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别多管闲事,好好当你的办公室副主任。
否则下次就不是警告了。
"李长安猛地回头,转业安置处的二楼窗口,王处长正举着手机对他微笑。
那个笑容让李长安想起了丛林里的毒蛇——在发起攻击前,总会先吐吐信子。
他深吸一口气,回复道:"收到。
"但心里己经下了决定:这个清水县,恐怕比他想象的要危险得多。
而那个叫苏瑾的女人,很可能正身处漩涡中心。
第二天清晨,一辆黑色帕萨特准时停在军区招待所门口。
李长安拎着简单的行李上了车,发现王处长己经在后座等他。
"改变主意了?
"李长安问。
王处长递给他一个牛皮纸袋:"你的新身份证、工作证,还有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
"车子驶出城区,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高楼大厦变成了农田和山丘。
李长安打开纸袋,里面除了证件,还有一把车钥匙和一张写着地址的便签。
"清水县锦绣花园3栋902,"王处长说,"你的新住处。
车在地库。
"李长安检查了新身份证——照片是他,但名字变成了"李强",出生地也从山东改成了本省。
"必要措施。
"王处长解释,"到了县里,少说话,多观察。
特别是开发区的事...""为什么选我?
"李长安突然问。
车子驶入一条隧道,黑暗笼罩了车厢。
王处长的眼睛在仪表盘的微光中闪烁着:"因为你是西南之剑,最擅长在黑暗中行动的人。
"驶出隧道时,阳光重新洒进车内。
王处长己经恢复了那副官僚式的平静表情:"对了,赵明德主任身体不太好,你可能会提前挑担子。
"李长安想起昨晚查到的资料——赵明德是苏瑾到任后唯一没动过的局级干部,己经在办公室主任位置上坐了十年。
"食物中毒?
"他试探地问。
王处长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知道的比我想象的多。
"他摇下车窗,点了支烟,"到了。
"车子停在清水县政府大楼前。
那栋八层高的白色建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的石狮子张着大口,像是在无声地咆哮。
"最后一句忠告,"王处长吐出一口烟圈,"离苏瑾远点。
她丈夫不是好惹的。
"李长安拎着行李下车,抬头望向大楼。
在五楼的某个窗口,一个身影正站在那里俯视着他——即使隔着这么远,他也能认出那是照片里的女人,苏瑾。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像两把出鞘的剑,在阳光下碰撞出无形的火花。
李长安突然笑了。
他向来不擅长听从警告,特别是在有人明确告诉他"不要做什么"的时候。
这个游戏,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