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生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北辰恢复一丝知觉时,只觉得头痛欲裂,再睁眼时,脑袋里像是有千军万马奔腾而过,一大段陌生的记忆,潮水般将他淹没。

此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又脏乱的床上。

他花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灵魂穿越了,这具身体的主人名也叫李北辰,小名李二。

随着融合李二的记忆,才知道现在是大业六年(610年),“大业?这是隋炀帝的年号?”李北辰拍着脑袋,是一脑门问号。

李二现年16岁,是个可怜的孤儿,生活在济北郡东阿县。

李二家中本有西口人,憨厚的父亲,强壮的大哥,大业元年隋帝杨广继位,修建东都洛阳和开凿京杭大运河,父亲和大哥先后被征去服徭役,一去不回。

家中只剩下李二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的眼睛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失去光彩,身体也在思念和生活的双重折磨下一病不起。

终于在一个月前闭上了双眼,独留李二在这冰冷的世间。

李北辰慢慢的爬了起来,熟悉这具瘦弱年轻的身体。

李二个头倒是不矮,差不多有一米八,但就是有点偏瘦。

他能感受到李二记忆中的痛苦、愤怒和无助。

这天下,像李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那隋炀帝杨广的暴政,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让多少人在绝望中挣扎。

李北辰脑海中李二的记忆越发清晰,东阿县城那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在眼前浮现。

李二的家就在县城的一隅,那个小小的包子铺承载了一家人曾经的欢乐。

包子铺不大,每天清晨,蒸笼里冒出的腾腾热气就像生活的希望。

李二和家人一起忙碌,和面、包馅、上笼,那一个个饱满的包子是他们生活的依托。

可如今,父亲和大哥离去,母亲病逝,包子铺也变得冷冷清清。

李二孤苦无依,本就因亲人离去满心伤痛,却还遭恶霸赵老大欺凌。

那家伙把包子铺当成自己的摇钱树,肆意压榨,以前都是母亲苦苦应付,这次李二稍有反抗,却被他们打得一命呜呼。

李北辰站在包子铺里,看着那破旧的门板和蒙尘的蒸笼,一时有些茫然。

他现在就是李二,赵老大要是知道李二没死,肯定会像以前一样压榨自己。

李北辰的心跳得厉害,一想到赵老大那凶狠贪婪的眼神,他就觉得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掐着自己的脖子。

自己必须想个办法为自己解决这个麻烦,同时也是想让让原主人逝去的灵魂能够安息,为这个无辜之人讨个公道。

他不能再坐以待毙,得想个法子。

找官府?

可听说赵老大和官府里的人有勾结。

去找街头那些混混帮忙更不行,街上的混混大部分都是赵老大的手下。

李北辰眉头紧锁,眼睛盯着蒸笼,就像在这些蒸笼里能找到答案一样。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念头,然后在把这一个个念头否掉。

就在李北辰胡思乱想之际,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大叫:“鬼呀!

二娃子你……你别过来。”

李北辰被吓了一跳,转头看来是邻居老刘叔,此时老刘叔面色惨白,眼中满是惊恐。

他的身体不住地往后退,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

他的手指颤抖地指着李北辰,声音因极度恐惧而变得嘶哑:“二娃子,叔知道你死的冤,但是赵老大我们都惹不起,你要是不甘心,你去找赵老大。

对!

对!

你现在是鬼魂,现在不怕赵老大了,你去找他报仇,可别来找叔啊。”

李北辰对老刘叔苦笑道:“叔!

我没死,刚才只是晕了过去。”

老刘叔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恐还未消散,嘴唇颤抖着:“你……你没死?真的是二娃子?

可……可我明明看着你没了气息啊!”

李北辰走上前,紧紧握住老刘叔的手:“叔,千真万确,是老天爷不收我,我又回来了。

咱可不能再被那赵老大欺负,我得讨回公道。”

老刘叔眼中渐渐有了光彩,他不信的捏了捏李北辰的胳膊,接着松了一口气:“你小子,吓死叔了,没死就好,没死就好,以后有什么困难和叔说,日子总能过下去。”

李北辰看着老刘叔,眼眶有些湿润。

“叔,您对我家的好,我都记在心里。

以前我小不懂事,现在我长大,定要好好报答您。”

老刘叔摆了摆手,“说什么胡话,我和你爹那是多年的交情,照顾你是应该的。

只是你这次大难不死,以后行事可得小心,别再招惹那赵老大了。”

李北辰握紧了拳头,“叔,我以后不会蛮干了,会保护好自己。”

老刘叔是个菜贩,他与李二父亲情谊深厚,在李二父亲和哥哥离开后,经常来李家照顾这对孤儿寡母。

他心地善良,在李二“身故”后,不辞辛劳为其操持后事。

在和李北辰聊了一会天,发现李二确实是复活没事了,又叮嘱了几句,才回家去了。

老刘叔走后,李北辰发起了呆,自己怎么就灵魂穿越了呢,另外一个时空,自己应该是死了吧,自己的父母和妻儿应该挺伤心吧,想到这李北辰是满脸痛苦。

暗自神伤了一会后,李北辰幽幽一叹:“唉!

多想无益,反正自己灵魂也穿越不回去了。”

慢慢的李北辰眼神渐渐坚定起来,眼中燃起了一团火焰,那是改变的决心,既然老天让自己重活一回,那就好好的活,不能像前世那么窝囊了。

用这具身体,在这个世上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注:隋朝没有包子这一称呼,宋代以前都被被称作馒头,到宋代才有包子之称。

为方便读者理解,后文统一称作包子。

包子,本称馒头,别称笼饼,相传是为诸葛亮发明,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