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得到打狗棍
戴翰霆一脸严肃地对儿子戴天理说道:“天理啊,这吴业家大业大,他的女儿吴文姬又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你娶了她,于我们戴家的门楣、于你的前程,都是大有裨益之事。”
戴天理微微低头,应道:“父亲,孩儿明白,一切全凭父亲做主。”
那平山听闻戴天理即将娶妻生子,在自家宅邸中大发雷霆。
那素芝在一旁心急如焚,红着眼眶说道:“爹,您别气坏了身子,我去找天理问个明白。”
那平山怒喝道:“不许去!
他既己另娶他人,你再去找他,成何体统?”
那素芝心中悲戚,却也不敢违逆父亲的话。
而此时,年仅 7 岁的那图鲁正拿着弹弓在街头玩耍,听闻戴天理的事情后,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火,悄悄跑到吴业家附近,抬手便用弹弓射向吴业一家。
石子呼啸而出,击中了吴业家的一个仆人,仆人惨叫一声,周围顿时乱作一团。
那平山匆匆赶来,看到这一幕,脸色铁青,一把揪住那图鲁的耳朵,呵斥道:“你这逆子,整天就知道闯祸!
你可知你此举会给我们家带来多大的麻烦?”
那图鲁疼得龇牙咧嘴,却仍倔强地说道:“爹,我就是看不惯戴天理,他凭什么不理我们,还娶了别人!”
那平山扬起手,作势欲打,却又缓缓放下,长叹一声:“你这孩子,何时才能懂事啊。”
时光匆匆,转瞬来到 1900 年。
热河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八国联军的铁蹄即将踏破大清的国门。
戴天理陪着吴文姬在集市上购置物品,突然,一群洋鬼子如恶狼般冲了过来。
他们看到吴文姬后,眼中露出贪婪和邪恶的目光,开始肆意调戏。
吴文姬惊恐地尖叫着,拼命挣扎。
戴天理瞬间热血上涌,怒目圆睁,大喝一声:“你们这些洋鬼子,竟敢在我大清的土地上胡作非为!”
说罢,他猛地抽出腰间的长刀,毫不犹豫地朝着洋鬼子砍去。
寒光一闪,那洋鬼子的头颅便滚落在地,鲜血溅了一地。
周围的百姓们先是一愣,随后纷纷拍手叫好。
但也有胆小之人担忧地说道:“戴少爷,你这可闯了大祸了,洋鬼子不会善罢甘休的,朝廷也不会保你啊。”
戴天理紧紧将吴文姬护在身后,咬牙切齿地说道:“我戴天理顶天立地,岂会怕这些洋鬼子和那昏庸的朝廷!
文姬,别怕,有我在,谁也别想伤害你。”
然而,正如众人所料,清廷畏惧洋人的势力,很快就对戴天理下达了通缉令。
戴天理无奈之下,只得告别家人,开始了西处逃亡的生涯。
吴文姬独自在家中,日夜思念着丈夫,心中的担忧与日俱增。
但她坚强地支撑着,因为她知道,自己必须为戴天理保住戴家的血脉。
1902 年,在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与磨难后,吴文姬拼死生下了一个男孩。
她望着襁褓中的儿子,泪水夺眶而出,轻声说道:“天理,这是我们的儿子,我给他取名若鸿,愿他如鸿雁一般,在这乱世之中振翅高飞,成就一番大业。”
戴天理虽远在他乡,却也时刻牵挂着家中的妻儿。
在逃亡的途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谈论着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
“戴兄,这大清如今己病入膏肓,内有贪官污吏横行,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一位名叫赵刚的热血志士说道。
戴天理握紧拳头,眼中满是坚定:“没错,我们必须抗争,为了我们的家人,为了这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戴天理和他的朋友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根据地。
他们一边刻苦训练,一边谋划着如何对抗清廷的腐朽统治和洋人的侵略。
“天理,我们这样做风险极大,一旦被清廷发现,便是灭顶之灾。
我们是不是应该再谨慎些?”
另一位朋友有些担忧地说。
戴天理目光如炬:“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放手一搏。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在这黑暗中撕开一道口子,为百姓带来希望的曙光。”
而在热河,吴文姬独自抚养着儿子戴若鸿,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那素芝得知吴文姬的遭遇后,心中不忍,时常前来探望,还带来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
“文姬姐,你一个人太辛苦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我能帮上忙的一定不会推辞。”
那素芝真诚地说道。
吴文姬感激地看着她:“素芝,谢谢你。
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如今这乱世之中,我们都不容易。”
那素芝摇了摇头:“我爹他也是一时糊涂,希望你不要怪他。
我只希望你和若鸿能够平安无事。”
吴文姬微微一笑:“都过去了,现在我们只盼着能熬过这艰难的日子。”
三年后,戴天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收养了一个孤女,取名为戴若冰。
他把若冰带回根据地,悉心照料,视如己出。
“若冰,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叔叔会保护你,不会让你再受一点苦。”
戴天理温柔地对小女孩说。
戴若冰怯生生地看着他:“叔叔,我真的可以留在这里吗?
我会很听话的。”
戴天理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孩子。
你放心,只要叔叔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任何人欺负你。”
两年前,戴天理曾救过杆子帮大杆子侯大哥侯葵。
侯葵感激涕零,将象征着杆子帮权力与威望的打狗棍赠予了戴天理。
“戴兄弟,你乃真英雄豪杰!
这打狗棍在你手中,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你能带着它,为这世间主持公道。”
侯葵郑重地说道。
戴天理接过打狗棍,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侯大哥放心,我戴天理定不负所托。”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1907 年,吴文姬因长期操劳和思念丈夫,积郁成疾,最终病逝。
与此同时,吴业家也因遭遇变故,家道中落。
戴天理听闻消息后,悲痛欲绝,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他将戴若鸿和戴若冰带回了家中,决心独自将他们抚养成人。
“若鸿、若冰,你们的母亲走了,但你们还有我。
我会教你们做人的道理,让你们成为有担当、有骨气的人。”
戴天理看着两个孩子,眼中满是慈爱与坚定。
戴若鸿虽然年纪尚小,但也懂事地点了点头:“爹,我会听您的话,好好读书,长大后像您一样保护家人。”
戴若冰则扑进戴天理的怀里,哭着说道:“爹,我不想让您走,我会很乖的。”
戴天理轻轻抚摸着他们的头,心中五味杂陈。
时光荏苒,1911 年,一个叫戴君佩的人在湖北发动了武昌起义,并成功攻克武昌。
消息传来,整个大清王朝都为之震动,各地纷纷响应,大清的统治岌岌可危。
戴天理听闻这个消息后,心中激动不己。
他与朋友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当前的局势。
“这是一个改变国家命运的大好机会啊!
我们不能错过,必须要为革命出一份力!”
戴天理兴奋地说道。
赵刚也点头称是:“没错,戴兄。
我们可以组织力量,在热河响应起义,推翻清廷在这里的统治。”
“可是,我们的力量还很薄弱,而且清廷肯定会拼死抗抗,这绝非易事。”
一位朋友担忧地说。
戴天理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联合当地的有志之士,杆子帮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助力。
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戴天理开始西处奔走,联络各方势力。
他找到侯葵,说道:“侯大哥,如今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即将覆灭。
我们杆子帮也应该顺应潮流,加入革命的队伍,为百姓谋福祉。”
侯葵沉思片刻,说道:“戴兄弟,你说得有道理。
这清廷确实己经腐朽不堪,是该换个天了。
我们杆子帮愿听你调遣。”
在戴天理的努力下,热河的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他们开始策划起义的具体事宜,准备给清廷在热河的统治致命一击。
然而,清廷也并非毫无察觉。
他们派出了大量的军队,对热河的革命力量进行围剿。
“戴天理,你等逆贼,竟敢谋反!
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清军将领李洪率领大军,将戴天理等人包围在一个山谷之中。
戴天理手持打狗棍,站在阵前,毫不畏惧地说道:“李洪,你看看这大清如今的模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却还在作威作福。
我们这不是谋反,而是顺应天命,推翻你们这腐朽的统治!”
说罢,戴天理率领众人冲向清军。
战斗瞬间爆发,喊杀声震耳欲聋。
戴天理挥舞着打狗棍,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清军纷纷倒下。
“兄弟们,为了自由,为了革命,杀啊!”
戴天理大声呼喊着,激励着身边的战友。
戴若鸿和戴若冰在后方看着父亲奋勇杀敌,心中既敬佩又担忧。
“姐姐,爹会不会有危险啊?”
戴若鸿紧张地问道。
戴若冰紧紧握着弟弟的手:“不会的,爹是英雄,他一定能够打败敌人的。”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戴天理发现了清军的一个弱点。
他带领着几个身手矫健的兄弟,如鬼魅般冲向清军的指挥中心,一举斩杀了清军将领李洪。
清军见主将己死,顿时阵脚大乱。
戴天理趁机率领众人发起总攻,成功突破了清军的包围。
经过这次战斗,戴天理的名声传遍了热河。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革命的队伍,热河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
一些人想要与清廷妥协,换取暂时的和平;而另一些人则坚决主张彻底推翻清廷,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
“戴兄,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内部的分歧会让我们的革命功亏一篑。”
赵刚忧心忡忡地说。
戴天理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召集众人,说道:“各位,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为了让国家不再受列强的欺凌。
如果我们现在妥协,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坚定信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戴天理的努力下,内部的分歧逐渐得到了化解。
热河的革命力量更加团结一心,继续朝着推翻清廷的目标奋勇前进。
在这乱世之中,戴天理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他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都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他带着戴若鸿、戴若冰,以及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为了一个新的中国而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