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实习风云
走在校园里,同学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低声的赞叹和议论不时传入他耳中。
然而,林风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这不过是漫漫医学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随着学期的推进,医院实习的日子悄然来临。
这对于每一位医学生而言,都是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关键契机,林风自然也格外珍视。
实习分配大会上,医院的领导严肃且满怀期望地说道:“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战场,你们在这里的每一个举动,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
希望你们能秉持敬畏之心,努力学习,积累经验。”
林风坐在台下,神情专注,将这些话语一字一句铭记于心。
分配结果公布,林风被分到了江城第一人民医院的内科病房。
会后,同学们围聚在一起,讨论着各自的实习去向。
“哇,林风,你居然被分到了内科,这可是咱们学校实习分配里最好的科室之一了!”
好友王强一脸羡慕地说道。
林风笑了笑:“这只是个开始,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挑战呢。”
一旁的赵刚却阴阳怪气地插了句:“哼,说不定去了就露馅了,竞赛成绩好,可不代表实际看病就行。”
林风看了赵刚一眼,没有回应,他明白,用实力说话才是最好的反击。
报道那天,林风早早来到江城第一人民医院。
踏入医院的那一刻,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人来人往的大厅里,充斥着患者的病痛与家属的焦虑。
林风深吸一口气,怀揣着紧张与期待,走向内科病房。
在内科病房,负责带林风的是经验丰富的张医生。
张医生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沉稳与专业。
他打量了一下林风,说道:“林风是吧,我知道你,竞赛表现不错。
但记住,医院和学校可不一样,这里更看重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林风连忙点头:“张医生,我会努力学习的,请您多指教。”
张医生带着林风在病房里巡视,一边走一边介绍着病房的基本情况和近期的病人状况。
这时,一位护士匆匆赶来:“张医生,32床患者情况不太好,突然开始剧烈咳嗽,还伴有呼吸困难。”
张医生和林风赶忙来到32床病房。
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此刻正半躺在床上,面色通红,剧烈地咳嗽着,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极为艰难。
张医生迅速上前,进行初步检查,一边检查一边向林风问道:“林风,你怎么看?”
林风开启系统的诊断功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各项体征。
片刻后,他说道:“张医生,患者咳嗽剧烈且呼吸困难,结合之前的病历,有可能是肺部感染加重,导致气道堵塞,但也不排除是过敏引发的哮喘急性发作。”
张医生点了点头:“分析得有道理,先按肺部感染加重来处理,准备吸氧,注射抗生素。”
护士迅速执行医嘱,然而,经过一番处理,患者的症状并未得到明显缓解。
林风皱起眉头,再次开启系统深入分析。
“张医生,会不会是药物过敏?
刚刚注射的抗生素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气道进一步痉挛。”
张医生眼神一亮:“有这个可能,立刻停止使用该抗生素,注射抗过敏药物。”
果然,注射抗过敏药物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张医生拍了拍林风的肩膀:“不错,能及时发现问题,你小子有两下子。”
林风有些腼腆地笑了:“张医生,我也是运气好,刚好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经过这次事件,张医生对林风多了几分关注,在之后的工作中,也更愿意传授他一些临床经验和技巧。
几天后,科室里来了一位病情复杂的患者。
这位患者持续低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己经辗转了几家医院,都未能明确病因。
张医生组织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大家围在患者的病床前,讨论着各种可能性。
“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排除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会不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呢?”
一位医生说道。
“也有可能是肿瘤,但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又没有明显异常。”
另一位医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林风站在一旁,仔细聆听着大家的讨论,同时利用系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
系统给出的结果指向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寄生虫感染,这种寄生虫会在人体潜伏很长时间,缓慢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
林风犹豫了一下,说道:“张医生,各位老师,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感染?
之前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过类似的病例,这种寄生虫感染后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
医生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林风,有的露出怀疑的神色,有的则陷入思考。
张医生说道:“林风,这种可能性确实比较小,而且之前的检查并没有发现寄生虫感染的迹象。
不过,既然常规检查没有明确病因,我们不妨按照你说的方向,再做一些针对性的检查。”
于是,医院为患者安排了更详细的寄生虫检测项目。
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林风心里也有些忐忑。
他知道,如果自己的判断错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时机。
两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果然发现了那种罕见寄生虫的踪迹。
医生们对林风的诊断能力不禁刮目相看。
“林风,真没想到你能想到这种罕见的病因,看来竞赛冠军可不是白拿的。”
一位医生笑着说道。
林风谦虚地说:“还是多亏了大家的支持,愿意尝试我的想法,不然也发现不了病因。”
随着林风在科室里解决的疑难病例越来越多,他的名声逐渐在医院里传开。
一些其他科室的医生也对这个年轻的实习生有所耳闻,纷纷投来赞赏的目光。
然而,林风的出色表现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其中就包括同科室的实习医生赵阳。
赵阳是医院一位副主任的亲戚,平时自恃甚高,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实习生优越。
一天,科室接到一个高难度的手术任务,是为一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这台手术风险极高,需要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
赵阳在科室里大声说道:“我觉得林风最近表现那么好,这个手术让他来主刀最合适不过了,也让我们见识见识竞赛冠军的真正实力。”
其他医生听出了赵阳话里的阴阳怪气,纷纷皱眉。
张医生严肃地说:“赵阳,林风虽然能力不错,但他毕竟还是个实习生,主刀这么复杂的手术还太年轻,经验也不足。”
林风却站了出来,说道:“张医生,我愿意尝试。
我知道这手术难度大,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也希望能为患者尽最大的努力。”
张医生看着林风坚定的眼神,犹豫了一下:“林风,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手术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你真的考虑清楚了?”
林风重重地点了点头:“张医生,我考虑清楚了。
我会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请您在一旁指导我。”
赵阳在一旁冷笑一声:“哼,那就拭目以待吧,希望你别搞砸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全身心投入到手术准备中。
他利用系统的虚拟医学实验室,反复模拟手术过程,熟悉每一个步骤和可能出现的突***况。
同时,他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教了医院里的资深专家。
手术前一天,林风找到张医生,再次确认手术方案。
“张医生,我己经把手术流程和应对措施都梳理了好几遍,您再帮我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林风说着,将自己准备的资料递给张医生。
张医生仔细翻阅着,不时点头:“林风,看得出你下了很大的功夫。
目前来看,方案没什么问题,但手术中情况瞬息万变,一定要保持冷静,随机应变。”
手术当天,林风早早来到手术室,换上手术服,戴上口罩和手套。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患者被推进手术室,麻醉师开始进行麻醉。
林风站在手术台前,看着患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开始手术。”
林风说道,声音虽然平静,但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手术开始后,林风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
他的动作虽然略显生疏,但在系统的辅助下,基本还算顺利。
然而,当进行到瓣膜置换的关键步骤时,患者的心脏突然出现了心律失常,血压也急剧下降。
“不好,患者情况危急!”
一旁的护士紧张地说道。
林风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在脑海中迅速检索系统提供的应对方法,同时回忆着之前在虚拟实验室中的模拟经验。
“立刻调整手术节奏,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密切监测血压。”
林风果断地发出指令。
在张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林风努力稳定着患者的生命体征,继续进行手术。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林风疲惫地走出手术室,脸上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手术很成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林风对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家属说道。
家属们激动地握住林风的手,热泪盈眶:“太感谢你了,医生!
你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林风笑着安慰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患者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你们别太担心。”
这一场手术,让林风在医院里彻底站稳了脚跟。
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由衷的敬佩。
赵阳也不得不对林风刮目相看,虽然心中仍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林风的实力。
林风知道,这只是他实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经历,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等待着他。
但他相信,只要有系统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他一定能够在医学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拯救更多生命的梦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江城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努力学习,积累经验,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