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适应三国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简陋的营帐,霍斯严便早早起身。
他走出营帐,望着营中忙碌的士兵和来来往往的将领,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曹营的生活与他所熟悉的现代截然不同。
这里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甚至连日常的饮食和居住条件都十分艰苦。
但这些困难对于霍斯严来说,并非难以忍受。
真正让他感到压力的,是来自其他谋士的排挤和轻视。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曹操询问众人对于近期粮草调配的看法。
一位年长的谋士率先发言,他的观点中规中矩,强调要遵循以往的惯例,确保粮草供应的稳定。
霍斯严思考片刻后,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丞相,如今局势多变,袁绍随时可能有新的动向。
我们不妨在确保主要粮草供应线安全的同时,开辟几条隐秘的备用路线。
这样一来,既便主路线遭遇敌军袭击,也能保证粮草的持续供应。”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那位年长的谋士皱起眉头,不屑地说道:“哼,年轻人,不要总是异想天开。
开辟备用路线谈何容易,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暴露我们的战略意图。
还是按照老办法行事更为稳妥。”
其他几位谋士也纷纷点头附和,对霍斯严投来质疑的目光。
霍斯严心中虽有些委屈,但他明白,此刻争辩并无意义。
他默默地握紧拳头,暗自发誓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会议结束后,他没有像其他谋士那样回到营帐休息,而是来到了军营的马厩。
他与马夫们交谈,了解马匹的数量、健康状况以及每日的草料消耗。
随后,他又前往兵器库,仔细查看各种兵器的储备和维修情况。
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和了解,霍斯严对曹营的军事部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发现,曹营的骑兵虽然战斗力强大,但在长途奔袭后,马匹的体力恢复问题一首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于是,他开始查阅古代的医书和养马典籍,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霍斯严也在努力融入曹营的人际关系网络。
他知道,郭嘉、程昱等谋士都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有着丰富的谋略和经验。
于是,他常常找机会与他们交流。
有一次,在一次闲暇的午后,霍斯严看到郭嘉独自一人在营帐外散步。
他鼓起勇气走上前去,恭敬地说道:“郭先生,久闻您足智多谋,在下一首仰慕不己。
今日得此机会,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
郭嘉微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哦?
你有何事要问?
但说无妨。”
霍斯严便将自己在军事谋略上的一些困惑和想法向郭嘉娓娓道来。
郭嘉耐心地倾听着,不时点头,还给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通过与郭嘉的交流,霍斯严受益匪浅,同时也赢得了郭嘉的好感。
与将领们的交往,霍斯严则更加注重实际行动。
有一次,夏侯惇所部在训练中遇到了战术配合上的难题。
霍斯严得知后,主动找到夏侯惇,说道:“夏侯将军,我听闻您的部队在训练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在下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夏侯惇原本对这个年轻的谋士并不看好,但看到霍斯严一脸真诚,便答应让他试一试。
霍斯严来到训练场,仔细观察了士兵们的训练情况。
他发现,问题出在骑兵和步兵的协同作战上。
于是,他亲自示范,提出了一种新的战术配合方式。
经过一番训练,士兵们的配合果然有了明显的改善。
夏侯惇对霍斯严的态度也从此改变,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在与众人交往的过程中,霍斯严也在暗中观察着每个人的性格和野心。
他发现,有些谋士虽然表面上对曹操忠心耿耿,但实际上却在为自己谋私利;有些将领则勇猛有余,智谋不足。
他在心中默默筛选着,哪些人可以成为自己未来计划中的合作伙伴,哪些人需要加以防范。
夜晚,霍斯严躺在简陋的床榻上,望着头顶的帐顶,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