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星球的自转让每个白昼延续36小时,而夜晚则长达40小时。
第一次在这里醒来,林子安感到一种陌生的疲惫感。
他推开临时居住舱的小窗,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灰白色的荒凉景象。
“早安,巴纳尔-K7。”
他喃喃自语,走向实验区。
在这片星球上,人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让土地活起来。
降落第三天。
实验农场被搭建在基地周围的一块平坦地带。
这里距离水源点较近,土壤成分也相对均匀,但酸性偏高的土壤让作物生长几乎不可能。
林子安蹲在地上,仔细将手里的样本装入密封袋。
他的身后,是机械师刘星河正在调试一台土壤改良机。
高效运转的机械臂挖开一小块地面,将粉状的碱性调节剂撒进土壤中。
“调节剂的比例调整到2.1%,这台机器就可以在五小时内改良五亩地。”
刘星河一边操作一边得意地说道。
“太慢了。”
林子安摇了摇头。
“慢?
拜托,我己经尽力了,这可是精密设备。”
刘星河故意翻了个白眼。
“如果我们只有十几亩地还行,但如果是成百上千亩呢?
靠这些机器效率远远不够。”
林子安站起身,看向远方。
“我们得找到一种能自我修复的办法。”
“自我修复?”
“就像地球上的自然循环。
土壤本身就能在细菌、微生物和植物的帮助下变得更适宜生长。
问题是,这颗星球缺少微生物。”
林子安走回实验舱,启动了一个冷冻培养箱。
培养箱里,是从地球带来的微生物种子。
第一批实验开始了。
林子安小心翼翼地将微生物菌株喷洒在一块土壤样本上,再用透明的培养罩将其密封。
“如果它们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并且繁殖下去,我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听起来就像一场赌博。”
刘星河站在旁边。
“没错。”
林子安抬起头,微微一笑。
“但人类来到这里,难道不是在赌吗?”
五天后。
实验样本中,微生物的活性突然爆发。
林子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死气沉沉的土壤,居然开始呈现出松软的质感,而培养罩内的氧气浓度也微微上升。
“成功了!”
林子安兴奋地跑出实验舱。
“成功什么了?”
秦若涵正搬着一箱设备经过。
“微生物适应了本地环境,己经开始繁殖。”
林子安指着培养罩。
秦若涵放下箱子,低头仔细观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这下我们可以让土地真正活起来了。”
刘星河凑了过来,用夸张的语气说道:“哇,博士果然厉害,居然能让一块石头长出生命。”
“别高兴得太早。”
林子安收起笑容。
“这是实验室的环境。
现在要看看这些微生物能不能在外界活下来。”
一周后。
改良后的第一块试验田终于准备好了。
这是一片约五十平方米的土地,覆盖着混合了调节剂和微生物的土壤。
林子安和团队将第一批基因改良种子——一种高抗性甘薯种植下去。
“所有人听好了,”林子安抬头环视团队,“这只是个开始。
我们要做好准备,可能会失败无数次,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足够了。”
团队成员们默默点头,开始小心翼翼地埋下种子。
这些种子是他们的希望。
夜晚降临,蓝绿色的极光在天际跳动。
林子安坐在试验田边,目光坚定地望着那片土地。
“发芽吧。”
他低声说道。
十天后。
第一片绿芽破土而出。
林子安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摘下护目镜,蹲在地上,轻轻触碰那片叶子。
它脆弱,却充满生机。
“成功了!”
他高声喊道。
团队成员纷纷跑过来,看着眼前这一幕,所有人都陷入了短暂的静默。
这不仅仅是一片叶子。
这是希望的象征。
从这一刻起,他们真正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