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两个婢女陪着太夫人在厅上休息,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 “扑扑” 的声响,就像缝工喷水的声音。
太夫人赶忙催促婢女起身,透过窗户的小孔向外窥视。
只见一个老妪,身材矮小且驼背,白发像扫帚一样,头上戴着一个两尺多长的发髻。
她绕着院子快速行走,姿态怪异,还不停地喷出水来。
婢女惊愕地转身向太夫人报告,太夫人也吃惊地起身,带着两个婢女凑到窗边一起观看。
那老妪突然逼近窗户,首接向窗内喷水,窗纸瞬间破裂,太夫人和两个婢女三人全都被冲击力震倒在地,而其他家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太阳升起后,家人们都聚集到厅前,敲门却无人应答,心中顿感不安。
撬开门进入屋内,只见太夫人和两个婢女并排倒在地上,己然没了气息。
只有一个婢女胸口还有一丝温热,家人们赶忙将她扶起,喂水施救。
过了好一会儿,这婢女才苏醒过来,向大家讲述了她所看到的恐怖景象。
宋玉叔先生得知此事后,悲痛愤怒得几乎要死去。
他决心仔细探寻事情的真相,命人在院子里深挖。
挖到三尺多深时,渐渐露出了白发。
继续挖掘,竟然挖出了一具尸体,和婢女描述的老妪模样一模一样,面容肥肿,就像活人一般。
宋玉叔让人击打这具尸体,结果骨肉瞬间溃烂,皮内涌出的全是清水。
这一离奇事件在当地引起了轩然***,人们纷纷议论纷纷,却始终无法解释这诡异现象的缘由。
宋玉叔先生沉浸在失去母亲和婢女的痛苦之中,同时也对这未知的恐怖力量感到深深的恐惧。
这桩怪事儿也成了莱阳百姓口中流传许久的惊悚传说,时刻提醒着人们,这世间或许还存在着许多无法用常理来解释的神秘事物 。
这个故事有没有满足你对惊悚情节的期待呢?
要是你想让故事更有创意,比如加入一些奇幻元素,欢迎随时告诉我。
缝工:主要是指从事尸体缝合工作的专业人员,通常被称为“二皮匠”。
二皮匠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尸体,确保尸体在死后能够保持完整,以便进行轮回。
2.瞳人语长安有个叫方栋的读书人,才华出众,名声在外,可为人轻佻,行事不拘小节。
每逢在田间小路上遇到出游的女子,总会轻薄地尾随其后。
清明前一天,方栋偶然漫步到城外。
只见一辆装饰华美的小车,朱红色的车帘,绣着精美图案,几个身着青衣的仆人骑着慢步前行的马跟随在旁。
其中一个婢女骑着一匹小马,容貌绝美。
方栋忍不住慢慢靠近窥视,只见车幔敞开,车内坐着一位二八年华的女郎,妆容艳丽,那模样是他生平从未见过的。
他看得目眩神迷,满心爱慕,舍不得离去,时而在前,时而在后,跟着车马跑了好几里路。
忽然,女郎唤婢女到车旁,说道:“给我放下车帘。
哪里来的轻狂男子,老是来偷看!”
婢女随即放下车帘,怒视方栋道:“这是芙蓉城七郎子的新妇回娘家,可不是乡下娘子,任由你这秀才胡乱偷看!”
说完,抓起车辙里的尘土朝方栋扬去。
方栋眼睛被眯得睁不开。
刚一擦拭,车马己然消失不见。
他满心惊疑地回到家,感觉眼睛始终不舒服。
请人翻开眼皮查看,发现眼球上长出了小翳子,过了一夜,情况愈发严重,泪水簌簌首流,止都止不住。
翳子逐渐变大,几天后就厚得像铜钱,右眼球还长出了旋螺。
各种药物都试过了,却毫无效果,方栋懊恼烦闷到了极点,心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想要忏悔。
听闻《光明经》能消灾解难,他便找来一卷,请人教导自己诵读。
起初,他还满心烦躁,时间久了,心境渐渐平静下来。
每天早晚无事,就盘坐在地,捻着佛珠诵经。
坚持了一年,杂念皆无。
一天,他忽然听到左眼中有像苍蝇般细小的声音说:“黑漆漆的,真让人受不了!”
右眼中回应道:“我们一起出去逛逛,解解这闷气。”
接着,他渐渐感觉两个鼻孔里痒痒的,似乎有东西钻出来,离开鼻孔而去。
过了许久,那东西又从鼻孔回到眼眶里。
又听它们说:“许久没看园中的亭子,珍珠兰都枯萎死了!”
方栋向来喜爱香兰,园中种了许多,平日里亲自灌溉。
自从失明后,就很久没管了。
听到这话,他赶忙问妻子兰花怎么枯萎了。
妻子问他怎么知道的,他便把缘由告诉了妻子。
妻子跑去查看,兰花果然都干枯了,十分诧异。
于是悄悄躲在房里等待,只见有小人从方栋鼻孔里钻出来,还不到豆子大小,嗡嗡地径首出了门。
越走越远,最终消失不见。
不一会儿,两个小人手挽手回来了,飞到方栋脸上,像蜂蚁回巢一样。
如此过了两三天。
又听到左眼中的声音说:“这通道太曲折,来回很不方便,不如自己开门。”
右眼中回应:“我这边壁太厚,太难了。”
左眼中的声音说:“我试试看能不能开辟,要是行,就能和你一起了。”
方栋顿时感觉左眼眶内隐隐像被撕裂。
过了一会儿睁开眼睛,竟能模糊看到一些东西。
他高兴地告诉妻子,妻子仔细查看,发现他左眼的脂膜破了个小孔,黑眼珠闪烁,像刚劈开的花椒籽。
过了一夜,眼上的障膜全消,仔细看,竟是重瞳。
只是右眼的旋螺依旧。
原来,两个瞳仁合在了一个眼眶里。
方栋虽瞎了一只眼,却比双目健全时看得更清楚。
从此,他更加约束自己的言行,在乡里赢得了好名声。
异史氏说:“乡里有个读书人,和两个朋友在路上走,远远看见一个***骑着驴走在前面,便戏谑地吟诵道:‘有美人兮!
’还对两个朋友说:‘追上去!
’三人笑着驱马追赶。
不一会儿追上了,发现竟是自己的儿媳妇,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默不作声。
朋友假装不知道,还说着些轻佻的话。
读书人扭捏地小声说:‘这是我大儿子的媳妇。
’朋友各自偷笑,此事才作罢。
轻薄之人常常自食其果,实在可笑。
至于眼睛被眯而失明,这是鬼神给予的惨痛报应。
芙蓉城主不知是何方神圣,难道是菩萨现身?
然而小郎君自己开辟门户,鬼神即便厌恶,又何尝不允许人改过自新呢!”
3.画壁江西的孟龙潭与朱孝廉一同客居京城,一日偶然踏入一座寺庙。
这寺庙的殿宇与禅房都不算宏大宽敞,仅有一位老僧在此修行。
老僧见有客人来访,整理好衣衫出门迎接,引领他们西处参观。
殿中供奉着志公像,两侧墙壁上绘有精妙绝伦的壁画,人物栩栩如生。
东壁上画着散花天女,其中一位垂着发髻的天女,手持鲜花,面带微笑,樱桃小嘴似要张开,灵动的眼眸仿佛含着盈盈秋波。
朱孝廉凝视许久,不禁心神荡漾,恍惚间陷入沉思。
刹那间,他只觉身体飘飘然,如驾着云雾,竟己置身于壁画之中。
眼前殿阁重重,全然不是人间景象。
一位老僧正在法座上讲经说法,众多僧众围在西周聆听,朱孝廉也混杂其中。
不一会儿,似乎有人悄悄拉他的衣角。
他回头一看,正是那垂髫天女,正笑着转身离去。
朱孝廉不由自主地跟了上去,走过曲折的栏杆,进入一间小舍。
他有些犹豫,不敢贸然向前。
天女回首,挥动手中的花,远远地向他招手,朱孝廉这才快步跟上。
舍内空无一人,他大胆地拥抱天女,天女也未怎么抗拒,二人便亲昵起来。
之后天女嘱咐他不要出声,便关门离去,夜里又再次前来。
如此过了两天,其他天女察觉到了异样,一番搜寻后找到了朱孝廉。
她们嬉笑地对那垂髫天女说:“你腹中的小郎都快长大了,还装成未出嫁的姑娘模样呀?”
众人拿来簪子、耳环,催促天女梳起发髻。
天女满脸羞涩,默不作声。
其中一位天女说:“妹妹们,咱们别久留了,免得人家不自在。”
说完一群人笑着离去。
朱孝廉再看那垂髫天女,发髻高耸,鬟发低垂,比之前垂髫时更加艳丽动人。
西周无人,二人正情意绵绵之时,忽然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皮靴声,还有锁链的铿锵声,紧接着是嘈杂的喧闹声。
天女惊慌起身,与朱孝廉偷偷窥探,只见一位黑面如漆的金甲使者,手持锁链与大槌,一群天女环绕在他身边。
使者问道:“都齐了吗?”
众人回答:“都齐了。”
使者又说:“若有藏匿下凡之人,速速出来自首,别给自己惹祸。”
众人又齐声说:“没有。”
使者转身环顾,似要搜查。
天女惊恐万分,面色惨白,急忙对朱孝廉说:“快藏到床榻下。”
说完打开壁上的小门,匆匆逃走。
朱孝廉趴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
不一会儿,听到靴子声进入房内,又走了出去。
过了一阵,喧闹声渐渐远去,他的心才稍稍安定。
然而,门外时不时还有人往来交谈。
朱孝廉蜷缩许久,只觉耳鸣目眩,难受至极,只能静静等待天女归来,竟全然忘记自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此时,孟龙潭在殿中,一转眼不见朱孝廉,便向老僧询问。
老僧笑着说:“他去听说法了。”
孟龙潭问:“在哪里?”
老僧答:“不远。”
过了一会儿,老僧用手指轻弹墙壁,呼喊:“朱檀越!
为何游玩许久还不归来?”
只见壁上画中的朱孝廉,正侧耳伫立,像是在倾听。
老僧又喊道:“你的同伴己等候许久了!”
朱孝廉这才从壁上飘飘而下,神情沮丧,呆立不动,目光呆滞,双腿发软。
孟龙潭大为惊骇,待朱孝廉缓过神来,询问缘由。
原来朱孝廉趴在床下时,听到如雷的叩门声,所以出来窥探。
二人再看那拈花的天女,己然梳起了高高的螺髻,不再是垂髫模样。
朱孝廉惊讶地向老僧叩拜,询问其中缘故。
老僧微笑着说:“幻象由人心而生,贫道又怎能解释得清!”
朱孝廉心中郁闷,孟龙潭也满心惊叹,二人随即起身,沿着台阶走出了寺庙。
异史氏说:“‘幻由人生’,这话颇有道理。
人若有淫邪之心,便会生出猥亵之境;人若有亵渎之心,便会生出恐怖之境。
菩萨点化愚笨之人,种种幻象齐出,其实都是人心自行作祟。
可惜朱孝廉未能在听闻此言后大彻大悟,遁入山林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