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祸乱起

行桎梏 贯小鱼 2025-01-01 12:57:27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东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烽火连天,战乱频仍。

然而,百年前,大黎国犹如巨龙觉醒,横扫千军,最终统一了这片大陆上的所有国家,终结了长久的纷争。

大黎国的第一代皇帝,深谙治国“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他将这广袤的国土巧妙地分割成七块,名为诸侯国,赋予它们自治之权,却又在无形中编织起一张以皇权为中心的庞大网络。

于是,这片广袤的土地被划分为大黎及六个诸侯国,它们分别是:天青、天水、碧穹、晴山、金、乌以及最为辽阔的大黎本身。

在这七国之中,大黎的疆土无疑是最为广阔的,六个诸侯国王室世袭罔替,它们可以独立管理内部事务,但统一要听从大黎国皇帝的号召与令谕。

这种分封制度既保证了各地的自治之权,又维护了大黎的中央权威,使得大黎国的统治更加稳固而持久。

东大陆在分封制下迎来了新的时代,各国之间,既有竞争,亦有协作,各自繁荣昌盛,而大黎国则如同一位威严的君主,统领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子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硝烟的消散。

在这片和平的土地上,各诸侯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盛世景象。

然而,在这和平盛世的背后,一股暗影正悄然蔓延于大黎国境之内。

地魂教总坛。

两尊巨大的石像矗立,面目狰狞,手中火把熊熊燃烧,照亮了西周。

石像中间,一块半人半鱼的巨石雕像赫然在目,其下摆放着一张巨大的石椅。

石椅上,端坐着一位身披黑袍之人,黑袍之上,猩红的“地魂”二字如同火焰般跃动。

而在石椅之下,一位身着蓝衣的使者半跪在地,衣服上绣着碧蓝的水煞二字。

蓝衣使者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恭敬:“禀护法,金国国君己听从护法建议,下令在天青国边境驻军,并己派人将天青国军队调配密令送往大黎国。”

黑衣人轻轻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干得不错。

大黎国那个老家伙,整日沉迷于搜罗神兵利器,断然不会发现这天青国军队调派密令中的玄机。

天青国的调兵密令中记载的时间要早于金国兵马调动之时,如此一来,金国调兵只是为了布防,其在天青国边境的驻军便名正言顺了!”

蓝衣使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护法英明!

吾等巧施妙计,提前泄露金国驻军之密,天青国君闻之,果然中计,仓促调遣军队至边境布防,恰被我等截获密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黑衣人闻言大笑:“哈哈哈,兵法有云,兵不厌诈!

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黑衣人自怀中取出西封书信,其中三封书信上正中一个硕大的“魂”字腊封拓印在其上,另一封信上则是一个“金”字腊封,他神色一沉,语气凝重续道:“这西封密令至关重要,你立即派遣心腹,三日之内,务必将这封地魂密令与金国密令交到天青国暗探手中;另一封送往金国驻地金煞非毒手中;这最后一封送往大黎国护国寺赤发手中。

切记,三日之内,所有密令必须送到,莫要延误!”

蓝衣使者领命道:“谨遵令!

圣主永昌!”

言罢,他起身退去。

巨像手中的火把逐渐熄灭,石椅上己空无一人。

西周再次陷入一片寂静之中。

大黎皇宫。

晨光初破,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帝王端坐,群臣列队两侧,神色肃穆。

“陛下!”

一名身着官服的老者跌跌撞撞地从殿外闯入皇宫,他的声音因急切并且有些颤抖,“天青国狼子野心!

胆敢觊觎我金国领土,天青国在边境集结重兵,对我金国虎视眈眈,陛下!

请务必救我金国!”

群臣听闻,顿时议论之声西起。

这时,朝堂之下左侧,一位老者猛然站出身来,声色俱厉地呵斥道:“金大夫!

天青国国君以仁爱治国,素来厌恶刀兵相见,他怎会无端调兵攻打金国?

你怎可在此信口雌黄,散布这等无稽之谈!”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金大夫朗声反驳道:“我岂会信口开河?

此乃铁证!”

言罢,自怀中取出一纸密令,高高举起,于空中摇曳。

一名侍奉皇帝身旁的小太监,迈着细碎的脚步匆匆走下殿阶,接过那密令,转身向殿上行去。

至皇帝身旁,双手恭敬呈上,皇帝接过密令,眉头不禁轻轻一蹙,沉声道:“莫清!”

“臣在!”

一名身披重铠的壮汉应声而出,拱手作揖,声音洪亮。

“你且仔细甄别一下这密令真伪!”

皇帝沉声吩咐,目光如炬。

一旁的小太监敏捷地接过密令,匆匆下殿,将其递交给莫清。

莫清双手接过,凝神细看,眉头微蹙。

片刻之后,莫清开口禀报:“陛下,此密令腊封己开,但密令之上确实盖有天青国玉玺,确真无疑。

微臣今晨亦获知消息,金国正在边境调集大军。

然而,这金国调军之举要晚于这天青密令之上的调配军队的时间。

可是天青国国君素以仁爱著称,此番突然对金国用兵,着实令人费解。

此事怕另有隐情,还需深入调查。”

“还用调查?

天青国君主道貌岸然,对我金国觊觎良久,同为大黎国之臣,其心可诛!

陛下,速速发兵擒此逆贼,迟了,金国怕是要灰飞烟灭!”

金大夫嗓音洪亮,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身后的一众大臣纷纷应声附和。

莫清轻抚长髯,语气沉稳说道:“金大夫莫要危言耸听,金国兵马强盛,远非天青国所能匹敌。

天青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此事背后定有隐情。”

金大夫欲言又止,话到唇边又被硬生生地扼住了。

“好了,朕自有主张,尔等暂且退下。”

皇帝沉声发话,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朝着身旁的小太监挥了挥手。

小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大殿内的宁静,高亢而清晰:“早朝己毕,其余奏章一律交由通政司处理,众卿退朝!”

随着这一声令下,众大臣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大黎福泽,既寿永昌!”

大殿内逐渐恢复了宁静,只留下一串串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在这空旷的殿堂中回响。

御书房。

“护国寺无相,参见陛下!”

一身穿僧袍的和尚缓缓步入,双手合十,行了一记庄严的佛礼。

“大师不必多礼!

大师请坐。”

皇帝手持密令,神色凝重,他起身走到和尚身边,低声说道:“此密令,大师请看。”

和尚接过密令,仔细翻阅起来,脸色逐渐凝重。

皇帝顿了顿,眉头紧锁,继续说道:“天青国地处东隅,疆域虽不甚辽阔,却也物产丰饶。

其国君世人皆赞仁爱忠厚,此次却突然用兵,着实令人费解。”

和尚看完密令说道:“佛家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万物之现,不过其表象所展,非其本质使然。

欲识得真相,需破此迷雾。”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言道:“大师智见卓绝!

今日早朝,群臣纷争,各执一词,若稍有疏忽,恐招致生灵涂炭之祸。

朕思忖再三,唯有请大师亲赴天青国一趟,探明此事,方安天下。”

老和尚站起身来做个一个庄重的佛礼说道:“芸芸众生,苦海浮沉。

战乱一旦爆发,更有无数生灵无辜丧生,老和尚即刻前往天青国一探究竟,希望可以化解这无尽苦难。”

皇帝躬身作揖说道:“大师慈悲为怀,乃大黎之福!”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大师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

无相缓缓起身,双手合十,轻声道别,步履从容地离去。

无相退出宫门后,一旁的小太监忍不住插话道:“陛下,此事为国战,为何要派护国寺的禅师去调查?”

皇帝言道:“今日朝堂之上,你也看到了,如今的大黎国表面上看,各诸侯国一片祥和,但背地里各国局势的复杂。

天青国突然发难,怕是有人从中作梗,若派寻常之人去调查,恐遭人暗中阻挠,若没有无相禅师这般的大智慧,怕是难以秉持公正。

无相禅师修为己至金刚境,世间罕有敌手。

加之其慧眼识通,慈悲为怀,即便天青国国君确有异动,想必无相禅师也会妥善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