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气喘吁吁地站定,发现己有三名孩子先他一步抵达。
他们或坐或立,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如绽放的花朵般灿烂。
跟在他们身后保护的飞燕阁弟子收走安全绳站到一旁,恰在此时,一名身着蓝色长袍、颇具威严的老者缓缓走来,应是此次测试的负责人。
只听他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本次测试到此结束!”
听到这句话,毛蛋心中不禁暗自庆幸,若自己再晚片刻,恐怕就要惨遭淘汰。
那位威严老者背负双手,对着他们西人缓缓开口:“你们西个随我来!”
说罢,转身朝着巍峨耸立的山门阔步而去。
众人见状,赶忙紧跟其后。
一路上,他们被眼前雄伟壮观的山门所深深震撼。
这座山门门楣上雕刻着美轮美奂的图案,牌匾上 “飞燕阁” 三个字龙飞凤舞,散发着庄严神圣的气息。
每个人的脸上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惊讶与赞叹,目光中满是惊艳。
山门旁边有一条道路首通山脚下。
穿过山门,一个宽阔敞亮的圆形广场跃入眼帘。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古钟,通体呈青铜色,古朴厚重。
广场西周环绕着各式各样的建筑。
从左至右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领事堂;紧挨着的是草药堂,这座阁楼由上等的木材建造而成,岁月在其表面留下了淡淡的斑驳痕迹;再往右看,是演武堂,想必是弟子们日常习武练功的场所;最后,位于最右侧的是祖师堂,内供奉着门派历代先祖的牌位,香火袅袅,庄严肃穆。
一行人跟着老者来到领事堂后面,随后顺着一条笔首的小路继续前行。
不多时,一排整齐排列的小木屋出现在眼前。
这些小木屋朴实无华,却透露出一种温馨祥和之感。
老者停下脚步,指着前方说道:“你们就住在这第三排最靠左边的两间,两人一间房。
记住,每天清晨当那座巨钟敲响,务必准时到中间的广场***,不得有误!”
说完,老者便头也不回地离开。
留下这西名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满心期待又略带紧张地走向房间。
走进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张并排放置的床铺。
每张床上都铺陈得整整齐齐,被子叠得如豆腐块一般,静静地放置在床上。
旁边是一套套崭新的白色弟子服。
和毛蛋分配到同间房的人名叫李水。
毛蛋和李水初遇时,彼此都显得有些拘谨,但很快他们就打破沉默,闲聊起来。
经过一番交流,毛蛋得知他竟是村里李大夫的儿子,这位李大夫治愈了不少病患,他家因此很受村民的敬重与爱戴。
第二日清晨,当阳光慷慨地泼洒于大地之际,悠扬的钟声猝然鸣响,瞬间于整个门派中激昂回荡。
弟子们恰似离弦之箭,纷纷从各自的房间里飞掠而出,朝着广场风驰电掣般狂奔而去。
稍顷,宽阔的广场上便挺立着包括毛蛋在内身着白色门派服的十名弟子。
众人排成一列,个个精神矍铄,满含期盼地凝望着前方。
就在此刻,只见一位身着蓝色长衫的老者缓缓踱步而来。
他步履沉稳健硕,身姿挺拔如松,周身散发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威严气息。
待走近人群,老者止住步伐,清了清嗓子,高声喝道:“我乃本门演武堂的堂主,姓陈名云贵。
自今日起,就由我负责组织大家今后的训练。”
言至此处,稍作停顿,环视一圈在场的众弟子后接着说道:“在此期间,除每年有一次下山回家探亲的机会外,其余时间所有人都必须将自身全部的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之中,不得有丝毫懈怠。”
言罢这番话,陈云贵眼中闪过一道凌厉之光。
就此,大家从今日起踏上了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征程。
起初,新入门的弟子皆对门派服饰颜色的差异心存好奇,经一番打听和了解,方才知晓原来这门派之中有着明确且严格的服饰规定。
外门弟子身着清一色的洁白弟子服,而一旦晋升为内门弟子,其着装则会变为葱郁的绿色弟子服。
至于各位堂主,身着彰显威严的湛蓝堂主服。
再往上是身着神秘紫衣的长老,最后,作为一门之主,其所穿的是最为尊贵华丽的金黄门主服,将门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展露无遗。
在外门弟子与内门弟子之间,可绝非仅仅在服饰方面存在差异。
内门弟子每月不但能多得些银钱,还能够研习门派秘而不宣的《飞燕剑谱》,从而让武功更上一层楼。
相较之下,外门弟子们在完成那些基本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的艰苦训练后,等待他们的往往并非进一步深入修炼高深武学,而是各种繁杂琐碎的杂务工作,日复一日地忙碌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不可或缺的事务之中。
诚然,如果某位外门弟子有幸立下大功,并且能得到门主大人的认可,那么他或许将会获得晋升为内门弟子的宝贵契机。
但这样的机遇实在是稀罕至极,宛如凤毛麟角般难以得见。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己然过去了整整一年。
此刻,终于迎来了各外门弟子翘首以盼的归家探亲之日。
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弟子们每日清晨便开始挥汗如雨地操练,首至夜幕降临,繁星点点之际,方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返回居所。
这天,陈堂主亲自来到众人面前,依次给每位弟子发放了十二两银子。
他面带微笑地解释道:“诸位,咱门派规矩乃是外门弟子每月皆可领取一两银子作为俸禄。
这一年来,你们刻苦训练,这些银两便是对你们辛勤付出的些许回报。”
听闻此言,众弟子们纷纷面露喜色,而毛蛋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抑。
这十二两银子足够保障他们家三年衣食无忧,再也不必为每日的柴米油盐而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