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她曾经与我情同姐妹
似是越说越难过,春苗更加哭诉,“那葱儿还说,小姐回来了不回府拜见夫人便罢了,还无礼到住到姜家去了,他们骂小姐白眼狼。”
老夫人听闻也是怒火攻心,一瞬间差点晕了过去,幸好旁边的孙嬷嬷扶着。
这些年封都总会有人关注着舒府忠明堂的事情,时不时派小斯送些贵重的补品,也不知是谁,但是老夫人总归是不缺东西的。
对于府里的事情也没有太大的心力去管理,也就由着林氏胡来,林氏的女儿舒若窈也被养出了个娇纵蛮横的性子,她后来倒是如愿生了个儿子,舒榭取名舒临,这些年性子清冷,倒是刻苦,年17未及冠,于学业小有成就,写得一手好字。
老夫人看着这两个孩子,每每感慨,不知宁儿如何了,福荣的信总是会提到,姜将军待宁儿极好,送她入学堂,琴棋书画也不苛刻,也教了她些许武艺傍身,想来宁儿也能自保了。
北蛮时常触犯南昱边境,姜将军抽开身,听闻姜将军麾下有一小将,智勇无双,几次神机妙算大败北蛮,如今入冬北蛮更是没有能力在骚扰南昱,故而边境太平,今年姜平也可以回封都述职。
姜幼宁便也回了封都,一首以来她都很明白母亲的苦,祖母的苦,父亲和那林氏更是笑面虎,她不愿再见到那样的人,故而住进了姜家,姜家如今只有姜平,姜平未归,当下便只有姜幼宁一人。
她心心念念只有老夫人,福荣病逝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她把她最后写的信还有一根白玉簪子带给老夫人,幼宁也想见见一首挂心她的亲人。
老夫人回过神来,让春苗起来,“不必理会他们,信呢?”
春苗点点头,“哦,这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明黄的信件,递给老夫人。
老夫人忙拆开来看,不禁泪水悄然落下,手上的褶皱也愈发苍老。
“你怎么就走了,怎么能先我而去呢,我一首记挂着你,等着你。”
老夫人颤抖着,让春苗派人备车。
孙嬷嬷忙制止着,拉扶住老夫人,“老夫人,您的身体本就不如当年了,禁不起马车颠簸,我让人去请宁姐儿过来,可好?”
老夫人也听话的点点头,让人去宁府接姜幼宁。
春苗一同去接姜幼宁,老夫人便就和孙嬷嬷聊着话,聊着聊着便说到多年前。
一个关于老夫人的姐妹。
我幼年时在临沂长大,临沂苏氏家族还是颇有名气,我的父母兄长一首都很爱护我。
我幼时总听一个故事:大昱苏氏也曾出过丞相,听闻那位苏氏丞相的庶女做过一代帝王的继后,代替她早逝的姐姐照顾弱小的幼子。
可惜她放弃了她的挚爱,那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王爷,帝王心深,她却是不明白的,一朝皇朝反叛,她不得己修书向王爷求救。
就因为一封信她才明白原来行之不慎,一生错付,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最后苏氏女见清帝王对手足无情,对亲子无爱,对阿姐无义。
悲怆之下,白衣缟素,一杯毒酒带着帝王向王爷陪葬。
世人只知王爷谋反被帝王镇压,然而帝王和皇后也死于毒杀。
却无人知她只是做了一次自己,殉了她年少时的意中人。
她知道他心怀家国,又怎会谋反,可怜他一生清正,却背负骂名。
“倘若有来生,她宁愿不念不恋不负,只求他一世平安。”
我们临沂苏氏虽然不是名门望族,可我父母很是开明,支持我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希望我莫辜负。
我及笄那年与我阿兄远游,在浮水镇遇见了一个卖身葬母的女子。
她还很小,告诉我说她父亲攀附上了权贵,母亲一个人拉扯她长大,如今母亲病逝,身为子女却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不能为她打造。
说着她便哭了起来,我问她,“你可知道卖身的意思?”
她坚定的点了点头,告诉我只有卖身才会有多的银子,她才能为母亲办理后事,也不枉费母亲生养她一场。
我当时央求我阿兄买下了她,并且多给了她银子,让小斯帮着她安葬了她的母亲。
带着她回了临沂,我问她名字,她说她母亲从前唤她小阿妹,我觉得这样的名字不妥,因她过得太苦,我希望她以后幸福荣华,便为她改名为福荣。
她入了府后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府中上下打理得井然有序,不会的她也会努力学,我本来有过些年放她离开的心,也希望她自由后有能力自保,便带着她识字,学账,学琴。
我从未觉得她是下人,只有她一首端着主仆身份。
在我这里,她曾一首是我的姐妹。
后来我向她提了放她离开的事情,我告诉她府中的下人有月俸,有资格提前自己赎身,也有到了年龄归还出府和亲人团聚,结婚生子的。
我说她服侍我很好,我放她离开,结果她死命说我不要她了,说是愿意一辈子待在我身边,回报我的恩情。
可我哪能占了她一辈子呢?
最后我让她走,她始终是不愿意走的。
就这样我身边的人一个个走的走,换的换,她却一如既往陪着我。
不论我遇见了舒老太公,嫁给他,从临沂到舒家老宅子边关朔城还是之后到封都,她都一首陪着我。
我为她相看亲事,让她成婚,她也不愿。
到现在,果然是一生都‘陪’给了我。
她说我固执,有时候竟比我还固执。
苏老夫人接过孙嬷嬷递来的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声音有些哑然。
一瞬间很感慨,几载光阴,物是人非。
这样算来,两个人己经十八载春秋没有见面了。
老夫人握住手里的帕子,朝孙嬷嬷说道,“你知道吗?
宁丫头回来前几天,我还梦见她回来,还特意给我带了边关特有的酥饼子呢。”
孙嬷嬷怕老夫人太伤心,紧忙安慰着,替她顺气。
不一会儿有人进来通禀,二小姐到了,马车正要到门外。
孙嬷嬷骂斥了一通,“你这小斯真是没有眼力见,须知晓你是在忠明堂做事,忠明堂只有一个小姐,从来没有什么二小姐,大小姐养在祖宅,如今回来了依旧是大小姐。”
老夫人青霜的脸色才微微舒展了些,却也不是很高兴。
小斯连忙改口,“是 是 是 小的说错了,大小姐回来了。”
“孙嬷嬷,扶我出去接宁姐儿。”
老夫人伸出手,搭上孙嬷嬷递来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