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脱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自藏书阁的那场风波平息之后,书院像是一艘刚从惊涛骇浪里挣扎出来的船,好不容易寻回了几分往昔的宁谧。

暖烘烘的阳光依旧每日洒在青瓦飞檐上,学子们的诵读声也渐次恢复了往日的悠扬,可命运的暗流,却从未真正止息,新一轮的风暴,正悄无声息地朝着萧逸席卷而来。

彼时,朝中局势恰似一盘风云变幻的棋局,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倾轧不断。

一封措辞犀利的弹劾奏章如一枚巨石,轰然砸进了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湖,矛头首指书院院长,污蔑其结党营私、办学靡费,字里行间更是暗藏着掀起一场文字狱的险恶用心,意图将这方滋养文人风骨的清流之地,狠狠拖入朝堂争斗的泥沼。

身为院长的得意门生,又身为书院教习的萧逸,瞬间成了那被盯上的靶心。

平日里清净的书院小径,如今时不时闪现着鬼鬼祟祟的密探身影,他们像觅食的饿狼,眼睛放光,不放过任何一处犄角旮旯,妄图搜罗出能被歪曲成“罪证”的只言片语。

学生们往日的朝气被恐惧吞噬,课堂上也没了往日的热烈讨论,授课被迫中断,压抑的氛围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林晓得知消息,心急如焚,夜里躺在榻上,像烙饼一般辗转难眠。

窗外月色如水,她却无心欣赏,脑海里仿若有千军万马在奔腾,一刻不停地盘算着突围之策。

终于,她咬咬牙,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趁着夜色浓稠如墨,换上一身利落的男装,身姿矫捷地翻墙出了书院。

城中的茶楼,是个鱼龙混杂的奇妙所在,三教九流汇聚于此,各种小道消息就像茶馆里蒸腾的热气,源源不断。

林晓踏入茶楼,喧嚣声、谈笑声与茶香瞬间将她裹挟。

她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悄然坐下,要了壶浓茶,看似漫不经心地把玩着茶杯,实则耳朵高高竖起,捕捉着周围的每一丝声响。

几杯滚烫的浓茶下肚,邻桌两个官差打扮的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两人身形魁梧,说起话来却刻意压低嗓音,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林晓佯装添茶,身子微微前倾,竖起耳朵细听。

只听一人咂咂嘴道:“这次弹劾,背后可大有文章,是那位权臣大人为打压新兴文臣势力,蓄意拿书院开刀嘞,还花大价钱收买了几个证人,就等着朝堂之上颠倒黑白。”

另一人赶忙嘘声,左右看看,林晓忙不迭缩回身,心却沉了下去,暗暗记下关键信息。

光有消息还不够,林晓深知要想翻案,人脉助力不可或缺。

于是,她开始辗转拜访几位曾受书院资助的老学究。

这些老先生早己归隐山林,庭院深深,满是岁月沉淀的静谧。

起初,听闻来意,众人皆顾虑重重,毕竟朝堂争斗,动辄身家性命,谁都不愿轻易卷入这是非旋涡。

林晓却不气不馁,她站在堂前,言辞恳切,眼中泪光盈盈,从书院传承百年的文脉说起,讲到萧逸如何呕心沥血育人,那些寒门学子又是怎样因书院重燃希望。

终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翰林被她打动,浑浊的双目里燃起一抹动容,答应出面周旋,凭借往昔积攒的人脉,联络朝中正义之士,共抗这场无妄之灾。

另一边,林晓也没闲着,悄悄盯上了那几个被收买的“证人”。

她摸清证人常出没的酒馆,费了好大周折,扮成伙计混入其中。

酒馆里整日弥漫着劣酒与汗臭混合的味道,喧闹声震得人耳膜生疼。

林晓挽着袖管,托着酒盘,在人群里穿梭,不动声色观察着目标人物。

她发现,这几个证人本就是市井无赖,为赏金凑到一起,此刻也各怀鬼胎,常为赏金分配不均而暗自龃龉,互使绊子。

林晓心生一计,趁着夜色,匿名送出消息,暗示其中有人想私吞赏金,把其他人蒙在鼓里。

消息就像一颗投入污水池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没几日,几个证人就在酒馆里大打出手,桌椅横飞,酒碗碎了一地,闹到官府,这番丑态百出,让他们原本就不可信的证词更是可信度全无。

朝堂之上,风云际会,气氛剑拔弩张。

弹劾当日,老翰林身着朝服,步伐沉稳却不失激昂,率一众贤臣慷慨陈词,手中的折子列举一条条书院造福社稷的实证,力证书院的清白。

林晓收集的证人内讧证据,也历经波折,辗转递入大理寺卿的手中,成了反转这紧张局势的关键砝码。

萧逸站在堂下,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一袭青衫在满堂朱紫间显得格格不入,却又透着别样风骨。

他望向殿外洒进来的暖阳,心中感慨万千,仿若历经一场噩梦,此刻终于寻到曙光。

待风波渐息,萧逸迫不及待寻到林晓。

彼时她正站在书院湖边,微风轻拂,柳丝如温柔的手,轻轻抚过她的面庞,为她添了几分温婉。

萧逸走上前,脚步不自觉放轻,似生怕惊扰了眼前这幅画面,轻声道:“此次若不是你,我与书院恐难逃过此劫。”

林晓转身,盈盈一笑,眼眸里藏着这些日子的疲惫,更有胜利的璀璨光芒:“先生于我,有守护之义,我自当全力相报。”

西目相对间,情愫仿若被春风撩拨,再添几分厚重,于这劫后余生里,悄然酿出别样甜蜜。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