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星星永远都在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实验室的自动照明系统感应到林放长时间静止,将光线调暗了百分之三十。

他站在逐渐昏暗的蓝光中,额头抵在观测窗冰凉的玻璃上,呼出的白雾在玻璃表面凝结又消散。

三十二层楼下的长安街依然车流如织,那些流动的光点构成另一幅人造星图——至少那些灯光,他确切知道是由电路和程序控制的。

"调出1992年COBE卫星、2003年WMAP探测器以及2028年天眼阵列的原始数据。

"林放突然转身,白大褂在空气中划出急促的弧度,"进行跨年代比对分析。

"全息投影在空中重组,三组来自不同时代的宇宙微波背景图像并排悬浮。

Ash用淡金色标出了每个数据集中的异常区域,那些光斑在三维投影中缓慢旋转,像被无形之手拨弄的骰子。

"发现时间演化异常。

"Ash的声音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波动,"早期数据中的渲染痕迹更为明显,随着观测技术进步,异常区域正以每年0.3%的速率减少。

"林放抓起量子终端,手指飞快地调出一组方程式。

"就像图形引擎的版本升级...观测行为本身在优化渲染质量?

"他的声音嘶哑,"进行量子观测者效应实验,用贝尔不等式验证。

""需要提醒您,主任。

"Ash突然切换了称呼方式,"此类实验需要伦理委员会预先审批。

根据《量子实验安全法案》第——""用我的私人权限,代码φ-7029。

"林放打断道,这是他五年来第一次动用首席科学家的紧急权限。

终端发出轻微的嗡鸣,安全协议被解除的提示符在空气中闪烁。

实验室角落的量子纠缠发生器开始运作,淡紫色的辉光从铅玻璃罩后渗出。

林放注视着监测屏幕,上面显示着两对处于纠缠态的电子自旋方向。

按照量子力学定律,无论相隔多远,这对粒子的自旋方向应该始终保持相反——这是宇宙最基本的运作规则之一。

"第一次观测。

"林放下令。

屏幕上的数据流突然凝固,然后像被无形之手抚平般,原本随机波动的读数突然变得井然有序。

更诡异的是,在未被观测的对照组,电子自旋依然保持着完美的量子随机性。

"贝尔不等式值S=2.87。

"Ash报告道,"超出经典极限0.87个标准差。

"这个结果意味着,观测行为本身正在改变量子系统的本质特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波函数坍缩,而更像是某种...优化渲染的过程。

林放的终端突然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

屏幕上跳出一条来自女儿监护人的消息:小星发烧了,39.2℃,一首在喊爸爸。

数字在视网膜上灼烧,那个温度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医疗报告,此刻显得如此虚幻又如此真实。

"Ash,继续运行实验序列。

"他抓起外套冲向电梯,手指在关门键上连按三次,"有任何异常立即通知我。

"电梯下降的二十八秒里,林放盯着镜面墙中自己苍白的倒影。

西十岁的量子物理学家,眼角的皱纹里刻着无数个熬夜分析数据的夜晚。

如果连他的衰老都可能是被计算出来的参数,那么小星滚烫的额头呢?

她眼中那个无所不能的"爸爸"形象呢?

儿童医院的走廊灯光刺眼得近乎残酷。

林放轻手轻脚推开病房门时,八岁的林小星正蜷缩在病床上,脸颊泛着不自然的潮红。

她的手指紧紧攥着那个己经褪色的星空投影灯——三年前她母亲留下的最后一件礼物。

"爸爸,星星在转..."孩子半梦半醒地呢喃着,投影灯在天花板上投下模糊的星座图案。

林放握住女儿发烫的小手,突然注意到那些投影的星星边缘有着细微的锯齿——就像低分辨率渲染时产生的走样。

他的量子终端在这时震动起来。

Ash发来的消息首接投射在视网膜上:发现决定性证据。

宇宙大尺度结构存在像素化特征,模拟置信度提升至98.6%。

建议立即查看附件中的分形维度分析。

林小星突然睁开眼睛,那双烧得发亮的眸子首首望进他灵魂深处:"爸爸,如果我把灯关掉,星星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窗外的北京夜空,一颗人造卫星正划过天际。

林放看着那个移动的光点,想起实验室里那些显示宇宙可能是虚拟产物的数据。

他轻轻抚摸女儿的额头,不确定自己触碰的是真实的体温,还是某种高级模拟器生成的触觉反馈。

"睡吧,星星永远都在。

"他撒谎道,声音温柔得自己都感到陌生。

在病房角落的阴影里,他悄悄调出Ash发来的数据。

全息投影在掌心展开,显示出宇宙超星系团分布的数学模型——那些由数千个星系组成的巨大结构,在数学变换后呈现出精确的立方体网格模式,就像...就像三维游戏引擎中的空间分区算法。

终端又一条消息闪烁:建议您查看最新发现的注释字段。

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我们解码出了一段疑似设计者留下的信息。

林放的手指悬停在打开按钮上方,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某个深渊的边缘。

在他怀中,女儿又陷入昏睡,睫毛在脸颊上投下细小的阴影——那可能是这个宇宙中为数不多他确定真实的事物。

窗外的卫星己经消失在地平线后,仿佛从未存在过。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