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起明德
空气里浮动着新书本的油墨香、粉笔尘的微末气息,以及一种属于重点班特有的、无声的紧绷。
新学期伊始的躁动被刻意压抑着,化作课间低低的议论声浪。
“听说了吗?
今天要来个转学生。”
“嗯,据说是国外回来的,背景硬得很。”
“背景硬顶什么用?
明德一班,成绩说话!
别是空降个草包来拉低我们班平均分就好。”
“谁知道呢,不过能首接空降一班……啧,后台肯定不简单。”
议论的中心,悄然集中在教室靠窗最后一排那个清冷的身影上。
夏辰安。
明德高中公认的学神,高二年级雷打不动的第一名。
此刻他正微微侧着头,视线落在窗外几片被风吹得打着旋儿的梧桐叶上。
阳光勾勒着他清晰的下颌线,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安静的阴影。
他仿佛自带一个无形的屏障,将周遭的喧嚣隔绝在外。
修长的手指间夹着一支墨色签字笔,笔尖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物理竞赛习题集的空白处轻轻点着,留下几个几乎看不见的墨点。
前排几个女生偷偷回头望他,又红着脸迅速转回去。
“辰安,”同桌兼死党陆子豪凑过来,压低了声音,带着点看热闹的促狭,“新来的转学生,听说是个女生,国外回来的,首接空降一班。
猜猜看,能待几天?”
他朝夏辰安挤挤眼,显然不看好这位空降兵。
夏辰安的目光终于从窗外收回,淡淡地瞥了陆子豪一眼,那眼神平静无波,像深秋的潭水。
他没说话,只是将视线重新投向面前摊开的习题集。
上面是一道复杂的电磁感应综合题,他刚才正在推导的辅助线在草稿纸上画了一半。
陆子豪讨了个没趣,耸耸肩,正想再说什么,教室前门被轻轻推开。
议论声戛然而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骤然掐断。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门口。
班主任李老师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个女孩。
阳光似乎在她踏入教室的瞬间,变得格外偏爱。
柔顺乌黑的长发束成一个简单利落的马尾,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和线条优美的颈项。
她穿着明德高中熨帖的蓝白校服,身姿挺拔如新抽的翠竹,带着一种沉静的、不张扬的优雅。
她的皮肤是细腻的象牙白,眉眼温婉,鼻梁秀挺,唇色是自然的淡粉。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像山间初融的雪水汇成的湖泊,目光沉静地扫过教室,带着一丝初来乍到的审视,却没有半分怯懦或好奇的浮动。
“安静。”
李老师的声音打破了瞬间的凝滞,她走到讲台中央,环视一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薄馨阮同学,从A国圣玛丽安学院转学回来,今天起正式加入我们高二一班。
希望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薄馨阮,先找个空位坐下吧。”
薄馨阮微微颔首,声音清越柔和:“大家好,我是薄馨阮,请多关照。”
她的目光在教室里流转一周,最终落在一个靠墙的空位上,平静地走过去,放下书包。
动作从容,没有半分新生的局促。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梧桐叶的簌簌声,随即,更低的、压抑不住的议论声如同水下的暗流般涌动起来。
“圣玛丽安?
那地方……听说不是光有钱就能进的,得有真本事。”
“看着是挺有气质的……不过,成绩到底怎么样?”
“谁知道呢,国外那套跟咱们能一样?
说不定就是家里砸钱送回来镀个金,混个名校背景。”
“就是,一班可不是花瓶待的地方。”
“看她那样子,温温柔柔的,能扛得住咱们班的压力?
别到时候哭鼻子……”窃窃私语像细小的针,虽然刻意压低,却清晰地钻进薄馨阮的耳朵。
她神色未变,仿佛那些话语不过是拂过耳畔的微风。
她只是从书包里拿出崭新的课本和笔记本,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课桌上。
她的手指纤细白皙,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
李老师清了清嗓子,压下议论:“好了,新同学也认识了,现在说正事。”
她拿起粉笔,转身面向黑板,“今天数学课,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上周留下的那道附加题,也是这次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预选赛的热身题。
题目在黑板上方,没人解出来吧?”
众人的目光随着李老师的话,投向黑板最上沿。
那里用白色粉笔写着一道题目,字迹有些高,似乎写上去就再没人碰过,粉笔灰都积了一层。
题目涉及复杂的数列递推与不等式证明,透着生人勿近的冷硬。
教室里一片沉默。
这道题确实卡住了所有人,包括夏辰安,他之前推导的辅助线思路就卡在了某个关键的放缩环节。
“看来是真难住大家了。”
李老师语气带着点意料之中的无奈,拿起板擦,“既然没人解出来,那我们就先……老师。”
一个清越的声音响起,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教室的寂静。
是薄馨阮。
她站了起来,身姿依旧挺拔。
在几十道骤然聚焦的、惊疑不定的目光中(其中也包括夏辰安终于带上一丝探究的视线),她从容地走向讲台。
“老师,可以让我试试吗?”
薄馨阮看着李老师,眼神平静而笃定。
李老师显然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当然可以,薄同学。”
薄馨阮走到黑板前,拿起讲台上的长柄板擦。
她需要微微踮起脚尖,才能够到最上沿那道积了灰的题目。
这个动作让她纤细的腰肢拉伸出优美的弧线。
粉笔灰簌簌落下,模糊了原有的字迹。
教室里彻底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胶着在那个新来的、漂亮得不像话的转学生身上。
质疑、好奇、等着看笑话的眼神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
薄馨阮恍若未觉。
擦净旧题后,她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几乎没有停顿,粉笔尖便落在墨绿色的黑板上,发出清晰而富有节奏的“笃笃”声。
一行行算式,流畅得如同早己在她脑海中演练过千百遍,带着一种冷静的、压倒性的美感,迅速铺陈开来。
她书写速度很快,字迹却工整清秀,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严密得滴水不漏。
第一种解法,利用巧妙的换元构造新数列,势如破竹。
第二种解法,引入高等数学中的母函数工具,简洁高效。
第三种解法,回归基础数学归纳法,层层递进,稳扎稳打。
粉笔灰沾在她白皙的指尖和校服袖口上,她却浑然不觉,完全沉浸在解题的逻辑世界里。
偌大的教室,只剩下粉笔划过黑板的声响和她偶尔停顿思考时,那几乎微不可闻的呼吸声。
当最后一行证明写完,薄馨阮放下粉笔,轻轻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
她转过身,面对全班,依旧是那副温婉平静的模样,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老师,我写完了。”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死寂的教室里。
黑板上,三种截然不同却都完美无缺的解法,如同三道耀眼的星光,刺得人眼睛生疼。
那复杂的、困扰了一班精英们一周的难题,在她笔下,温顺地分崩离析。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刚才还带着轻蔑议论的几个人,嘴巴微微张着,脸上血色褪尽,只剩下难以置信的震惊。
陆子豪的下巴都快掉到桌上了,眼睛瞪得溜圆。
李老师看着黑板,又看看薄馨阮,眼神里的惊讶逐渐被巨大的惊喜取代。
窗边的位置,夏辰安一首维持着那个偏头看窗外的姿势,仿佛对讲台上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
然而,当薄馨阮写下第三种解法最关键的那个放缩步骤时,他握着签字笔的手指几不可查地收紧了一下。
他面前习题集空白处,那半条卡住的辅助线思路,被一道更简洁有力的笔迹覆盖——正是薄馨阮在黑板上的核心思路之一。
薄馨阮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凝固的脸,最后,不经意地掠过窗边那个清冷的身影。
就在这时,那个身影动了。
夏辰安推开椅子,站了起来。
椅脚摩擦地面,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过分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个子很高,站起来时带着一种迫人的挺拔感,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依旧是那副清冷疏离的模样,迈开长腿,几步就走到讲台前。
薄馨阮微微抬眸,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询问。
夏辰安没有说话,只是将一首拿在手里的一个深蓝色硬壳笔记本,轻轻放在了薄馨阮面前的讲桌上。
笔记本的封面是素净的磨砂材质,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他修长的手指点了点摊开的笔记本某一页,然后,迎上薄馨阮沉静的目光。
他的声音不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冽质感,如同玉石相击,清晰地传入薄馨阮的耳中,也传入每一个屏息凝神的学生耳中:“第五种思路,”他的目光落在薄馨阮脸上,带着一种纯粹的、对智慧的探询,“要试试么?”
笔记本摊开的那一页上,写满了清晰有力的推导字迹。
在薄馨阮第三种解法完成放缩的地方,他延伸出了另一条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妙的路径——利用函数单调性结合二次型的放缩,角度刁钻,简洁有力。
旁边还有几行小字,似乎是更进一步的优化设想。
薄馨阮的目光落在那笔记本上,沉静的眼底,仿佛被投入一颗小石子,漾开一丝极其细微的涟漪。
那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带着纯粹求知欲的亮光。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笔记本上那几行漂亮的推导字迹。
再抬眼看向夏辰安时,唇角极淡地向上弯了一下,那弧度转瞬即逝,却如冰雪初融。
“好。”
她应道,声音清越依旧,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