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和小奶狗波比一起回村啦
林花和苟小壮如同深潭里两枚被打磨过的石子,渐渐融入了古村的纹理,却又带着与众不同的棱角。
关于张小梅,村里人最终接受了林花和苟小壮带回的说法:他们三人跳崖逃脱人贩子,但被激流冲散,林花和小壮侥幸抓住树枝爬上岸,张小梅则被汹涌的河水卷走,不知所踪。
这个说法带着残酷的希望——既然没找到尸体,也许被冲到下游,被好心人救了,卖去了远方?
总好过冰冷的死亡。
张小梅的家人悲痛欲绝,但也死死抓住这渺茫的希望,逢年过节便去河边烧纸祈祷。
林花和苟小壮对此保持沉默,只在无人处,对着寒潭的方向默默伫立片刻。
这份沉重的秘密,是他们重生的代价之一。
林花(林桦儿)的灵魂在这具年轻坚韧的身体里如鱼得水。
她将原主林花精湛的狩猎技艺发挥到极致,并结合现代的知识改良陷阱、优化弓箭使用、更高效地处理猎物。
进山成了她的日常,也是这个贫困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野兔、山鸡、偶尔的獐子……换来的铜钱和粮食,艰难地支撑着张家的门楣。
而苟小壮(波比),则成了她最忠诚、最默契的伙伴。
波比的灵魂赋予了他远超常人的敏锐听觉和嗅觉。
他能提前察觉野兽靠近的细微声响,能循着最淡的血腥味追踪受伤的猎物。
林花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手势,他就能心领神会,或包抄,或警戒,或递上工具。
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效率惊人,在村里渐渐传开,都说林山那丫头得了她爹真传,连带着哑巴小壮都成了好猎手。
最让村里人惊奇的是苟小壮的变化。
那个曾经只会“啊啊”比划的哑巴,竟然开始尝试说话了!
过程极其艰难。
狗的灵魂理解人类的语言系统如同跨越天堑。
发音含糊不清,舌头僵硬笨拙,常常急得满头大汗。
林花(林桦儿)却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
她像教牙牙学语的幼儿,一字一句,反复示范。
三年时光,汗水与坚持浇灌下,苟小壮终于能断断续续、慢吞吞地说出简单的词汇和短句。
“花……花……”(这是第一个清晰的字,带着全然的依赖)“山……去……兔……有……水……喝……不行!”
(这是他学会的最有力、也最常用的词,尤其当坏人试图靠近林花太近或对她不利时)虽然慢,虽然词句破碎,但这足以让林花(林桦儿)热泪盈眶。
这是她的波比,在努力地,用人类的方式,再次与她建立更深的联结。
他们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眼神、手势、简单的词语——构成了旁人难以理解的默契世界。
苟家父母和两个壮实的哥哥对苟小壮的变化既惊讶又有些疏离,但看他能帮林花打猎换点钱回家,也乐得少管他。
张家的日子依旧艰难。
张老三的身体似乎更弱了,常年断断续续地咳嗽,干不了重活。
弟弟张石渐渐长大,正是能吃的年纪。
木婉茹的肚子再次隆起,怀上了第三胎。
长期的操劳和营养不良让她这次怀孕格外辛苦,孕吐严重,脸色蜡黄,时常头晕。
家里的重担几乎全压在了年仅十三岁却己能顶门立户的林花肩上。
就在木婉茹孕期约五个月,身体最不适的时候,一辆装饰虽不华丽但透着股行伍硬朗之气的马车,在几名佩刀亲兵的护卫下,停在了离山村张家那破败的篱笆院外。
整个村子都惊动了。
林花的舅舅木轩逸携舅母李氏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离山村平静的池塘,激起的涟漪迅速演变为惊涛骇浪,狠狠拍打在张家那本就摇摇欲坠的屋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