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的画舫曾映着落日余晖,夫子庙的街巷里还飘着桂花鸭的香气,中山路的梧桐树下,黄包车夫吆喝着穿梭于西装革履与长衫布衣之间。
明城墙巍峨矗立,见证着千年兴衰,而新街口的银行大楼与咖啡馆,又透着现代都市的繁忙。
但空气中早己弥漫着紧张——长江江面上,日本军舰游弋的阴影挥之不去,街头巷尾的报童高喊着“淞沪战事吃紧”的号外,市民们攥着报纸的手微微发抖,家家窗户开始贴上防止玻璃震碎的米字形纸条,繁华之下,是风雨欲来的惶惶不安。
走在秦淮河畔,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仿佛时间静止般宁静,仿佛没有战乱一样……只是这样的景象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我心里不禁这样想着。
随后我回到家,看着手中淞沪战事吃紧的报纸陷入了沉思,淞沪会战!
其核心目标便是“以空间换时间”,迟滞日军进攻的步伐。
如若淞沪防线崩溃,不仅仅意味着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沦陷,更标志着南京失去了东部最重要的战略屏障。
照眼下这个情况,南京城迟早会沦陷。
我得早做准备才行。
我攥了攥手中的报纸,用笔圈下了“长江”。
随后理了理微乱的发梢,取了只成色不错的翡翠镯子戴在纤细的手腕上便出了门。
深秋的南京,寒风裹挟着细碎的枯叶掠过中山路。
严信寒低头缩在灰布长衫里,帽檐压得极低,目光却警惕地扫过街边的行人。
梧桐树下,报童们清脆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号外!
号外!
淞沪战事吃紧!”
他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脚步刻意放得拖沓,时不时回头张望。
巷口的烧饼铺子飘来阵阵焦香,却驱散不了空气中的紧张气息。
在第三盏昏黄的路灯下,他停下脚步,装作系鞋带,余光瞥见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正倚在斑驳的砖墙上。
那女子轻咳两声,声音轻柔却清晰:“先生,借个火。”
严信寒心头一震,这正是约定的暗号。
他摸出怀中的火柴盒,缓步上前。
借着点燃香烟的瞬间,他看清女子腕间戴着的翡翠镯子——这是组织新换的接头信物。
我警惕的看了看西周对着他说道:“最近天气多变,小心着凉。”
严信寒立马会意,这是在问最近形势如何。
而后低声回应道:“倒是希望下点雨,冲一冲这满城的晦气。”
严信寒看着我点了点头,将泛黄的报纸看似随意的塞在他的手上之后,“明晚八点,老地方见。”
然后便踩着高跟鞋,优雅的转身离去,随后消失在街巷中。
严信寒攥着报纸,手心己满是冷汗。
报纸夹层里藏着的,或许是关乎无数同志性命的情报,又或许是撤离南京的关键路线。
他将报纸塞进长衫内袋,再次确认西周无人注意,这才加快脚步,融入夜色之中。
风雨欲来,将倾满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