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揉着惺忪的睡眼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集市采购食材。
清晨的汴州城集市热闹非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林小夏在肉摊前停下脚步,指着案板上的羊肉问道:“老板,这羊肉怎么卖?”
摊主是个满脸络腮胡的大汉,他上下打量着林小夏奇怪的穿着,“三文钱一斤,姑娘要多少?”
林小夏咬咬牙,掏出身上仅有的碎银子买了五斤羊肉。
在现代,这些钱连半斤羊肉都买不到,但在古代,己经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接着,她又来到香料铺。
“掌柜的,可有孜然、辣椒?”
林小夏满怀期待地问道。
掌柜的摇摇头,“姑娘说的这两样东西,小店从未有过。
不过有小茴香、胡椒,不知姑娘可要?”
林小夏有些失望,但还是买了些小茴香、八角、花椒等香料。
没有现代的调料,她只能凭借记忆,用这些古法香料调配出独特的味道。
回到小屋,林小夏开始忙碌起来。
她先将土灶清理干净,用砖头和瓦片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烤架。
然后把羊肉切成小块,用买来的香料和盐巴腌制。
没有竹签,她就用细竹条削成签子;没有刷子,她就用布条绑在树枝上代替。
当第一缕炊烟从小屋升起时,己经是晌午时分。
林小夏将腌制好的肉串整齐地摆放在烤架上,炭火噼啪作响,羊肉的油脂滴落在炭火上,溅起阵阵香气西溢的火星。
很快,周围就围了不少人,大家好奇地看着这个穿着奇怪的姑娘和她手中不断翻转的食物。
“这是何物?
怎从未见过?”
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大娘问道。
林小夏笑着解释:“大娘,这叫烤串,是我家乡的美味。
您要是不嫌弃,尝一串?”
说着,她将烤好的肉串递了过去。
大娘犹豫着接过肉串,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哎哟!
这味道……”大娘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又香又麻,还有点说不出的鲜味,真是好吃!
这一串多少钱?”
林小夏想了想,“一文钱一串,大娘觉得如何?”
周围的人纷纷掏钱购买,不一会儿,第一批烤串就销售一空。
正当林小夏忙得不可开交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几个身着官服的衙役拨开人群走了过来,为首的衙役板着脸问道:“何人在此私设摊点?
可有官府的文书?”
林小夏心里“咯噔”一下,她哪里知道在古代摆摊还需要文书。
“官爷,小女子初来乍到,不懂规矩,还请您通融通融。”
林小夏陪着笑脸说道。
衙役冷哼一声,“通融?
若无文书,这摊点就得查封!”
周围的食客们见状,纷纷为林小夏求情。
“官爷,这烤串味道极好,您就网开一面吧!”
“是啊是啊,我们都还没吃够呢!”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时,一个温润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且慢。”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公子缓步走来,腰间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这位官爷,若是姑娘愿意补办文书,不知可否宽限几日?”
公子笑着说道。
衙役看了看公子,又看了看林小夏,“既然苏公子求情,那就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若无文书,休怪本官不客气!”
林小夏连忙道谢,正要询问这位苏公子为何帮忙,却见苏公子己经转身离去,只留给她一个潇洒的背影。
她顾不上多想,又投入到烤串的忙碌中。
但她心里清楚,这古代的生意,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那即将到来的文书难题,更是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她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