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东升乡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山风依旧刺骨,草还没返青,泥路上还有冬天留下的车辙。

雷书记坐在办公室里,窗户虚掩着,手里捏着一份打印纸,纸张边缘起了毛。他沉默了很久,忽然问道:“你觉得,小高这人怎么样?”

这是他与乡长胡大平的第三次谈话,主题都围着一个人——高远。

胡大平皱了皱眉:“年轻人是不错,脑子灵,干劲也足。可协调经验不足,不见得管得住那些老村干。”

雷书记点了支烟。他将那纸摊在桌上,纸面上写着:“东升乡脱贫攻坚阶段性问题排查建议书——草拟人:高远。”

“他还欠一口气。”雷书记淡淡说。

那天晚上,他把高远叫到办公室,没有多余铺垫,只说了一句:

“乡里准备组织一次‘村级调研’,不走形式,真查问题。你来牵头。”

高远一愣:“我?”

“你牵头,其他干部配合,名单我来开。你负责安排路线、分工、记录。调研报告,你起草一稿交给我看。”雷书记语气不容置疑。

高远点头:“我明白。”

离开那间屋子时,他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工作任务。

这是考察。

是雷书记在看他——是不是真能带人干活,而不是一个只会写材料的“文弱秀才”。

调研工作分为三组,高远带主组,重点走三个“重点村”:上寨、坪岭、下罗。每村驻点三天,查村账、访农户、与村干部碰面。

第一站是坪岭村。

村支书是出了名的“老油条”——姓黄,五十出头,话少但拐弯抹角惯了。

调研第一天,饭桌上,老黄就开始打“预防针”:

“我们村啊,脱贫任务完成早,账面清清楚楚,一看就明白。”

高远笑笑:“那咱们一块翻翻,看明白了更安心。”

第二天,调研小组查账时,发现一笔款项颇有问题。2001年4月,村里以“修整小水沟”为名申报了两万元扶贫款,但工程报告只有一页纸,连验收图都没。

“老黄,这项目有完工记录吗?”高远试探着问。

老黄一愣,笑着说:“有有有,我找找,在老会计那儿。”

一找,就是两天没着落。

第三天下午,高远直接去了沟渠现场,结果那片地方根本没有明显改建痕迹,村民也说:“修过?没见动工啊。”

当晚,他找村支书摊牌。

“黄书记,我不是查你,我是代表乡里查问题。东西写在纸上,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帮我这个忙,把话说清楚。”

老黄皱着眉,沉默许久,终叹了口气。

“那时候要交项目,没来得及做,就先上了账……钱留着的,也没乱用。”

“钱在哪?”

“还在账上,我真没敢动。”

最终,在高远坚持下,这笔款项被列入“拨款未落实工作”处理,并写入整改建议。雷书记看到材料时,点了点头:“有眼力,也有分寸。”

更难的是协调。

调研第二站下罗村时,陪同干部李会计因“分组记录”方式与高远起了争执。

“你没看文件要求吗?要按‘户籍+收入+返贫风险’三类建档,你现在乱来,数据怎么汇总?”

“我们来是找问题的,不是重新建一套表!”高远语气不自觉提高。

两人僵持许久,队伍几乎停摆。

饭后,高远单独找李会计喝茶:“老李,我不想跟你怄气。但这次调研,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们得交给书记一份经得起推敲的报告。”

他顿了顿,笑道:“你比我老道,我来学你,数据表你定,我来照着填。行不?”

李会计哼了一声:“行,你小子嘴上还挺会说。”

两人握了手,调研继续推进。

第三站上寨村,正赶上春耕前村民集中开会。高远本想当天完成入户访谈,结果碰了个大钉子。

“你们这些干部,年年说查问题,问题查完了咋样?田还是那田,路还是那路!”

一个五十来岁的壮汉在村委会当众发火,其他人面面相觑。

高远没有争辩,只是在会后找到那位村民——李二娃。

他坐进李家屋里,端起碗茶,一坐就是半小时。末了,他说:

“我们不是来走过场的,我现在坐这儿,就得听你说完。”

李二娃沉默了,半晌说:“我家那条进田梗路,一下雨就泥坑。修路我提三年了,每年都说‘报上去了’。报到哪儿去了?”

高远记了下来,当天下午打电话找乡里规划办查档,果然,李家路段从未正式申报。

他用红笔在调研报告里圈了这一段:“基层诉求未达上级,存在‘墙内喊,墙外不知’现象。”

整个调研为期十五天,结束时,高远写了一份七页的《村级问题排查纪要》,重点列出了三类问题:数据失真、项目未落地、群众情绪未疏解。每类问题后都有详实的佐证和整改建议。

雷书记拿着这份报告,在办公室看了整整一个小时。

下午四点,他将报告放下,站起身,手背轻轻敲了敲窗沿。

“大平。”

“这个年轻人啊,是那种能管事的。你盯紧了,有活儿,多派他去。”

那晚,高远正在招待所熬夜补做调研台账,雷书记推门进来,递给他一盒热饭。

“吃了吧。”

高远愣住:“书记,您怎么……”

“我也年轻过。”雷书记笑了笑,“干活归干活,身体要顶住。”

他顿了顿,又说了一句:

“报告我看了,很好,线条硬,情理也在。”

高远低声答:“这是我们一组所有人的功劳。”

雷书记没再说话,转身走了出去。

门关上的一刻,高远忽然感觉屋里不那么冷了。

他低头吃饭,一口一口,仿佛嚼进嘴里的,不只是白米饭。

而是刚刚获得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