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五一刚过,东升乡的气温也暖和了起来。
那天上午,高远正在办公室里做着滑坡灾情的后续资料整理,雷书记忽然从门口探头,“小高,有空没有?来我办公室坐坐。”
高远忙站起来,“有,马上来。”
走进雷书记的办公室,雷自强正在泡一壶新茶,茶香里带着淡淡的香味。
“坐。”雷自强招呼他,“你应该知道你照片上了报吧?”
高远点点头,“听办公室小陈说了,我也看见了报纸,不过心里还是有点……不习惯。”
“这叫实至名归。”雷书记盯着他,“县里书记批示了,市里也在开会研究,可能要拿你这个案例当作典型来宣讲,哈哈,小高啊,你不仅是县里的红人,在市里也同样是嘞。”
高远略有迟疑,说道:“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嗯,这种话得会说,也得会做。”雷书记笑了笑,“不过这事,不会就这么完了。”
他顿了顿,拿出一张纸递给高远,“县组织部打电话来,说想让你报个材料,准备走招考调任程序。”
“调任?”高远一怔。
“你不是正式编制,大学生志愿服务期满之后有个‘优先留用’名额,现在县里考虑的是让你直接留在体制内,当然要走程序。但说实话,小高,这次如果你不走,这一波春风也许就过去了。”
高远接过纸条,上面是一个网址和报送邮箱。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抬头问:“雷书记,您怎么看?”
雷自强笑了,“我觉得你可以走,但不能‘走人心’。东升乡需要年轻人,但更需要懂事的人。你走了,别人也得说——高远是从东升走出来的。”
这句话像一阵风吹进高远的心里。他点点头:“我会写的,也会留下痕迹。”
那天下午,他回了招待所,关上门,把电脑架在窗台边,看着窗外的浓雾,敲下了材料标题:《写在风中的名字》。
他回忆了自己的到来,从最初和其他大学生一起到东升乡,接着写下那几次下村、写材料、暴雨中背出老人的画面,以及救回落水儿童。他在材料末尾写道:
“我曾无数次站在山路上回头,问自己为什么留下来。但直到那天,有个老奶奶对我说——‘你们来了,咱们就知道这山还有人记得’。我明白了,我只是来这里写下我的名字,也让这座山记得我来过。”
材料发出去之后的日子一如既往地忙碌。东升乡的灾后重建进入阶段性评估,县里派来专项小组检查,高远负责对接和平村和红岩村的整理工作。
他发现很多农户的房屋评估数值不准确,有的还存在漏登现象。于是他带着乡里几个干事挨家挨户重新核对,甚至连山腰上的三户人家都没有漏掉。
他们走访到最后一户时,天都黑了。那家是对聋哑夫妻,他们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户,但去年因为操作失误被误取消了资格。高远当场查资料、拍照记录,第二天上午就在系统中提交了申请,并向县里发了“情况说明”。
小赵打趣道:“高哥你干得这么细,迟早有人嫉妒你。”
高远笑笑:“只要老百姓记得谁给他们把错改了,谁签字没签错,我就值。”
过了没多久,县里传来消息,高远通过了初审,可以进入组织部特设的“选调专项岗”面试环节。
那天他站在河边桥头,手机传来组织部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确认信息,乡里正在修塌方路段,钢筋在空中碰撞出火花,就像是为他的下一步道路发出的礼花。
晚上,他照常回到招待所,炒了一个西红柿鸡蛋,一个酸菜豆米,配着米饭吃得干干净净。然后,他摊开日记本,写下了一段话:
“我知道,这一步不是终点,而是开始。我得对得起这片山林给我的机会,也得对得起办公室那块贴着我名字的牌子。我知道有天我会离开这里,但我会带着乡亲们的眼神,走得更远。”
几天后,他带队前往县城参加复审。雷书记没有多说,只让小陈开车送他到镇口,还开玩笑说:“考上了别飘,回来给我们修公路。”
高远笑着回答:“放心吧,雷书记,回来的时候,我是东升乡走出去的,我的心也会挂念着东升乡的乡亲们。”
山风依旧,村路未平。高远的背影越来越远,慢慢消失在雷自强的视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