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你收到失踪妹妹的短信,发信时间是她死后第三天。 “别报警,我还在家里。

” 衣柜深夜异响,你推开暗门—— 一面染血的古镜中,映出她扭曲的笑脸。 而背后,

二十年前的惨案正撕裂现实...1"姐,救我。"凌晨三点十七分,林夏被手机震动惊醒。

她眯着眼睛看向屏幕,刺眼的蓝光在黑暗中格外醒目。发件人显示"林秋",

内容只有三个字,却让她的睡意瞬间消散。手机从指间滑落,砸在胸口。她猛地坐起身,

抓起手机再次确认。没错,是妹妹的号码。但林秋已经失踪整整七十二个小时了。

林夏的手指悬在回拨键上方,犹豫了三秒才按下去。

等待接通的提示音在寂静的卧室里格外刺耳。

一声、两声、三声......直到机械女声提示"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窗外,

初夏的夜雨悄然而至。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像某种密码,

让林夏想起三天前那个同样下着雨的傍晚。她记得很清楚,那天林秋穿着新买的浅蓝色卫衣,

出门前还特意问她:"姐,我的刘海是不是又长长了?""明天带你去剪。

"她当时这样回答,却没想到这成了她们之间最后的对话。手机又震动起来。

林夏差点惊叫出声,新来的短信依然来自林秋:"别报警,我还在家里。

""这不可能......"林夏喃喃自语。三天来,

她已经把这套两室一厅的公寓翻了个底朝天。警方带着警犬搜查过,

监控显示林秋最后出现的地方就是小区大门。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在回家路上出了意外。

2林夏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突如其来的寒意让她打了个哆嗦。她打开卧室灯,

暖黄色的灯光却驱散不了心头的不安。客厅里静得可怕,

只有老式挂钟的秒针走动声在提醒时间仍在流逝。她轻手轻脚地推开妹妹的房门。

房间里保持着三天前的样子:床铺整齐,书桌上摊开的作业本,衣柜门半掩着。

警方搜查时连床底都检查过,什么都没有发现。"小秋?"她压低声音呼唤,

生怕惊扰到什么不该惊扰的东西。回应她的只有雨声。林夏走向书桌,

指尖抚过妹妹常用的那支粉色钢笔。突然,她的目光被书桌抽屉吸引——那里露出一个纸角。

她记得很清楚,警方搜查时这个抽屉是关好的。3拉开抽屉,

里面躺着一本黑色封皮的笔记本,不是林秋平时用的那本。翻开第一页,

上面用红色记号笔写着几个大字:"镜子游戏守则"。林夏的心跳骤然加速。

她从未听妹妹提起过什么"镜子游戏"。继续往下翻,

念"让我看见你"七遍5. 无论看见什么都不要尖叫......最后一条规则被涂黑了,

只能隐约辨认出"不要回头"几个字。笔记的最后一页写着今天的日期,

以及一行潦草的字迹:"今晚一定要试试,她说这样就能见到妈妈。"4林夏的手开始发抖。

她们的母亲在十年前就去世了,那时林秋才八岁。

难道妹妹是因为思念母亲才......一声轻微的"咔嗒"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声音来自衣柜方向。林夏猛地抬头,死死盯着那扇半开的衣柜门。她确信刚才听到了什么。

可能是老房子常见的木材收缩声,也可能是......衣柜门又动了一下。

这次绝对不是错觉。林夏屏住呼吸,看着那扇门缓缓打开了几厘米。衣柜里黑漆漆的,

像一张等待吞噬什么的嘴。她应该过去查看,还是该立即报警?

但那条短信明确警告"别报警"。林夏想起抽屉里那本诡异的笔记,

想起三天来毫无线索的搜寻,突然下定决心。一步、两步......她慢慢向衣柜靠近。

五米的距离仿佛走了半个世纪。当她的手终于碰到衣柜门时,冰凉的触感让她打了个寒战。

深吸一口气,林夏猛地拉开衣柜门——5里面整齐挂着林秋的衣服,

最显眼的位置是那件浅蓝色卫衣。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呼......"林夏长出一口气,暗笑自己疑神疑鬼。可就在这时,

她的余光瞥见衣柜内侧的木板有些不对劲。靠近检查,

她发现其中一块木板边缘有细微的划痕,像是经常被移动的痕迹。心脏再次狂跳起来。

林夏试着推动那块木板,竟然真的能活动!随着"吱呀"一声,木板被推开一条缝隙,

后面露出一个黑洞洞的空间。"这不可能......"林夏喃喃自语。

她在这套房子里住了十年,从来不知道衣柜里还有这样的暗格。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

吓得她差点尖叫。又是一条短信:"姐,我在镜子后面。"林夏颤抖着掏出手机,

屏幕的冷光照亮了她惨白的脸。她犹豫了不到一秒,就用力推开了那块活动的木板。

暗格很小,只有不到半米深。里面放着一面古老的圆形镜子,镜框上雕刻着诡异的花纹。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镜面上用红色颜料画着一个倒五角星。6林夏伸手想拿起镜子,

却在触碰的瞬间如遭电击——镜面竟然泛起了涟漪,就像水面被搅动时的波纹。更可怕的是,

波纹平静后,镜中出现的不是她的倒影,而是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那是林秋,

但又不完全是。镜中的"林秋"脸色惨白,眼睛布满血丝,嘴角挂着诡异的微笑。

她的嘴唇蠕动着,似乎在说什么,但没有声音传出来。"小秋!"林夏失控地喊出声,

伸手想去触碰镜面。就在她的指尖即将碰到镜子的瞬间,

身后传来"砰"的一声巨响——卧室门突然关上了。林夏猛地回头,

发现原本开着的门现在紧闭着。更可怕的是,

门把手正在自己缓缓转动......7门把手转动到极限时发出"咔"的金属声,

林夏的血液瞬间凝固。她下意识后退,后背抵上冰冷的衣柜木板。

镜中的"林秋"突然瞪大眼睛,嘴唇夸张地开合着,像是在发出无声的警告。"谁?

"林夏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转动声停止了。死寂中,她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冷汗顺着脊椎往下滑,睡衣后背已经湿透。僵持了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她终于鼓起勇气,

抄起梳妆台上的玻璃杯,一步步向房门挪去。指尖碰到门把手的瞬间,

客厅的老式挂钟突然报时。凌晨四点的钟声惊得她差点摔了杯子。借着这股突如其来的勇气,

她猛地拉开门——8空荡荡的走廊只有壁灯投下昏黄的光晕。

餐桌上三天没换的百合花已经枯萎,花瓣散落在玻璃花瓶周围。"有人吗?

"她的声音在颤抖。回应她的是厨房水龙头滴水的声音。哒、哒、哒,像某种倒计时。

林夏记得很清楚,睡前她明明关紧了所有水龙头。手机再次震动。

镜中的"林秋"发来新消息:"别出声,它在听。"林夏死死咬住下唇,

血腥味在口腔里弥漫。她退回妹妹的房间,反锁上门,后背紧贴着门板慢慢滑坐在地上。

膝盖碰到一个硬物——是那本黑色笔记本。她颤抖着翻开新的一页,

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夹层里藏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9照片上是两个穿着九十年代风格连衣裙的小女孩,站在她现在住的这栋公寓楼前。

其中一个女孩的脸被墨水涂黑了,另一个女孩举着冰淇淋甜筒,笑容灿烂得刺眼。

照片背面用褪色的钢笔写着日期:1999年6月17日。这个日期让林夏浑身发冷。

她母亲去世那天,日历上显示的也是6月17日。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照亮了衣柜里那面诡异的镜子。在那一瞬间的亮光中,

林夏看见镜子里多了一个人影——一个穿着老式碎花裙的女人背对着她站在"林秋"身后,

长发垂到腰际。雷声炸响时,镜中的女人突然转头——"啊!"林夏把笔记本砸向镜子,

连滚带爬地扑到床边。等她再抬头时,镜面已经恢复正常,只映出她惊恐万分的脸。

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4:17。林夏想起民间传说中"4"与"死"的谐音,

十七则是母亲忌日的日期。这些诡异的巧合像蛛网一样缠住她的喉咙。

10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那张老照片。被涂黑的女孩手腕上戴着一串红色手链,

样式很特别——由七颗不同形状的红珠串成。这个细节让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因为林秋失踪当天戴的正是这样一串手链,说是同学送的生日礼物。

照片边缘有半截被撕掉的纸条痕迹。林夏用指甲轻轻刮擦,隐约露出"医院"两个字。

她想起阁楼上有几个母亲留下的旧纸箱,也许能找到更多线索。通往阁楼的折叠梯积满灰尘,

显然多年没人使用。林夏踩上第一级台阶时,整栋楼梯发出不堪重负的***。

昏暗的阁楼里堆满纸箱,霉味混着樟脑丸的气息扑面而来。

最角落的纸箱上贴着她母亲工整的字迹:"病历资料1995-1999"。

箱子里整齐码放着发黄的病历本,最上面一本的日期停在1999年6月。林夏翻开内页,

发现最后几页被撕掉了,残留的纸页上有个用红笔圈出的地址:青森疗养院。

一张便签纸飘落出来:"她们说双胞胎必须分开养,

否则会唤醒镜子里那个......"后面的字迹被水渍晕染得无法辨认。11双胞胎?

林夏从不知道母亲有姐妹。她继续翻找,

在一个信封里发现两张褪色的出生证明:林月、林星,出生日期1991年6月17日。

母亲的名字写在"母亲"栏,而"父亲"栏是空白的。

信封背面用铅笔写着模糊的小字:"月月跟妈妈,星星送去福利院。永远不要相认,

否则会重复当年的错误......"林夏的指尖开始发抖。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常做的噩梦:镜子里有个和她长得一样的小女孩拼命拍打镜面,

而母亲总是神色慌张地把她从镜子前拉开。阁楼的老虎窗突然被风吹开,

暴雨斜扫进来打湿了病历。林夏慌忙去关窗,却看见楼下站着一个穿白裙的女人,

在雨中仰头望着她的窗口。又一道闪电划过,那张惨白的脸分明是——"妈......?

"12眨眼的功夫,人影消失了。林夏跌坐在地上,病历散落一地。

其中一页露出奇怪的图表,标题是"镜像人格临床观察记录"。

图表显示两个名字呈镜像对称排列,中间画着一面镜子图案。楼下突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

林夏屏息听着,沉重的脚步声从厨房一路响到楼梯口。有什么东西正在上楼,一步、两步,

脚步湿漉漉的,像刚从水里爬上来。她手忙脚乱地关掉阁楼灯,从地板缝隙往下看。

借着楼梯间的夜灯,她看见一滩水迹正顺着台阶慢慢往上蔓延,

水迹中混着暗红色的......是血吗?脚步声停在了妹妹的房门外。

门把手转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林夏捂住嘴,听见衣柜门被打开的吱呀声,

接着是镜子落地的碎裂声。手机在这时亮起。镜中的"林秋"发来最后一条消息:"快跑!

它发现你在阁楼了!"13几乎同时,阁楼的门把手也开始转动。林夏环顾四周,

发现老虎窗是唯一的逃生出口。她爬出窗户时,听见阁楼门被撞开的巨响。

冰凉的雨水拍打在脸上,她顺着消防梯往下爬,手心被生锈的金属划得鲜血淋漓。

跳到地面时,她回头看了一眼。阁楼窗口站着两个身影:穿白裙的女人,

和被她搂着肩膀的"林秋"。她们同时举起手,手腕上的红珠手链在雨中闪着诡异的光。

林夏转身狂奔,却撞进一个温暖的怀抱。

抬头看见的是负责妹妹失踪案的陈警官惊讶的脸:"林小姐?

我们接到邻居报案说听到尖叫......"她死死抓住警官的胳膊,

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像被什么掐住了。因为越过警官的肩膀,她看见公寓楼下的积水中,

倒映出的根本不是她的影子——而是一个穿着碎花裙的小女孩,正咧开嘴对她笑。

14雨水顺着林夏的额发滴落,在陈警官深蓝色的制服上洇开一片深色水渍。

她死死盯着积水中的倒影——那个穿着复古碎花裙的小女孩歪着头,嘴角几乎要咧到耳根,

露出不属于人类的狰狞笑容。"林小姐?您没事吧?"陈警官扶住她摇晃的身体,

手掌传来的温度将她拉回现实。再低头时,积水中只有自己被雨水打散的模糊倒影。

"有、有人在我家......"林夏的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

指向公寓楼的手指像风中枯枝般抖动,

"阁楼...还有小秋的房间..."陈警官立即按住对讲机呼叫支援,

另两名警员已经拔枪冲进楼道。林夏被安置在警车后座,毯子裹住她不断发抖的身体。

车载收音机正在播报凌晨气象预警:"...暴雨将持续至今日午后,

请市民注意防范..."15"能详细说说发生了什么吗?"陈警官翻开记事本,

圆珠笔停在空白页面上。车顶灯在他眉骨投下深深的阴影,让那双审视的眼睛显得格外锐利。

林夏张了张嘴,却不知从何说起。镜中的妹妹?衣柜里的暗格?二十年前的双胞胎?

这些话说出来只会被当成精神失常。

她摸出口袋里那张湿漉漉的老照片:"你们...查过这栋楼的历史吗?

"照片在陈警官手中微微发颤。他皱眉端详片刻,突然神色一变:"这是青森小区的老照片?

您从哪里..."刺耳的刹车声打断问话。一辆黑色轿车急停在警车旁,溅起半人高的水花。

下车的中年男人穿着考究的西装,

雨伞都来不及撑就冲到警窗前:"我是市局刑侦队的张队长,现在正式接手这个案子。

"林夏注意到陈警官瞬间绷直的后背。两人走到雨中低声交谈,张队长不断指向公寓楼,

而陈警官则频频摇头。最后张队长从内袋掏出证件晃了晃,陈警官立刻立正敬礼。

16当张队长拉开车门坐进来时,林夏闻到一股奇怪的檀香混着药膏的气味。

这个鬓角微白的中年男人递来名片,上面烫金的"特殊案件调查科"几个字格外醒目。

"林小姐,您妹妹的失踪可能与我们正在调查的系列案件有关。"张队长的声音像砂纸摩擦,

"您刚才是否在阁楼发现了什么?"林夏下意识摸向装着病历的信封,却发现口袋空空如也。

她这才想起病历资料都散落在阁楼地板上。正犹豫间,对讲机突然爆出杂音:"报告!

301室发现大量血迹!重复,主卧衣柜后方发现新鲜血迹!"张队长脸色骤变,

抓起对讲机吼道:"所有人立即撤离!不要触碰任何物品!"他转身按住林夏的肩膀,

"您刚才有没有接触那些血迹?""什么血迹?我明明只看到..."林夏的话卡在喉咙里。

她想起蔓延到楼梯上的暗红色液体,还有镜中"林秋"惨白的脸上那些可疑的红色痕迹。

17警笛声由远及近,三辆印着"刑事勘查"的白车将公寓团团围住。

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开始拉警戒线,动作熟练得令人心慌。张队长把林夏转移到另一辆车上,

车窗贴着特殊防窥膜,从里面能看到外面淅沥的雨幕,而外界看不见车内分毫。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请您保持冷静。"张队长从公文包取出平板电脑,调出一份档案,

"青森小区前身是青森疗养院,1999年6月17日发生过一起重大事故。

"屏幕上的老报纸扫描件赫然写着《青森疗养院23人集体***事件》。报道配图中,

林夏一眼认出了那栋哥特式建筑——正是她现在住的公寓楼改建前的模样。"事故当天,

疗养院镜面治疗室的落地镜突然碎裂,23名患者用镜片自残..."张队长滑动屏幕,

展示出触目惊心的现场照片,"唯一幸存的值班护士证言说,

患者们死前都在重复'她在镜子里'这句话。"18林夏的指尖冰凉。

照片角落有个模糊的人影,虽然像素粗糙,

但那件碎花裙的款式与她阁楼窗口看见的白裙女人如出一辙。"这与我妹妹有什么关系?

"张队长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您母亲是不是叫林淑华?1999年时在疗养院工作?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像一记闷棍。林夏记忆中母亲明明是小学教师,

从未提过在疗养院工作的经历。她刚想否认,

却突然想起病历箱上母亲工整的字迹——那种书写习惯确实像是医疗从业者特有的。

"您母亲可能参与了当年的事件善后。"张队长压低声音,"而最近三个月,

本市已经发生五起少女失踪案,全部发生在6月17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