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六皇子得到了王大人的鸡腿,抱着碗起身:“王大人您慢用!”
然后他笑眯眯地捧着碗去找檀清远。
王大人惊讶完了后觉得好笑,算了算了,殿下正长身体呢,小孩子嘴馋是正常的。
明儿跟后厨说一声,把他的鸡腿也给六殿下吃吧。
六皇子到了檀清远面前坐下:“檀郎,想什么呢?怎么不吃饭?”
檀清远回过神:“殿下,您叫我清远就好。”
六皇子分他一条鸡腿:“吃饭,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这鸡腿是我从王大人那里骗来的。”
檀清远笑了笑:“谢谢殿下,殿下明儿自己吃,微臣吃了王大人的鸡腿,心里有愧。”
六皇子哼一声:“不知好歹,我可是第一次骗人家的鸡腿。下次不给你吃鸡腿,给你吃鸡***。”
檀清远咳嗽了一声:“谢谢殿下。”
六皇子一边吃饭一边八卦:“檀郎,你真纳妾了?”
檀清远正发愁呢,听到六皇子这样一说,他忽然抬头看着六皇子,眼里迸发出光芒。
他怎么忘了真神,眼前这位可是陛下的宝贝疙瘩。
六皇子见檀清远双眼发亮地看着自己,立刻往后倾身,捧着碗起身就跑:“我去找王大人。”
檀清远抱着碗起身就追:“殿下,殿下等等我。”
饭堂就那么大点地方,六皇子很快被檀清远追上,他只能找地方坐下继续吃饭:“檀郎你别害我,我可不敢管闲事,我是个只会吃喝的废物,连文章都写不好。”
檀清远坐在他对面,眼神期盼地看着他:“殿下,请您帮忙跟杨家那边说一说好不好,我可以给杨家磕头,把人送回去好不好?”
六皇子咧嘴:“谢家侄女不是已经认下杨家女了么,你怕什么啊,你应该高兴才对啊!以后娇妻美妾,好不快哉!”
谢侯爷和皇帝是一辈人,六皇子年小辈分大,谢成君确实算他侄女辈。
檀清远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行不行,君妹妹生气了。她今天虽然表面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她肯定生气了。”
六皇子眼里闪烁着八卦的光芒:“谢家侄女生气了?那她为什么还要认下杨家女啊,还给见面礼!”
檀清远有些丧气:“都怪我无能,她是为了我认下小杨氏的。”
六皇子哦一声:“那你确实无能。”
檀清远沉默片刻后试探性问道:“殿下,您能不能帮我问问,让杨家女继续回杨家住好不好?等以后君妹妹过了门,再走纳妾的仪式。
今天就当她去我家找我妹妹玩的,我又没见她的面,先送回去也没什么的。
君妹妹那么要强的人,却因为我的无能而受委屈,微臣心里特别难受。”
六皇子咬着筷子星星眼看着他:“檀郎,难怪京城的姑娘都想嫁给你,你果然是个好人!我要是个公主就好了,我把你抢回去做驸马。”
檀清远苦笑一声:“哪个好人没娶妻之前就纳妾的。”
六皇子眼里的星星立刻消失:“放屁,你骂谁呢!”
檀清远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立刻赔罪:“微臣该死,微臣是说自己不是好人!”
当今皇帝陛下年少时是个浪荡子,天天斗鸡走狗,好好的一个亲王嫡长子 ,愣是没有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二十岁的时候才娶到卫家三娘,当时京城出了名的悍妇。
正妻没过门之前他纳了一群小妾,生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也就是说,当年皇后一进门就要给五个孩子当娘!
也不知怎地,自打皇后进了门,皇帝陛下忽然变得精明强干起来。
后来虽然被亲爹和后娘赶出家门,最后却夺了天下,文功武治,堪称一代雄主!
而且,他娶了皇后之后再也没进过任何一个妾室的门。做了皇帝也从不选秀,现在宫里只有几个生过孩子的老妃妾,一个四十岁以下的都没有。
皇后薨逝时五十出头,皇后活着的时候,他只进皇后的门。皇后一死,他现在做和尚,不近女色。
有大臣建议他选秀,他回答的很干脆:“朕阳痿,已不能人道,何苦害人!”
老天爷,哪个大臣还敢劝!
六皇子骂完檀清远,忽然把碗一摔:“檀郎,我好想我娘啊。”
檀清远心里一软,六殿下早早没了亲娘,怪可怜的。
他温声哄道:“殿下别难过,陛下很疼爱殿下。明儿微臣帮您干活,您歇着。要是实在想娘娘,下午的文章就别写了,微臣替您写。”
六皇子又捧起碗,呼噜呼噜把饭吃完,然后把碗一放:“我回宫去了,下午你帮我晒书、写文章。”
檀清远点头:“殿下放心。”
他哪里还敢提让六皇子帮忙的事情,只盼着这位小爷别告状才好。
六皇子打了个饱嗝,对着他一笑:“檀郎,你听谢家侄女的。那群老头子都坏得很,你搞不赢他们,让谢侯爷去和他大舅哥打一架,把你夹在中间算怎么回事!”
檀清远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能客气道:“谢谢殿下。”
六皇子偷偷溜回宫。
话转两头,景阳侯府里,谢成君午休后叫来如月和云嬷嬷,她要理一理自己的嫁妆单子。
云嬷嬷十分高兴:“姑娘终于想起这事儿来了,世子夫人早几年就给姑娘准备好了,老奴这就拿来给您看。”
谢成君坐在那里一样一样的听,等念完她的嫁妆,她又让人寻来亡母云氏的嫁妆单子念一遍。
还没念完呢,她弟弟谢成谨回来了。
“姐姐。”
谢成谨放下手里的东西,快步走了过来。
谢成君脸上终于带出笑容来:“别跑那么快,如月,给成谨倒茶。”
谢成谨非常生气:“姐,檀家欺人太甚!你还没过门呢,就给他纳妾!”
如月开玩笑:“真难得,二少爷也会骂人了。”
谢成君笑:“成谨,你别管那么多,好好读书,明年争取考个举人。”
不等谢成谨回话,外头小丫鬟来报:“大姑娘,福寿堂杨嬷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