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终,真正帮到我的人,并不是他,而是其他人。
《癞蛤蟆》的主角,带我真正开始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而他,很可惜,有的本事并不是那么多,但控制和利用他人的手段很多。
我以前听到过一个词,叫“心枯”,说的是一种类型的人,他们对别人很残忍。
我当时并不能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被说成“心枯”。
但他让我明白了“心枯”是什么概念。
当一个人心灵枯竭的时候,所思所想事事处处都是如何利用别人,如何抢夺别人,如何防着别人……一旦这个人进入到这种状态,大约也就能做到即使对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都能毫不犹豫地下手了……而他对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都能下得去手的时候,他利用和伤害其他人就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因为他的一个动作,让我当时觉得自己的脖子舒服了很多。
我当时很欢喜。
后来又尝试了几次,每次都觉得很欣喜。
但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不过,我不能首接这么说他,毕竟,很多医生,在采取正骨方案的时候,也会这么处理。
只是,这种处理方式,原本最好是刚刚受伤之后紧急救治时。
如果不是紧急救治的状态,这种处理方式就显得简单粗暴了。
这些,我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
当时,《癞蛤蟆》的主角成天说他的是三脚猫功夫,让我不要跟他学。
我只当那是一种离间手段,不以为意。
但是,《癞蛤蟆》的主角说了一个概念:“骨正筋柔,筋先柔再正骨,才是正途。”
他立即开始每天和顾客说“骨正筋柔”。
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他确实没有太多水平。
再后来,我看书,才明白“骨正筋柔”中让筋骨变化的方式,推拿***并不是最佳方案,而是通过一定的热量来实现筋骨、血肉比较好地通畅。
至于正骨,当筋柔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用不着所谓的正骨手法,只需要按照《易筋经》《八段锦》上的一些操作稍微调节一下,正骨自然实现——除非非常严重的突然扭伤断裂等情况,人们平时因为姿势不正确,或者因为长期一个动作导致的骨头错位、突出等问题,压根用不上特别的正骨手法,就能轻轻松松自我调整开。
我后来专门教一些人“米囤法”来调节脖子的问题,就是基于我对筋骨的认识——将脖子用一定的热敷方案加热到合适的程度,擦干汗水,用脑袋当笔,用书法正楷的写字规范,写几个米字,画几个圈,脖子便能畅通无阻。
哪里需要用蛮力去掰扯那脆弱的骨头?!
我对我当时竟然借钱交学费,想要学那技术深感自己的幼稚和肤浅!
为了避免我这一段文字影响人们对正骨的必要性产生误解,我还是想说得清楚一些,正骨并不是不需要,而是,不是外力导致的突然发生的骨头错位,大可以先加热身体,去掉汗珠,采用《八段锦》的动作进行一些拉伸来调节。
天桥有一位罗老太,很擅长正骨,是因为天桥杂耍,常常有人首接摔伤、摔折……所以,在那种常有人意外受重伤的地方,正骨技术发展到发达的程度,确实很需要。
但一般人,完全不必那么生生掰扯自己的骨骼和经络,而应该懂得如何正确调节骨骼和经络。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虽然我否定了这一家人,我也因为付了一大笔一大笔的学费,懂得了什么才是正确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