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握着油纸伞,匆匆穿过狭窄的巷子,来到"古艺斋"门前。
推开斑驳的木门,熟悉的檀香味扑面而来,这是她最爱的味道,混杂着古旧器物特有的岁月气息。
"小林,你来啦!
"老板老周从柜台后探出头,脸上挂着招牌式的笑容,"有件棘手的活儿,就等你来处理了。
"林夏将伞靠在门边,解下被雨水打湿的围巾。
她是"古艺斋"最年轻却最出色的古玩修复师,尤其擅长瓷器修复。
在这个行当里,手艺不仅要精湛,更要有一颗沉静的心,而林夏恰恰两者兼备。
老周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一只破损的明代青花瓷瓶静静躺在丝绒衬布里。
瓶身绘着缠枝莲纹,虽然有多处裂痕,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这是位老客户送来的,说是家传的宝贝,可惜不小心摔了。
"老周叹了口气,"修复难度不小,尤其是瓶口这块,几乎碎成了齑粉。
"林夏戴上手套,轻轻捧起瓷瓶,目光如炬地审视着每一处破损。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修复师,她深知,修复瓷器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
每一道裂痕、每一处缺口,都承载着器物的历史与故事。
就在她仔细检查瓶口时,突然发现有一处裂痕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深。
她拿起放大镜,屏住呼吸观察。
果然,在瓷胎的夹层里,隐约露出一角泛黄的纸张。
林夏心跳加速,多年的经验告诉她,这绝非寻常。
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术刀挑开夹层,随着瓷片一点点剥落,一张泛黄的船票和一张老照片滑落出来。
船票上印着"江月号"字样,日期是1937年7月15日,起点南京,终点武汉。
船票保存得相当完好,仿佛时间在它身上凝固了一般。
而那张照片却让林夏不寒而栗——照片边缘带着褐色的痕迹,显然是干涸的血迹。
照片上是一艘客轮,甲板上站着许多人,背景是滚滚长江。
"这......"林夏抬头看向老周,却发现对方一脸茫然。
显然,老周在接收这件瓷器时,并未发现这些隐藏的秘密。
当天晚上,林夏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
她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在一本旧报纸合订本里找到了关于"江月号"的报道。
1937年7月16日,"江月号"客轮在长江中游突然沉没,船上三百余人无人生还。
事故原因至今成谜,官方说法是遭遇特大暴雨导致船体倾覆,但民间却流传着各种离奇的猜测。
林夏的目光被幸存者名单吸引,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林夏。
她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但再三确认后,她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1937年的幸存者名单上,赫然写着她的名字,而她今年才28岁。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林夏吓了一跳,这么晚了,会是谁?
她起身打开门,只见一个戴着黑色口罩的男人站在门外。
男人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递给林夏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
林夏警惕地看着男人消失在夜色中,这才关上门打开纸袋。
里面是一叠泛黄的信件,字迹工整秀丽,日期从1936年到1937年不等。
她随意翻开一封,信件内容让她浑身发冷:"志远兄:计划己筹备完毕,江月号将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这些沾满鲜血的人,终于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了......"信件没有署名,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仇恨让人不寒而栗。
林夏意识到,自己似乎卷入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巨大谜团中。
而更让她不安的是,照片上的"江月号",和她小时候在梦中见到的那艘沉船,竟然一模一样。
夜己深,窗外的雨依旧下个不停。
林夏坐在工作台前,看着桌上的船票、照片和信件,心中翻涌着无数疑问。
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为之?
那张与她同名的幸存者名单,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就在她沉思时,手机突然响起。
是闺蜜苏晴打来的电话。
"夏夏,你看新闻了吗?
"苏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惊恐,"长江边发现一具尸体,死状......和你给我看过的那张照片里的场景一模一样!
"林夏感觉血液瞬间凝固。
难道,这一切真的只是开始?
她握紧了手中的信件,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危险,她都要揭开这个尘封多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