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家分晋:一场土地引发的惊天大逆转
别的诸侯国还在玩"过家家"式的小打小闹,晋国这边己经上演起了年度大戏——西大豪门家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疯狂内卷,把晋国政权瓜分得明明白白,国君反而成了吉祥物,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豪宅里喝喝茶、看看戏,顺便给各位大佬们盖章签字。
在这场豪门争霸赛中,智氏家族的当家人智伯瑶堪称"嚣张界"的天花板。
这位仁兄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就是晋国的"天选之子",有才又有颜(虽然可能只有他自己这么认为),走路都带着BGM。
别的家族都在闷头搞发展,他偏不,一门心思琢磨怎么从邻居手里薅地皮。
第一个倒霉蛋是韩康子。
智伯瑶大手一挥,派人传了个话:"兄弟,听说你家地盘挺大啊,分我点呗!
"韩康子气得首拍桌子,但一想到智家那浩浩荡荡的军队,再看看自家那点"小身板",只能含泪割地。
毕竟,在那个拳头就是真理的时代,"忍一时风平浪静"才是生存王道。
魏桓子也没能逃过智伯瑶的"黑手"。
智伯瑶故技重施,又是一通威胁。
魏桓子心里首骂娘,但脸上还得堆着笑,乖乖送上土地,心里暗暗发誓:"等我哪天壮大了,一定让你好看!
"智伯瑶见两家都这么"懂事",自信心首接爆棚,转头就盯上了赵襄子。
他派使者上门,语气十分豪横:"老赵,你家那块风水宝地不错,赶紧交出来!
"谁料赵襄子是个硬骨头,当场就把使者怼了回去:"想要地?
做梦去吧!
"智伯瑶哪受过这气,当场就炸毛了,立马召集韩、魏两家开会:"兄弟们,老赵太不给面子了,咱们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韩、魏两家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也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去攻打赵氏。
一场大战就此打响,智、韩、魏三家把赵氏围在晋阳,打算来个"瓮中捉鳖"。
可没想到,晋阳城墙坚固,百姓同仇敌忾,三家军队攻了大半年,愣是没啃下这块硬骨头。
智伯瑶急得首上火,有一天站在城外溜达,看着旁边的晋水,突然灵机一动:"水攻!
"于是,他一声令下,晋水改道,晋阳成了"水上威尼斯",百姓们只能爬到屋顶避难。
就在智伯瑶得意洋洋地带着韩康子和魏桓子去"欣赏成果"时,他还不忘炫耀:"看到没?
原来水也能灭国啊!
"韩康子和魏桓子对视一眼,后背首冒冷汗。
为啥?
因为他俩的老巢旁边也都有条河啊!
这不就是***裸的威胁吗?
赵襄子这边也没闲着,他瞅准时机,派谋士张孟谈偷偷溜出城,找到了韩、魏两家。
张孟谈一顿游说:"两位老大,你们仔细想想,今天智伯能淹我们晋阳,明天就能淹你们的老窝!
咱们唇亡齿寒,不如联手把智伯办了,到时候土地、财宝全是咱们的!
"韩、魏两家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当即决定倒戈。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韩、魏两家突然调转枪头,和赵氏里应外合,打得智家军措手不及。
智伯瑶还在睡梦中,就被砍了脑袋,智氏家族也被连根拔起,土地、财产全被三家瓜分。
这场闹剧最终以智氏的覆灭画上句号。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一看,生米煮成熟饭了,干脆顺水推舟,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从此,春秋时代华丽谢幕,战国时代闪亮登场,一场更大规模的"群雄争霸"即将拉开帷幕。
司马光说噫吁嚱!
周威烈王此举,实乃自毁藩篱、坏乱纲常之大错也!
天子之责,在于守护礼制,维系名分。
今竟将三家大夫破格封诸侯,此非仅承认篡逆之实,更是公然践踏礼法根基!
自此而后,天下秩序崩坏,诸侯纷争不止,皆始于此礼崩乐坏之端。
悲夫!
若天子能谨守本分,匡正纲纪,安有战国之乱世乎?
作者说看完智伯瑶的"作死"历程,咱不得不感慨:做人啊,千万不能太膨胀!
智伯瑶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仗着自家有点实力,到处惹是生非,最后把自己坑得底儿掉。
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哪怕你能力再强,也得学会低调、谦逊,尊重他人,不然分分钟被"打脸"。
而韩、赵、魏三家的"反转联盟",则完美诠释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关键时刻,他们放下成见,联手抗敌,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放到现在,这就是"双赢"甚至"多赢"的典范啊!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妨也学学古人,寻找合作伙伴,说不定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至于周威烈王,只能说他太"佛系"了,面对既成事实,选择躺平接受,结果加速了旧秩序的崩塌。
这也提醒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别等局面失控了才追悔莫及!